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哈密之美
丝路文化的样本——哈密多民族交融、多元文化交汇纪实
发布日期:2016-07-29

甜甜的哈密瓜.jpg


“各民族都是一个瓜秧子上结出来的哈密瓜”                        ——哈密谚语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横跨天山南北,集南北疆典型景致于一地,被誉为“大美新疆的缩影”;地处西北主通道中点,草原与绿洲丝绸之路并行,是丝绸之路重镇;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典藏八千年人文能量,是探究丝路精神最生动的样本。

在这方古韵与新风交织的土地,团结和谐是文明基因,也是文化自觉,是历史底蕴,也是固本之举。回望历史,已然底气十足;登高望远,更加清醒坚定: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好哈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责任和行动。


文化交融之美


“哪里来的骆驼客?吐鲁番来的骆驼客。骆驼上面驮的啥?花椒胡椒姜皮子”

葡萄架下,7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艾赛提·莫合塔尔拉着哈密独有的艾捷克琴弦,自伴自唱。这是一首拉骆驼小调,是哈密木卡姆258首乐曲中的一首,用维吾尔语演唱却是汉语发音,填唱汉语歌词是哈密木卡姆特有的现象。

哈密木卡姆被称为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是哈密维吾尔族人民用音符写就的心灵史书。

哈密木卡姆与汉代“摩诃兜勒”和唐代“伊州乐”一脉相承。张骞凿通西域,汉武帝的宫廷乐师以哈密摩诃兜勒大曲为基础,创造了新声二十八解。至今,哈密木卡姆中还有以“摩诃兜勒”命名的曲子。唐朝开元时,西凉节度使盖嘉运把出自哈密的“伊州乐”献给了唐玄宗,由教坊专门排练。历史上著名的《阳关三叠》就出自伊州大曲,在敦煌藏经洞还有伊州乐谱传世。

哈密木卡姆女艺人演唱时穿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延用了汉族传统的“右衽”方式,在款式、质地、色泽、花纹图案等方面,都表现出维吾尔族服饰与满族、汉族等民族服饰相融合的特征。刺绣则大量吸收了中原牡丹、莲、菊、梅、佛手、龙、凤等吉祥图案,色彩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一顶传了六代的小花帽就反映了一个刺绣世家的传承。哈密市回城乡沙枣井村的手工刺绣传承人阿加汗·赛买提十年前开了家庭刺绣坊,八年前儿子帮她开了网店,产品也销往内地。2013年2月注册成立了哈密阿加汗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固定工作人员与临时工25人,从事民族服饰、刺绣产品的加工销售,年收入40多万元。今年1月,哈密市政府扶持建立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并被列入自治区民生工业示范基地,阿加汗的公司等18家小微企业第一批入驻。

丰富生动的文物史迹和环境风貌以及历代相传的文化传统,无不显现出多元文明交融的典型特征,这是哈密最大的人文优势,也是民族关系和谐、社会安定祥和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所在。在哈密历史上,民族团结的佳话世代相传。哈密地区曾邀请疆内外文化领域多民族专家,开展哈密多元交融型文化课题研究,系统研究哈密多元交融型文化的历史、过程、特点、内涵、形态等,提炼“多元交融”文化理念,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优秀地域文化支撑。哈密木卡姆、巴里坤社火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活跃的旅游要素。

在巴里坤城郊的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大红柳峡乡的宗教人士胡安拜克是第一个进园至今已10年的牧家乐经营户,这里“产出”的哈萨克大毡房和经营模式已输出到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哈密市花园乡民俗风情一条街,民族风格与现代装饰相融合的民居成为瓜乡一景,老百姓追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丰富性、现代性与开放性。

近年来,“社区春晚”、“农民春晚”成了哈密一道耀眼的文化风景线。催生这一风景的是“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建设、文化干事配备、文化活动队伍、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文化活动考核机制 ”“七位一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县(市)地方财政三年投入1亿元,修建了90个多功能村(社区)文化室,占了应建村(社区)文化室的70%,2015年将完成全覆盖。新建村文化室的面积在300800平方米,社区文化中心最大面积达到1400平方米。每个文化室都建有不小于200平方米的综合大厅,冬季也能进行演出活动、放电影、办培训。每个村(社区)配备了一名文化协管员,每月至少有1000元活动经费保障,每月至少办一次全体居民参与的文化活动。通过把文化之根扎到基层,把乡土文化能人发掘出来的做法,把各类群众文化兴趣小组组织起来,让群众“种文化”、“育文化”、享受文化,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政府推动与“草根力量”的互动,形成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模式,300多支民间文艺团体活跃在哈密乡村、社区,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亮点,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认同感、亲和感。

在哈密市东河区,还活跃着一支名为“胡杨”的由舞蹈队和模特队、拉丁舞队、合唱队、木卡姆队等组成的老年业余艺术团。团员平均年龄55岁,总人数达到了560人。艺术团党支部书记何兰荣说:“不是说你穿了漂亮的衣服,你上了舞台,你就文化了,关键是你的思想要上一个台阶。”艾力·卡德尔是伊吾县下马崖乡木卡姆艺人,因为特别喜欢音乐,跟汉族朋友学会了拉二胡和小提琴、唱京剧和秦腔。下马崖乡维吾尔木卡姆演出队不仅原生态木卡姆表演上了国家级的舞台,在“第六届全国原生民歌大赛”获得多人组银奖,唱红歌也唱出了名,《北京的金山上》、《绣金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祝福祖国》《中国梦》⋯⋯只要他们一登场,台上台下就是和声一片,激荡人心。


给”阿帕“留个影。陈俊摄.jpg

给“阿帕”留个影    陈俊/摄


爱国爱疆共筑精神家园


天上的云彩,虽然各在一方,但都是在蓝天上;绿洲的泉水,虽然各处流淌,但源头在天山上。

哈密把宣传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以“德行哈密”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哈密特色、知行合一、强基固本的主题教育路径,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按照“到人、管用、有效”的要求,哈密地区各级党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把“三个意识”、“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宣传教育具体化和行动化。在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面对面宣讲达到宣传教育全覆盖的同时,还面向不同人群,开展了“十大延伸”系列活动,将宣传教育深度延伸到青少年、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离退休人员、爱国宗教人士等群体,进一步强化各族人民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我要把心中歌儿写在纸上, 用诗歌把党的恩情歌唱。 党给予我们无比力量, 用勤劳和智慧造人间天堂”这是哈密市陶家宫乡农民托乎塔西古丽·迈茹里的一首诗,《哈密维吾尔族农民诗集》收录了98首浸透爱国爱疆爱家乡挚热情感的农民诗作。

“选任精英楼栋长,引领住户保安详。贴近民心情意长,人民利益挂心上。爱岗爱民心善良,帮困助弱耀荣光”丽园雪莲艺术团编剧马腾霄老人创作的这首《社区干部之歌》,曲调流畅、歌词通俗,既赞扬和鼓励着社区干部和10多名楼栋长,也激发各族居民共建和谐社区。

“今天我来唱唱路,路路都通致富路,党的政策来引路,中央制定富民路,惠民政策铺富路,新村建设发展路,农民走上创业路”巴里坤县大河镇东头渠村的蔡万学、朱荣等几名老党员,把社会发展的新气象编成新词,用传统的巴里坤小曲子唱给村民听。蔡万学说:“国家这个实事就做到你的门上了,这个内容谁听了都是实实在在。”巴里坤小曲子艺人先后创作了《致富路上喜事多》《党的光辉照万家》等上百个弘扬主旋律的新曲目,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

马与歌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同胞的两只翅膀,阿肯(即兴弹唱的民间歌手)弹唱的是草原上涌动的赞美诗:“中央开了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党给我们带来了好运,我用歌声唱给大家听”

哈密市回城乡是一个以维吾尔族群众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乡。这里的农民热爱绘画,擅长剪纸艺术,两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农民画)之乡。2012年3月,十位农民画家自发创作18米长的民生长卷《幸福生活 感恩祖国》,托人大代表送到了全国“两会”,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高兴地收下了来自边疆农牧民的礼物。

“新疆精神是什么,听我对你讲,爱国爱疆是根本,永远不能忘”这是哈密当地作者创作的《新疆精神之歌》,词曲简单易学。宣传部门专门制作了维吾尔、汉、哈萨克三种语言的歌曲光碟,广泛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牧区干部群众和驻哈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学唱;将《新疆精神之歌》编成广场舞蹈,在各个广场舞活动点全面普及。干部群众在激昂的和声中熟记、理解、内化、弘扬着“新疆精神”。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哈密调研时赞扬说:“哈密各族人民唱着《新疆精神之歌》跨越发展。”

哈密地区还有第一个以QQ群形式集体注册成为志愿者的“哈密小屋”志愿者服务队,目前有近百名各族群友,他们自发开展节能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关爱弱势群体、捐资助学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人数达1400余人(次)。全地区现已注册志愿者近4000人,还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52支。

团结是善与美的凝结,团结是情与理的融合,团结是志与力的汇聚;团结在共同的信念,团结在共同的利益,团结在共同的家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这是一项永不停歇的建设,承载梦想,引领未来。


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生命线


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是社会活力的催化剂。哈密地区强化综合引导和激励措施,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以互学文化促进相互间的包容。哈密市东河区街道组织社区居民参观哈密博物馆、木卡姆传承中心、回王府,让各族居民了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陶家宫镇收集、编印《陶家宫镇民族风俗习惯汇编》(维汉双语),发放到镇村干部和群众手里,让大家熟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节日、饮食和婚丧嫁娶等习俗;西菜园村居民端上了饺子,中山北路社区准备了粉汤,中山南路社区烹饪了香喷喷的抓饭,西河区街道“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从互品各民族传统美食开始;伊吾镇举办第三届邻里节,参加活动的各族居民穿着传统民族服饰,表演了阿肯弹唱、木卡姆、民间舞等优美的歌舞,让大家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在哈密城乡,你经常能看到汉族群众跳麦西来甫、唱少数民族民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群众演唱秦腔、京剧、豫剧、眉户戏,扭秧歌、打太极、抖空竹、耍社火。

以互学优秀文学作品增进相互间的尊重。哈密在各县(市)新华书店、图书馆设置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各族互译作品工程图书专柜,免费向各县市图书馆、各中小学、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站、农家书屋发放50部183套5种文字的互译工程作品,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读中华文化经典,以文学作品为桥梁,传递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以互学语言增进相互间心灵上的沟通。哈密地区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深入开展“每周一句话”、“每周一课”、“一帮一结对子”、“一帮多”、“多帮一”等学习方式,各级干部人手一本《汉维双语日常用语学习手册》,在走访群众中学习,在服务群众中学习。哈密地区民宗委、教育局还在哈密市五堡镇中学开展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200多名师生交流了学习双语心得;巴里坤县举行纪念建党93周年红歌大合唱,各族干部群众同唱一首歌;伊吾县举办“民族团结,从我做起”职工双语口语大赛

以互学技能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哈密地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举办由哈萨克、维吾尔、汉等多个民族特困职工参加的技能培训班。巴里坤县花园乡花庄子村开展各族村民“巧媳妇”手工艺品大赛,切磋技艺,共同打造增收致富的品牌;大河镇1000多各族农牧民以婆媳、邻里、夫妻为单位,现场展示、交流养花、刺绣及厨艺经验;哈密市大泉湾乡举办了呈现多民族服饰特色和现代裁剪技艺的服饰秀。

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哈密地区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在全市各族师生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开展各族青少年“融情交往”实践活动;伊吾县在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十个一”活动

哈密市第七中学将美育拓展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结合,开设了陶艺、泥塑 、雕刻、刮画、鹅卵石彩绘、纸艺花卉等美术拓展课程,创建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工作室,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石膏浮雕作品500余件;以新疆民族风情为内容的泥塑陶艺、剪纸作品5000余件、纸艺花卉作品20组、鹅卵石彩绘作品上千余件;以中外名人、革命先驱和不同年代的英雄人物为内容的版刻、拼画、拓画、剪纸画百余件,构成了楼内层层有教育主题,楼外和校园墙壁处处是教育阵地的文化格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教育学校”。


守望相助  团结和睦


老党员李全智是哈密市广场南路社区7号楼的楼长,他的搭档叫阿不都热合曼,两家楼上楼下相邻15年,亲似一家人。阿不都热合曼两口子到外地看儿子,钥匙总是放在李全智的家里。每逢春节、古尔邦节,两家还在一起聚餐,过团圆年。7号楼有60户人家、35户汉族、19户维吾尔族、6户回族,家家都装在他们心里。他们把两家的交往推及到其他50多户人家,使7号楼成为广南社区第一个民族团结模范楼。

汉族妈妈外出务工时,三岁的龙龙就在她的沙依木古丽保姆妈妈家生活、玩耍。沙依木古丽还给龙龙起了个维吾尔族名字:阿肯江。阿肯江在维语里是“自由”的意思,沙依木古丽希望龙龙能自由快乐地健康成长。“我和丈夫有时一忙就是几个月,有了古丽大姐一家亲戚真好。”龙龙的母亲说。伊吾镇各社区有多民族居住,许多忙于工作或务工的汉族青年都喜欢将自己孩子托付给维吾尔族保姆带。买斯托然木·马木提这些年共带了7个小孩,其中5个是汉族小孩、2个是回族小孩。伊吾镇30多个维吾尔族保姆妈妈托管了40多个孩子。以孩子为纽带,不同民族的家庭都结下了深厚友谊。哈密市惠康园小区是哈密最早建成的廉租房小区,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五个民族,总户数2415户,6038人,少数民族居民占60%,多数为低保户、城市拆迁安置户。在这里,民族团结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自然。渴了,在你家喝杯水;饿了,在他家吃块馕。普通人家的温情,普通人的真诚交往,如晶莹的水滴汇成清泉,滋润着每个家庭。57岁的铁木尔·库尔班一家是低保户,妻子患有心脏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但他凭着勤劳的双手不仅维持着一家的生计,还时常慷慨解囊向邻里伸出援手,被小区的老人亲切地称为“儿子”。43岁的低保户贾永康患有脑萎缩,生活基本无法自理,一直由7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铁木尔·库尔班经常上门帮助干些体力活,为贾永康按摩。铁木尔说:“各民族都是一个瓜秧子上结出来的哈密瓜。”

在哈密市陶家宫乡陶家宫村,农民企业家刘利明与他的维吾尔族儿子的故事家喻户晓。

十多年前,陶家宫村三组少数民族搬迁户玉素甫·亚力由于缺乏劳动经验和就业技能,经济收入很低,生活非常困难。刘利明就主动聘用玉素甫·亚力的儿子艾买提·玉素甫到自己的面粉厂上班,教他汉语、谈理想,认他当自己的儿子。如今,艾买提·玉素甫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也有了一儿一女,当爷爷的刘利明喜上眉梢,只要逢年过节就会给艾买提的孩子买新衣服。

陶家宫镇上庄孜村的艾买提·阿不都的双胞胎孩子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住院长期治疗,艾买提花光了所有积蓄,走投无路时遇见了刘利明。刘利明不仅伸出援助之手,还把他安排在厂里工作。艾买提对机械一点也不懂,刘利明就手把手地教,当艾买提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觉得生活顿时有了希望。他说:“从那时起,我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就一门心思好好工作,把孩子的病治好,也要帮刘大哥把厂子办好。”

2011年12月冬季,对于刘利明来说尤其寒冷,这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年,妻子被诊断出患有肺癌。第二年刚过完中秋,妻子就离他而去。在刘利明妻子生病住院期间,乡亲们纷纷赶来探望,维吾尔族大娘、小伙子手里捧着苹果、热馕、馓子送到床头。

刘利民动情地说:我能走到今天,全靠乡亲们的帮助,这里的土地养育了我,这里的乡亲们就是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帮助亲人,是应该的。妻子病逝后,是乡亲们陪伴我度过了伤心、孤独的那段日子。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还有比这更珍贵的礼物吗?

从甘肃来哈密打工的郭万林带着浓重的方言,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向大家讲述大营门村阿不都热西提·赛来帮助他一家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大好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不论熟悉不熟悉的,只要是有困难来找他,他都会想办法去帮忙。我儿子生命垂危急需救治时,他卖掉了妻子的金首饰给我们送来了2000块钱,我们一家人现在还住着他为我们免费提供的房子,他真是我的好兄弟呀!

伊吾县伊吾镇抓振兴东路社区民警玛依努尔·努尔买买提七年如一日照料汉族孤寡老人谭发明,送米面、买菜,并于今年帮助老人找到了内地失散多年的亲人;淖毛湖镇计生干部麦丽开·买买提十几年如一日,关心和帮助外来务工妇女,被许多长期在淖毛湖务工的外来妇女亲切地称为“娘家人”,她们的孩子见到麦丽开都亲切地称呼她“维族妈妈”。陶家宫镇新户村维吾尔族农民热合曼·沙买提15年前在江西南昌卖烤肉时,收养了一位流浪在街头的小男孩,他给孩子起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叫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和农民家的两个弟弟非常亲密,对再生父母也很孝顺,亲戚邻居没有一个不夸奖的。阿不都一天天长大了,热合曼·沙买提又花了十多万元给他盖起了新房,并给他娶了一位维吾尔族姑娘,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在哈密,这些感人的故事比比皆是。

哈密地委外宣办官方微博在民族团结教育月设置互动话题“共话民族团结”,立刻引起广大网友纷纷跟帖转评点赞,短短一个星期,阅读量过百万。网友@云飘飘HM说,来哈密工作5年了,曾遇到过虽然素不相识却用真心、真情、真爱无私的帮助着我、关心着我的人:邻居维吾尔族老大爷和蔼可亲地为我修自行车;活泼可爱的哈萨克族小女孩追着我归还捡到的书本;餐馆的回族大姐在我出门前递伞给我,还不忘说:“外面下雨了,注意安全”;@蒲类海之子说:“民族团结要有真情,有真情的团结才是真团结;民族团结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的团结才有生命力。”

以心交心,就能换得真心;以情动情,就能换得真情;以爱对爱,就能换得真爱。民族团结是大事,却要从小事做起,民族团结的基础就是人与人的团结,就是化解到每个人身上的行为和思想的交融。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