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我的草原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6-12-07

“草原在哪里,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你的生命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我的梦里……”

 

无论何时何地,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心中总是泛起波澜,勾起对草原的无尽回忆和思念。对于土生土长在这美丽草原而今又远离她怀抱的我,草原一直都在我的梦里。

8月上旬的一个周末,我们夫妇相约几位要好的朋友从京城驾车回到故乡内蒙古正蓝旗,到元上都遗址及周围的草原游玩,其间还与几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发小会合,自然特别兴奋。闲谈话语中不惜溢美之词,向第一次来草原的朋友们介绍着金莲川的一草一木,叙述着曾经的蒙古帝国,她的荣辱沧桑和那段金戈铁马的悲壮历史。

歌声伴着琴声,奶茶就着手把肉;清风中摇曳的百花早已醉倒了这些城里人,饱经都市雾霾的我们,在金莲川草原上尽情地洗肺,忘情地撒欢,草原深处传来阵阵笑声。作为曾经是草原主人的我,看着这情景,那种自豪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回来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上都河有水了。

上都河畔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儿时所有记忆几乎都围绕着她。那时对河流滋养草原这一点没什么概念,觉得就是小孩嬉戏的地方。夏天河中游泳、河畔捡鸟蛋,冬天滑冰,因这些事不知多少次挨家长、老师的批评。随之年龄变大,阅历增加,对这条河的了解越来越多了,一方面为自己能降生在上都河畔而骄傲,另一方面也为过去自己的无知而惭愧。上都河,在别人看起来是条不起眼的小河,对我们牧民而言却是真正的母亲河。她不但养育了我们,也滋养了金莲川这片英雄的草原。听父辈们说,旧时上都河的水深可淹没马背且水流湍急。那时河上还没有桥,要过河时挑一匹好马将衣物捆在马鞍上,让马在前面游主人拽着马尾巴跟着游过去,上了河岸竟然还能穿上干爽的衣服。我们小时,河上建起了第一座桥,也成了我们的游乐场,那时河水也有一人多深,河两岸的湿地长满了水草和芦苇。儿时有两件事留下印象特别深,一是起早从草原上为长辈找回坐骑,在约一人高的牧草中行走,清凉的露水将浑身衣服打湿摩擦着皮肤生疼;二是一到夏季的中午,那成千上万的黄羊像潮水般冲向上都河与我们的牛羊共饮一江水。再后来,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娶妻生子,过起了都市生活。大约在我儿子五六岁时,领着他回趟故乡。出发之前就向儿子吹嘘老家有一条河叫上都河,可以游泳,还可以钓鱼。儿子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好泳衣和渔具出发了,到目的地后就迫不及待要去上都河玩耍,结果爷儿俩都大失所望。天啊!上都河干涸了。儿子哭着给妈妈打电话说:爸爸骗我,这里根本就没有河。顿时我心如刀绞,奔流千古的一条河咋就这么断流了呢?这期间你又经历了何等的磨难呢?上都河啊!你养育了无数草原儿女,却无力保护好你自己的平安健康……

好在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的生态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之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治理方法的科学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初见成效,上都河也开始重新焕发了活力。

这天我们游览了黑风河地区。黑风河是上都河支流之一,这里风光无限,好多游客慕名而来。属地桑根达来镇,位于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边缘。这里多属半固定沙丘,疏林草原和草甸草原犬牙交错,榆树和柳树若隐若现。可喜的是这里地下水源丰富,泉水四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和小溪。小河两岸的湿地上长满了柳树和芦苇,吸引了众多候鸟来这谈情说爱,繁衍生息,与当地人畜和谐相处,呈现一派祥和的自然生态之美。沙漠里淌出的黑风河及高格斯太河,显得对草原那样的依恋不舍,最终一路蜿蜒与上都河汇合成滦河,缓缓东流而去。

然而正当我们要结束黑风河一天的行程,带着愉悦的心情准备返回上都河镇时,却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给整个行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天我们驾车返程时,莫名其妙地被四个壮小伙团团围住。他们面带怒色,口中破骂,让我们不知所措。围堵的理由是我们的汽车轧了他们的草场,垃圾污染了他们的草原。诚实地讲,我们进来时基本上是沿着一些已有的自然路面行驶的,车也停放在沙地上,徒步行进中,我们不但没扔垃圾,还沿途捡了不少别人丢弃的垃圾带回。一开始还以为是社会上一些不着调的人虚张声势,浑水摸鱼弄点零花钱呢,但从那愤慨的情绪和略显粗暴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备而来,积怨已深。他们的言辞中夹杂着带有民粹情绪的环保语句、排斥性的语言,张狂的推搡谩骂,最后险些造成群体冲突。一时间外地朋友不知发生了什么,吓得有些魂不附体。我那刚刚酝酿出的草原主人的自豪感顷刻间亦荡然无存,事后有人说那场面是无助又无奈。

回到上都河镇的那个晚上,白天那个不愉快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一帧一帧地回放。这场莫名其妙的冲突的症结究竟在那儿呢?直接的原因或许是这片风景优美的地方尚未成为政府规划的旅游区,还未纳入旅游景区得到规范管理。但也没禁止有条件的牧民家庭办旅游,政府监管职能还没到位,旅游资源管理、牧民利益分配都亟待解决。所有这些已积累成为不能自行调和的矛盾,有些人开始寻找宣泄口,于是乎我们躺着就中枪了。

如从理性上考虑,不局限于就事论事,我能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加之我与他们亦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如当年我没走出草原的话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员。那天只就貌似不太正经的四个年轻人出来拦截道路、干扰路经车辆、对游客无理取闹疯狂折腾足足有一个半小时。在这期间周围村来了不少围观的,其中不乏苏木和嘎查(乡村)干部,但无一人上前劝阻这种行为。可见他们这种做法虽说不文明,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在他们最原始、最朴素的意识中,这片草原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领地,现在依然实实在在地拥有着这片沃土并牛羊遍野,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过着安逸的生活,所以不太欢迎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涌入草原深处,前两年旗政府有关部门想修一条通向这景区的路,遭到部分牧民的反对后不得不搁浅,也说明了这一点。          

草原上的人们按自己的节奏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游人多了开始干扰和压迫他们的生活空间,尤其是在草原上的随意自驾游和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确实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加之部分牧民从事旅游得到了回报,收益开始分化,其他人就开始羡慕嫉妒。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这种情绪得不到正确引导,无名的怨气就一股脑撒向游人。前些天看了个纪录片,动物学家说:像大象这样的动物一般是不会主动袭击人类的,但随着人类活动不断侵占和压迫它们的领地,大象报复和袭击人类的事件屡见不鲜。动物都这样,何尝人类呢?

蒙古人以热爱草原著称于世且这种意识世代相传,崇尚人与自然和谐正是草原文明的精髓所在。“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我的生命里”,这是蒙古人对草原情感的真实写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转型,牧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可避免也在发生着变化。诚然多种文明是可以共存,但要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在生存竞争中保持其活力。草原文明曾几何时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草原文明路在何方?保留复古还是传承发展?此次亲历的这件事也在让我思考:草原适合搞深度旅游吗?如搞的话其经营模式应是什么样的?

今天阳光依然那样的灿烂,天空依然那样的湛蓝,在金莲花的芬芳和蒙古奶茶的醇香中,草原又迎来了崭新而祥和的一天。这天,我们起得很早,要结束旅程回城去了,朋友们情绪再次高涨,谈论着这两天的收获。然而我的心中,却涌起了一种无名的惆怅。

早在1984年内蒙古就开始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假如当年没考上大学,我就是土著人了,这样或许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草场,养着许多牛羊马,就没必要像过路客似的匆匆忙忙了,也不会“在异乡显出他乡人的拘谨、回乡后又放不下做客人的矜持了。”然而生活没有假如,鱼和熊掌也不可兼得。我离开草原三十多年了,收获的是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成了所谓的都市人,其代价是远离了作为蒙古人生产、生活及文化载体的草原。如今在我周围像这种状况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对我而言“草原就在我的梦里,在我的歌声里”,而对留守草原的人而言,草原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并殷切期望着学业有成的游子们回到家乡,服务家乡、建设草原。

我们的汽车驶出上都河镇时,恰好从路边旅游点的蒙古包里传出《草原在哪里》的美妙旋律。 “……草原儿女相聚在一起,草原就在我们的歌声里,今天在一起,明日又别离,草原草原祝福你,祝福你。”在由近而远的歌声中挥别草原驶向远方。我心依然,路却渐行渐远……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