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齐奏团结曲 共筑幸福家——专访武汉市市长唐良智
发布日期:2016-07-29

PN130729_02.jpg

唐良智(右)访民情


“我在中国心,世界在我心”。武汉,以其雄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称誉于世。大江大湖大武汉,得水独优、得中独厚,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往来交流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城市。

城市民族工作看武汉。武汉市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全市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感受了温暖。国家民委评价武汉城市民族工作是“全国民族工作战线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握城市民族工作发展规律,创新举措,完善机制,各族儿女齐心协力,共同描绘了一幅民族大团结的幸福画卷。


记者:唐市长好!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因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了各族同胞在此居住、务工、经商、求学,是各民族交融汇集之地。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武汉市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唐良智: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蓬勃发展的城市经济、高度密集的科教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进入武汉这个大家庭。作为全国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地区之一,目前全市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8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高峰期达22万多人。

民族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多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武汉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切实把握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努力找准“四个定位”:

一是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定位城市民族工作,不折不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定位城市民族工作,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巩固和维护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局。

三是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高度定位城市民族工作,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格局。

四是从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感的高度定位城市民族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多年来,武汉的城市民族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领导体制全。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根据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全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5个领导机构,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规律,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城市民族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工作机制新。我们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机制,实施民族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民族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了职责,落实了任务。根据行政机构改革情况,调整充实民委委员单位到32家,涵盖与民族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建立各部门协作共管机制,实行“信息共享、秩序共管、教育共抓、服务共担、联合执法、联合调研”的“四共两联合”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民族工作格局。

第三,投入力度大。市委、市政府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做民族工作,市区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定期调研民族工作,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谈心、交心,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和诉求,投入感情、付出真情,设身处地想其所想、解其所难、帮其所困,赢得了全市各族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经费15亿元,用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民生、推进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帮扶民族企业及少数民族村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成果。

第四,工作效果实。武汉城市民族工作分别得到中央领导10余人次的批示肯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先后以《武汉人的乃东情》、《买买提力的新角色》为题,报道我市援藏工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市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温暖人心、感动江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武汉市政府也两次被评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


记者: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武汉市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方面,都有哪些新举措呢?

唐良智: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武汉已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流入地之一。

多年来,武汉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来汉创业就业,作为一项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优化环境、创新服务,切实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

我们的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

强化法制保障。颁布了《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进入本市经商边疆少数民族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设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融入武汉民族大家庭,适应城市法治化管理”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创新服务方式。在武汉市民之家、每个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和153个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站),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信息咨询、业务办理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立新疆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武汉工作站,由新疆自治区派出干部到武汉挂职,协助服务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与新疆喀什、青海海东等9个武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流出地的党委、政府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定期互访、干部互派,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共同推动经贸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三互三共同”合作共管机制,实现流入地、流出地双向对接,携手服务群众。

支持创业致富。优化少数民族群众来汉创业环境,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经营活动;依托全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网格化管理,社区等基层单位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创办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扩大经营规模档次;在全市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经营户评比表彰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全市涌现出了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居买尼亚孜·肉孜、在汉创业并带动家乡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的库尔班江·泰吾克力等一批创业发展先进典型。


1346990659608.jpg

唐良智(左三)看望慰问少数民族学生


记者:2010年,武汉市进一步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度,制定并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时至今日,武汉市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社区、学校及企业。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唐良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市按照扩大覆盖面、提高针对性、强化实效性的标准,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年规划,民族团结之花“花开三镇、香满江城”。

强化组织领导,创建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广泛宣传教育,创建氛围日益浓厚。牢固树立民族工作“大宣传”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方力量,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气场。在《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长江网等本地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工作动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宣传了政策、普及了知识,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日趋稳固。

依托学校社区,创建载体丰富多样。2010年以来,我们按照“五新”社区(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新创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新形式,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有新成效,防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有新办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有新举措)创建标准,已成功打造305个试点社区,其中一个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七个社区被湖北省命名为首批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我们还在武汉汉铁高级中学新疆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从开办无人售货诚信超市,到开设无人监考诚信考场,使诚信教育从点滴小事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诚信之花结出崇德向善之果,214名新疆班各族学生被媒体誉为“盛开在江城的雪莲花”。


记者: 民生是关系各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也是各族群众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近年来,武汉市在做好少数民族民生工作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唐良智:千盏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千言万言,不如好事一件。民族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搞好民族团结,需要我们真心实意地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问题,多做聚民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的“入口”、“入学”、 “入寺”、“入土”等问题为重点,切实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多样化的民生需求,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入口”方面,协调建立了遍布全市的清真肉食供应网点,实施对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双补贴”政策,每年投入300多万元清真食品企业专项帮扶资金,保障清真食品市场供应;连续四年累计投入2500万元,为全市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发放肉食补贴。

“入学”方面,设立了少数民族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少数民族学生的中高考加分优录政策,开展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活动,推进全市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了从民族幼儿园到民族大学较为完备的民族教育体系。

“入寺”方面,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活动安全有序,市区政府投入1.5亿元,启动民权路清真寺拆危重建、江岸清真寺异地还建、马家庄清真寺新建等工程,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

“入土”方面,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00余亩的园林化回民殡仪馆(公墓)。

此外,我市积极支持民族企业和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经济,打造了锦里沟土家风情园、龙湖回族民族特色村落以及汉藏文化交流中心。


记者:今年是中央实施对口援藏决策20周年,也是武汉市对口援藏20周年。西藏乃东县作为武汉市对口支援的地区之一,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方面,想必您也一定有许多感受吧?

唐良智: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乃东县视为武汉的远郊县,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繁荣,建立了“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的立体援藏模式,有力促进了乃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武汉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多家中央媒体聚焦武汉援藏工作,在全国宣传推广“武汉经验”。

在工作实践中,我个人的体会是:对口援藏,要讲政治顾大局、讲奉献动真情,把藏族人民当做亲人来看待,把藏族群众的困难当成我们自己的困难来解决,确保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实行项目、资金、技术、智力、人才全方位援藏,先后派出7批、46名优秀干部进藏工作,投入资金近3亿元,有力推动了乃东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好援藏工作,把援藏资金重点投入到民生事业,先后兴建了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乃东县各族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是要把统筹发展稳定两个大局作为援藏工作的着力点。统筹兼顾经济建设与社会治理,以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以机制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保持了乃东的社会大局稳定,乃东和武汉人民的深厚友谊日益加深。


2012年10月18日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视察来凤_SHJ2723.jpg

唐良智(左)代表武汉市政府向武陵山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捐赠对口支援资金


记者:“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围绕这个民族工作的最大主题,武汉城市民族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

唐良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第一,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贯穿到全市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民族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推动各族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社区功能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断深化对口援藏援疆和对口帮扶武陵山片区工作,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第三,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筑牢全媒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舆论阵地,让“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我们要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铸牢民族团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祝愿武汉市各族同胞幸福安康!

唐良智:也感谢《中国民族》杂志长期以来对武汉城市民族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