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创建进行时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与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6-08-02

广西民族研究、出版、古籍保护工作成果丰硕.JPG
广西民族研究、出版、古籍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神奇的八桂大地,多彩的民族,灵动的语言,汇聚成广西多元文化的巨大宝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少,处于不同程度濒危状况,亟需加强科学保护。

  为留住民族记忆之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广西大批专业民族研究机构和群众性学术团体蓬勃发展,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多学科交叉研究各民族及民族间的发生、发展、分化与融合规律,多措并举,保护传承各民族的文化。这是几代人的薪火接力,一部部专著、一本本期刊、一段段影像、一批批中青年专家纷纷涌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研究、民语文研究、古籍保护与整理、民族出版事业在“十二五”期间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高效抢救民族语言“活化石”


  壮语文是壮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壮族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民族语文工作的特点、方式和对象随之也有了变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语委审时度势,创新壮语文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方式,于2010年10月在全国率先筹划开展少数民族语文标准化考试即壮语文水平考试工作。

  自治区民语委于2012—2014年先后在南宁市、百色市、崇左市组织开展壮语文水平考试试点工作,2015年开展了对全区壮汉双语师资专场考试。4年间共有1385人参加各相应等级的考试,试点工作为实施常规化考试积累了丰富经验。自治区政府批准从今年起逐步开展壮语文水平考试常态化工作。

  壮语文考试成绩的社会应用也有了可喜开端:2012年下半年以来,南宁市人社局、职改办、教育局规定,取得壮语文水平考试及格以上等级证书的从事壮汉双语中小学教师、各级教研员,在评定职称时可免考职称外语;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民族大学等对全区壮汉双语学校教师壮语文培训班、“培训+学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班学员参加壮语文水平考试及等级成绩,也作了明确的要求。

  与此同时,自治区民语委从2012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期间调动全民语系统干部职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这项被列为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研试点工作的调研中。本次调研由中央民族大学知名专家教授设计调查提纲和入户问卷,培训入户调查员200多名,通过采取文献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观察相结合等方法,深入全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有关乡镇,对5627名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进行入户调查。调研形成的调查报告近6万字,主要内容包括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自治区颁布的民族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民族语文机构团体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情况;现阶段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等。通过这次调查,基本掌握了广西对有关民族语文政策法规落实的情况、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了解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语文的基本需求,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广西民族语文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这一成果将为今后自治区制定民族语文政策和工作指导意见提供了基本事实依据,也为国家民委即将组织开展全国性的调查积累了经验。

  依托国家民委“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试点项目,自治区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真人朗读单词、词组、讲故事、日常对话等形式,实地采集并建立真实语音及其转写文本的语料库,长期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早在2011年,自治区民语委就从国家民委“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试点项目开始,以广西濒危语言之一的仡佬语多罗方言作为试点建设对象,开展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仡佬语多罗方言的词汇、语法、长篇语料等语言数据采集工作。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论证、设计,提出了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方案,并向自治区政府报告。2015年,完成那坡彝族坡伍话的语料采集(包括词汇、语法例句、长篇语料的记音及录音采集)工作。2016年依照国家语保工程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开展那坡彝族芒佐话以及环江毛南语的语料采集工作,同时还承担国家语保中心委托的“融水侗语南部方言第三土语”、“邕宁壮语南部方言邕南土语”项目。


民族研究更上层楼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名为广西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是自治区第一家民族问题专业研究机构,直属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该中心主办的《广西民族研究》,创刊于1985年,截止2015年底已出版126期。经过几代办刊人的共同努力,该刊目前已成为我国民族研究类知名期刊,并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来源期刊”。2012年,它成为全国哲社规划办首批百家重点资助期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入选的期刊,同时也是全国入选的3家民族学类期刊之一。

  秉持“打造中国一流的民族学类期刊”的办刊定位,从2014年第一期开始,《广西民族研究》正式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同时,根据常设栏目情况聘任新一届编委,如聘任了马戎、王希恩、庄孔韶、金炳镐、纳日碧力戈、周大鸣等知名的民族学人类学家,聘任了莫金山、翁乾麟、廖国一等本地著名专家,加强了编委会对办刊工作的指导,不断拓宽学术交流渠道。

  一系列办刊新举措使《广西民族研究》以较高质量得到权威评价机构的认可:根据人大人文社科评价中心的统计,《广西民族研究》在民族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中,转载率位列第二名、转载量位列第四名,综合指数位列第三名。

  课题申报立项是衡量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课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丰硕,连续4年获得5项立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一般和青年项目4项,创历史新高。此外,这一时期,自治区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大力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获得国家民委研究项目3项、中国人口出版社项目3项、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西社科联项目1项。仅2015年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申报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就达5项,立项4项,立项率高达80%。课题立项率高,课题申报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了自治区民委科研人员高水准的专业素质,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赞誉。

  2014年,自治区民委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由1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咨询委员会。2014年—2015年,咨询委员会通过直接承担自治区民委调研课题,协助自治区民委成功举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中小学生民族团结知识电视大赛,以协助自治区民委有关处室处置相关事务等方式,为民族工作、民委工作资政辅政,大大提高了民族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和民主化水平。


古籍整理延续荣光


  中华古籍素以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著称于世。浩瀚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发挥着积累、传播知识文化传统、保存精神财富的巨大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前身是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协调、联络、指导全区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整理、保护、翻译、出版等工作,并承担国家民委下达的其他民族的古籍整理工作等。古籍办从2015年11月9日起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增挂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牌子,预示着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开始新的征程。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办借助实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广西各民族卷》编纂工作等重大项目的契机,共抢救、搜集到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古籍4000多册(件),超过历年来馆藏量的总和。其中有21部壮族、毛南族古籍列入第一、二、三、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全国各省区古籍办之首;有36部壮族、毛南族、仫佬族古籍分别列入第一、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目前,自治区民族古籍办是国内收藏壮族古壮字古籍、毛南族土俗字古籍、京族字喃古籍、仫佬族古籍、瑶族古籍等少数民族特色古籍最多最集中的单位,被自治区政府授予首批广西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在抢救、搜集、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的同时,自治区古籍办还开展翻译、整理、研究工作,推动抢救和保护,以搜集促进研究。“十二五”期间,已翻译整理出版的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成果100多种,计2000多万字,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共8个奖项,如《仫佬族古歌》获中国民间文学山花奖、第十六届桂版优秀图书二等奖;《侗族款词》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图书奖、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侗族琵琶歌》获中国政府图书奖三等奖,并被推荐为2014年100种优秀民族图书目录。

  此外,自治区古籍办还加强了少数民族古籍的装裱、修补和复制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完成200多部少数民族古籍的装裱修复、3000多部少数民族古籍的复制,为少数民族古籍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良好条件。


民族出版开拓进取


  广西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5月1日,是为配合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的实施而成立的,是全国唯一具有壮文出版资质、为推广壮文服务的公益性出版社。出版社通过壮语壮文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壮文推广和普及,搜集、整理、翻译、编辑、出版各种民族文化图书。

  “十二五”期间,经过有关专家的充分论证和筛选,广西民族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壮文版,第一卷、第二卷)、《侗族琵琶歌》(上中下卷)被列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5年来,在全社有关编校人员的努力下,这两种图书已于2014年12月出版。

  “十二五”期间,广西民族出版社共有8个项目(《壮语地名集》(1-8卷)、《侗族琵琶歌》、《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丛书》、《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7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司法解释全书》、《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列宁画传》、《壮族师公二十四孝经书译注》)被列入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目前已完成6个项目,预计2017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

  “十二五”期间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精品图书最多、图书社会影响力最广的一个时期,也是全社图书获奖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侗族琵琶歌》(上中下卷)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这是建社以来第三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也是转制为公益性出版单位后,广西民族出版社坚持狠抓精品力作的又一丰硕成果。在2011年第一届、2013年第二届、2015年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评比中,全社共有17种图书入选,在全国民族出版社中位居前列。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