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民族团结是延边最响亮的名片——专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李景浩
发布日期:2016-07-0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之一,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建州62年来,延边始终保持着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和谐融洽、边疆稳固安宁的良好局面,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模范自治州。

延边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哪些经验和亮点?就此,记者最近专访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李景浩。


州长李景浩.jpg

州长李景浩

 

记者:李州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延边建州62年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请问延边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李景浩:总结62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团结取得的显著成效,归结起来,主要是做到了“五个坚持”:

第一,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州委、州政府一直把民族团结作为一面旗帜、一项政治任务,作为办事情、做决策的重要“基石”,不断健全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体制机制上,强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各项工作一盘棋的理念,把民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考核。在绩效考核上,实行民族团结工作“一票否决制”。在政策落实上,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先后颁布实施单行条例46部,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和决定120余个,形成了比较全面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在民族干部培养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做到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优先提拔,朝鲜族干部比例始终高于其人口比例。

第二,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进。一是千方百计提高财政收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76.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49.4亿元、77.6亿元。二是千方百计抓开发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机遇,不断完善面向日本海的公路、铁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提升承载对外合作项目的各类园区功能,丰富支撑扩大开放的政策体系,扩大对外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已形成拥有12个口岸、我国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交通枢纽与经济合作平台。三是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突出开放、民俗、生态特色,初步形成了以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为核心,珲春、敦化为两极,和龙、安图、汪清为支点,特色城镇为衔接的图们江区域城市架构。四是下大力气建设生态延边。我州早在2003年就提出建设“生态延边”的目标,并为此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高达80.3%,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34天,在全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二。去年底,在“环球对望·中国与世界”高峰论坛暨2013环球时报总评榜活动中,我州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最佳生态环境投资城市(地区)”。

第三,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积极拓展各族群众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渠道。2013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90元,人均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4万元左右。二是优先发展民族教育。推动公共资源向民族教育倾斜,实行朝鲜族学前一年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等。深化以双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教育改革。教育“两基”工作获全国先进。延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三是不断夯实社会保障。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共计改造棚户区9.8万户,改造林业棚户区6.8万户,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120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5万户。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四是着力维护边疆稳固。深化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实施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筑牢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防护网;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行“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我州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州)。

第四,始终坚持把繁荣民族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一是积极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延边卫视“上星”播出,电影《海兰江畔稻花香》、电视连续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在央视等主要媒体播放。《长白山阿里郎》、《放歌长白山》等一批朝鲜族文化精品荣获国家级奖项。二是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州1078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每年译制国产电视剧200集、专题片260期、电影18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三是进一步加大朝鲜语言文字保护力度。深入落实朝鲜语文工作条例,进一步提高朝鲜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把每年的9月2日确定为“朝鲜语言文字日”。成立了朝鲜文信息技术工作组,正在进行中国朝鲜文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五,始终把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作为有效抓手。一是抓两头带社会。一头抓领导干部带头,一头抓青少年基础,开展“民族团结邻居节”、“朝汉手拉手、民族心连心”、“两个民族一堂课、一家亲”等特色活动。二是抓九月带全年。早在1953年,我州就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宣传月期间,通过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等形式,集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党的温暖深入人心。三是抓典型带全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自治州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截止目前,表彰了3434个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穿军装的村支书”隋宝生、“司令村官”金文元、“韩哲范集体户”等感人事迹广为传颂。

 

记者:建州62年来,延边连续四次被国务院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全国唯一连续获此荣誉的自治州。获得如此殊荣,靠的是什么?

李景浩:60多年来,我们始终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始终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模范州荣誉,时刻维护模范自治州形象,坚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为全体延边人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延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一些成绩,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民族团结有光荣传统。这个传统是各族人民用鲜血凝聚起来的,也饱含着老一辈领导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历届州委、州政府都把民族团结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责任予以高度重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民族团结像传递接力棒一样代代相传。

二是民族团结有群众基础。这个基础是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并肩作战中建立起来的,是各族人民在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历程中凝聚起来的。每年开展机关干部学朝语、民族团结模范征文活动、在党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全州中小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扎实开展双语教学,组织朝汉学校开展手拉手、主题班会、才艺展示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同学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开展邻居节、百家宴等活动,特别是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积极加大对贫困村屯的帮扶力度,改善了少数民族村屯村容村貌;延吉百货大楼、敦化沥青贮运、吉林敖东药业等企业帮助少数民族社区、学校、村屯改善环境,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社区帮助部队腌泡菜、包饺子,部队官兵为社区打扫卫生、结对帮扶。选派130名党员军警指战员到边境基层党组织交叉任职,建立了215个边境村屯党建联系点。

三是民族团结有文化血脉。这是中华文化与朝鲜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认同中形成的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如今在延边,朝鲜族群众与汉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已经成为再普遍不过的生活场景,朝汉各族群众早已没有了差异化的民族意识,民族团结已融入到各族群众生活中,渗透到骨子里。

 

记者:延边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全州每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34人,不仅远超其他民族地区水平,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多出141人。请问,延边州是如何实施“教育兴州”的?

李景浩:延边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延边的朝鲜族教育曾创造过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普及小学教育,第一个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第一个基本实现青壮年的扫盲,第一个开办民族大学,第一个在全国民族地区建立盲聋哑学校,第一个建立农民大学——延边黎明农大。

“宁可啃树皮,也要让子女上学。”这是在朝鲜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朝鲜族重视教育可见一斑。这些年,延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06年,我州在吉林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州城乡中小学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2013年,全州教育经费总投入(延边大学除外)从2008年的19.4亿元增加到36.93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含城市教育附加)从2008年的16.7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9.1亿元。二是坚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促进边疆和谐稳定。1994年4月,正式颁布实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教育条例》,州委、州政府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朝鲜族教育的决定》、《关于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实行提高朝鲜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一系列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支持政策等。三是狠抓双语教育,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汉族学校开设朝语课程、在朝鲜族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已成常态化。把双语学习渗透到非语言学科,实现了教学活动和学习中的双语化。朝鲜族教师到汉族学校挂职锻炼、与汉族学校建立教学合作关系等,不断提高双语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自编了适合延边实际的朝鲜族中小学《朝鲜语文》、《汉语》等教材,进一步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

 

记者:作为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延边州坚持以文化凝心聚力,成效显著。请问,你们是怎样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

李景浩: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我们致力于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努力建设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了延边图书馆、延边博物馆、人民体育场、图们市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安图民族文化园、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等一大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二是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立足于民族文化特色,每年“送戏下乡”500余场次,举办广场文化活动600余场次,成功打造“快乐延吉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一年一度的中国图们江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弘扬图们江文化、展示中国朝鲜族风采的重要舞台;图们市千人长鼓舞、汪清县千人象帽舞、延吉市千人牙拍舞、龙井市伽倻琴千人弹唱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练歌教室、舞蹈教室在延边的每个社区、村屯遍地开花。文艺汇演、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成为一种时尚。三是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打造艺术精品。延边歌舞团作为延边州最大的艺术团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作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大型朝鲜族原创歌舞剧目《放歌长白山》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等27个奖项,同时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及“文华编导奖”等3个单项奖;《盛世长鼓》荣获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朱德海》获中国话剧金狮奖。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保护水平。全州收集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0余项,其中被列入州级名录89项,进入省级名录77项,进入国家级名录16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于2009年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国唯一被列入该《名录》的舞蹈类项目。为进一步提升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目前正在制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记者: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延边有哪些政策和得力举措?

李景浩:延边州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2007年,制定出台了《中共延边州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目标和工作措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储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突出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和任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按照略高于民族人口比例的原则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州党政机关中朝鲜族科级干部、县级干部、州级干部在各层面干部中所占比例分别高出人口所占比例5.9、7.1、9.9个百分点。全州8个县市16位党政正职中,有11位是朝鲜族干部。二是突出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锻炼工作。在充分利用延边大学、州委党校等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基础上,将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清华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作为培训基地。5年来,共培训干部26281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0510人,占40%。3年来,共外派、上派、下派挂职锻炼少数民族干部193人。三是突出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储备工作。强化州管县级后备干部队伍,选定368名州管副县级后备干部,其中朝鲜族166人,占45.1%。2007年以来,先后引进930名朝鲜族大学生到延边工作,组织实施年轻干部“双百”工程,为延边的长远发展提供后续力量。

 

记者:展望未来,延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还有哪些新目标、新举措?

李景浩:今后,延边州依然要牢牢把握“两个共同”这一主题,坚持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在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具体说,我们将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载体,进一步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内涵,争当“四个模范”,实施“八大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努力争当“四个模范”。一是争当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模范。弘扬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坚持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作为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更加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就业、就医、就学等困难,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理论自信和政策自信,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二是争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模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加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立法,形成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好地行使自治权利,同时加大对自治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切实保护好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三是争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的模范。继续把“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共同价值理念贯穿到民族工作始终,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增强思想文化的交流融会,带动情感上的亲近融洽,打牢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四是争当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模范。牢牢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这项工作放在心中、抓在手上,深入实施“同心筑堡垒”、“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和兴边富民行动,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固边机制,通过不懈努力,保持边疆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全力实施八大工程:一是经济发展提速工程。积极落实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兴边富民行动、民贸政策等国家赋予延边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冶金、能源、林产、食品、化工等八大百亿级产业,打造人参制品加工基地、民族食品生产基地、优质矿泉水生产基地等。二是开发开放推进工程。发挥沿边近海优势,全力实施长吉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加强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延边大地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强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污染的防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是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民生质量改善工程。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加大在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投入力度,着力做好六大民生工程、百件惠民实事,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六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项目。加大民族教育改革力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七是兴边富民工程。整合兴边富民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加快边境地区特色资源产业提升,重点提升矿泉水、人参、延边黄牛、有机大米、中药材等产业化程度。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村、特色村寨试点村和朝鲜族民俗村等三村建设。八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程。以民族团结“六进”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和创建活动。采取“抓两头(青少年、干部)、带社会”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百个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示范机关、示范社区、示范军(警)营、示范企业、示范村(屯)及百名模范个人的“双百工程”建设。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推进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记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

李景浩:也谢谢《中国民族》杂志长期以来对延边州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