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看点
让民族影像回到自己的家
发布日期:2016-07-14

姐妹俩.jpg
2013年拍摄的蒙古族双胞胎姐妹孟根其其格、乌日古木乐


  摄影要表现出草原上有名有姓的故事,而不单单是万马奔腾、蓝天白云和一望无垠的草场。艺术创作是进行有故事的创作。

  2014年,大型摄影实验项目“影观达茂”启动,50余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作家、诗人、摄影家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分成8支团队,住在牧民家里,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及拍摄,最终呈现了8部作品:《温都不令——拆迁的村庄》《托雅的头带》《钢嘎的夏天》《马王巴拉涂苏和》《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无雪的冬天》《哈撒儿》。  

  1955年1月,《人类大家庭》展览在美国纽约向公众开放。至今,这个展览已在60多个国家展出,参观人数超过900万人次。美国作家卡尔·桑德伯格在前言中写道:世界上仅有一个男人,名为全部男人;世界上仅有一个女人,名为全部女人;世界上仅有一个儿童,名为全部儿童……

  这正是《人类大家庭》展览主题的根基,它试图通过个体来反映普世的人类处境,强调人类关系中那些最基本的无时不在的力量。

  这和我们做“影观达茂”项目的初衷不谋而合。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做“影观达茂”项目?我的回答是:为历史做,为文献做,为还原一个真实的草原做,为草原世代牧人和马儿羊群做。当然,也为我们的内心做。因此,这套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我们并没有刻意寻找,但他们径直走向我们,携带着蒙古族文化,也携带着历史沧桑。

  我们坚信:他们也是全部。



  地处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是一片探索人与自然环境共存的方式及状态的宝地。这里广袤的空间带来的自由感,吸引着我们。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撰写者和摄影者,在出发前已清楚自己的方向:与自然有缘就拥抱自然,与牧人有缘就贴近牧人。我们渴望做到:面对风光,体恤自然;沉入人文,心疼百姓。

  我们到达茂后,都住在牧民家里。这让我们的工作饱含静谧和深情:以史诗般的视角记录达茂游牧民族朴素的生活状态,为未来者讲述我们此刻所身处的文明。

  来达茂的每一位作者都训练有素,他们深知哪怕再是渺小卑微的角落,一旦面对了,便是人类创造的崇高空间。因此,即使在一个小而又小的范围内做摄影,为人类文明留下影踪,是幸运更是上天给予的恩典。

  “影观达茂”是记录,是传播,最后——不管愿意与否——它都终将和达茂一起写入历史。在达茂悠长久远的历史中,也许这是第一次:影像那么集中自觉地参与它的历史进程。于是每个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停地问自己:我们从千里万里来到这里,奔波在大山大河之间,奔波于草原村镇间,心里想到的、眼睛看到的,是否没人能替代?我们在拍摄时,是浮皮潦草、高高在上?还是庄严节制,不停叩问良知?



  “影观达茂”试图留下两个对象:达茂,以及关于达茂的影像。

  我们需要的影像是:达茂独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命状态;草原文化的传承与继续;牧民独有的精神气质:大豪迈下的大孤独,英气外表里的苍凉内心;和草原一样平静、苍茫、素朴的照片;尊重当代阅读习惯的照片;会自己说话的照片;全人类呼吸与共、歌哭与共的照片;有诗意的照片……

  作为一个有弹性、有温度的项目,“影观达茂”当然不是纯客观的。参与者通过影像和文字,表达达茂有什么以及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想法和做法。达茂的每寸土地日日夜夜都在激发我们、警醒我们,不断打破我们固有的幼稚和无知。

  摄影和音乐、文学一样,应该是存放谜团的地方,同时也是解开谜团的地方。行走在无边的草原,遥望那些孤零零的土房,近看那一张张美好的脸庞,我们心中谜团重重:蒙古人,你们如何抵挡风雪?如何抵挡孤独?大自然又是如何优胜劣汰,把那些有着一把硬骨头和蓬勃生命力的儿女留下来的……我们要拥有何等的能力和智慧,才能解开这些谜团?

  历史与文化的根,在达茂草原绵延赓续了数千上万年。而今目睹它渐次损毁与逝去,伤感之余,我们在理解中也感受到无边痛悼——过去的远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曾经拥有无与伦比的尊严、风韵与厚度,屹立在蒙古高原上。于是追问在继续:这样的拍摄是为自然与人类所做的最好最切实的证词吗?除了对人类生存方式多样性的努力呈现,摄影的锋芒还需要走多远,才能指向人类共同面对的疑难与困境?

  真希望我们的作为,配得上达茂草原上卑微而不屈的世代灵魂。



  做这个项目时,我选择了那些和我有共同经历、共同价值判断的人来共同完成。我选择那些用灵魂、用情感、用常识、用悲悯之心为人做事的50多位同道一起完成。他们中有我多年的友人。最为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地方领导伏瑞峰—— 一个蒙古文化学者。他对“影观达茂”提出这样的要求:“无论是文本还是影像表述,都应该力求历史感、国际化、无疆界、当代性、民族性、神性、歌唱性。”正是伏瑞峰和他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我们提示了“影观达茂”应该具有的灵魂,最后成全了这个项目。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选择拍摄哪个民族,都要真正热爱和尊重这个民族。让他者看到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人文景观。如果你没有常识、没有悲悯之心,就是去新疆西藏内蒙古100次,又有什么用呢?

  让我们做更多的工作,使民族影像回到自己的家。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