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迈向文化高地的高原传统体育——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侧记
发布日期:2016-12-08

八月,正值青海最美的时节。当环湖赛车手们矫捷的身姿刚刚远去,当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诗人们的沉吟依然响彻在高原上空,我们与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期而遇。8月26日至30日,来自青海各市、州、县及武警青海总队和部分高校代表队的少数民族运动员,相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在具有浓郁高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展开激烈而精彩的竞技,为迷人的高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其他竞技项目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以及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作为青海省规格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四年一届的全省民运会是青海各族同胞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更成为当前全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蓝天白云下的竞技

有着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海省,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全省现有54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其中,藏族占全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多民族的共同生活,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赛马、射箭、摔跤、赛牦牛、武术、木球、踏板、轮子秋等传统体育活动都具有浓郁的高原特色,从产生之时就有着寓教于乐、强身健体、沟通交流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贡献出独特的力量。

在本届民运会赛马比赛第一天,生活在德令哈的各族群众或骑着摩托车或开着汽车来到赛马场,不仅将整个看台坐得满满的,一千米长的赛马场跑道周围也站满了人。有的还是全家出动,带着葡萄、西瓜、饼子以及肉食,在高原的阳光下,尽情欣赏赛马。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四匹骏马奔驰而出,速度赛马比赛开始了。蓝天白云下,赛马手挥舞着马鞭,其中还有两名只有十几岁的小选手,他们用高昂的嗓音呼唤着骏马向前飞奔。周围的观众看得更是入神,不时发出长长的呼喊声为选手们加油。来自海西州天俊县15岁的索南丹增获得本轮比赛第一名,激动的他久久不愿下马,在队友们的喝彩声中尽显高原小骑手的风采。

来自玉树州的赛马表演队在候场区格外显眼。其中,49岁的松吉身着藏袍,黑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墨镜,一头飘逸的长发搭在肩上,身后背着的一杆藏族土枪更是抢眼。他的坐骑名叫扎永,意为“黑色闪电”,虽然个头不高,但在彩色丝带的装点下显得很是飘逸。不善言谈的松吉,走上赛场后立刻展现出豪放勇猛的一面,他和队友们表演的各种马术动作赢得观众的阵阵叫好。

因为往昔的游牧生活以及交通的落后,马一直是青藏高原各民族的忠实伙伴。如今,虽然生产生活发生巨变,但是有了摩托车甚至汽车的牧民们仍然深深喜爱赛马这项传统体育活动。观看赛马的蒙古族小伙子李云海对记者说,在青海牧区,不管是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很喜欢赛马,特别是牧区节日很多,赛马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实行草场承包责任制以来,牧民们就在自家的院子或者租一块草场养马。在海西,一般的马能卖到3~5万元,好一些的马要卖到10~15万元。有些地方的赛马会上,赢得比赛的赛马手奖金就达好几万元。

与此同时,摔跤赛场上热情的观众也发出阵阵欢呼声。来自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马成德正在参加74公斤级摔跤比赛,从事摔跤20多年的他,曾夺得过全国青年摔跤比赛第三名。站在场边指挥的马占海是马成德的师傅,多次参加省民运会摔跤比赛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马成德表示,由于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摔跤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回族的跘跤、藏族的北噶、蒙古族的博克等。多年来,他所执教的民和县业余体校培养了许多摔跤选手,拿过全省冠军的就有二三十人。

黑黑的长发,浓郁的黑须,黄南州河南县宁木特乡的藏族小伙子昂旦是一名牧民选手。虽是第一次参加藏式摔跤北嘎比赛,经验不足,但超强的实力还是让他勇夺所在级别的冠军。而上穿皮坎肩、下着白色跤裤,腰系彩绸,脖子上还挂着五颜六色“姜嘎”的来自西宁的蒙古族博克手乌力吉敖其尔经过苦战,顺利夺得100公斤级别的摔跤冠军。今年已52岁的他曾参加多届省民运会,并在20年前就夺得过全国摔跤冠军,如今虽已是大龄选手,但年轻人仍不是他的对手。

轮子秋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参加的传统活动。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同车轮竖立起来,上方车轮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凭借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速转动。本届民运会上,这项传统体育项目来到德令哈市的广场上,器械有了更精美的设计,表演者更是做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赞叹不已。

赛场上,选手们的庆祝方式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获胜之后,他们或跳起欢快的舞蹈,或唱起悠扬的歌曲,还有的将美酒抛洒向天空。各族运动员以传统的庆祝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也向对手致以敬意。

 

在竞技中交流传承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押加赛场的场地变得有些湿滑。这项被藏族同胞称为“大象拔河”的比赛,因比赛双方用力反向互拉前爬的动作犹如大象而得名。虽然湿滑的地面对队员的发挥有一定影响,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参与比赛的热情,一组组对手卯足了劲儿奋力爬行。

同样,雨水也给举沙袋比赛带来不小的难度。虽然100多公斤的沙袋在雨水的浸泡下重量增加了不少,但大力士们并不在乎这些。在观众的喝彩声和双方队友的呼叫声中,沙袋的重量不断往上增加,人们高涨的热情让略显湿冷的空气也变得热乎了许多。

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固然要成绩,但更多体现的是交流、学习以及展示、挖掘、保护和传承。青海省体育局副局长才让太介绍说,在全国各大体育赛事投入、规模缩减的情况下,民运会的投入和规模在继续加强、扩大,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身体素质的关心,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条纽带将大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赛场上,你我是对手;赛场外,大家都是好朋友。来自黄南州河南县的蒙古族小伙子才让多杰,说着一口流利的藏语。身高一米八多的他,曾经练过几年的篮球,但他却最终选择了摔跤,这不仅是因为全国摔跤赛事多,还因为可以在家乡的那达慕大会那样的民族节日上再一显身手。比赛结束,才让多杰和藏族、回族等民族的选手相拥在一起拍照留念——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他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曾经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果洛州,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走进了新时代。特别是近几年,各界对果洛的扶持力度很大,当地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果洛州民宗委主任扎保才让说,参加本届运动会的运动员都是来自牧区的牧民,他们通过参加民运会,得以走出家乡,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开拓视野。

作为本届民运会的主办地,海西州在组织水平、接待服务、场地安排等方面较往届都有很大改进,为青海民运会的举办树立了新标杆。副州长李科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举办省民运会影响更加深远,意义更加重大。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海西州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借此机会也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州市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迈向文化高地的传统体育

环湖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世界山地纪录片节……近年来,青海打造出一系列文化体育品牌。这些文体品牌的成功打造,既丰富了青海的文化内涵,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藏羚羊的故乡,海西州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青海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目前,境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正在积极打造“柴达木文化”品牌,那达慕、孟赫嘎拉、智格鲁如、六月歌会、柴达木之夏等各类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也有力地提升了海西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在文化创意竞相绽放的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焕发出新的活力。青海省体育局副局长才让太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青海的体育发展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一定的声誉,这主要得益于三大赛事:一是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比赛,已经举办了12届;二是抢渡黄河比赛。天下黄河贵德清,依托清澈的黄河水,分别于夏季在循化和冬季在贵德举办“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三是青海世界杯攀岩赛和攀岩精英赛,已经办了多届。除了打造竞技方面的赛事外,青海还正在打造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项目。比如,射箭在青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此,青海打造了黄南州“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和海东乐都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据才让太局长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是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演变而来,不需要太多场地的限制,也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今年青海三个自治州的州庆活动中,三分之二的表演内容就是传统体育项目,非常受老百姓欢迎。为此,青海正在深度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造老百姓更喜欢、参与性更强的项目,以此来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青海从近两年开始举办少数民族中学生运动会,目的就是在学生当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同时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青海省民宗委副主任马文彪在民运会开幕式上表示,自青海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以来,恰逢民族工作大发展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了很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目前,青海省正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其重要内容。

走进高原体育盛会,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早已汇入整个西部大开发潮流中的青海,正随着一个个文化体育品牌的壮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愈加频繁地精彩亮相。而具有丰富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高原传统体育,也一定会在这滚滚发展的浪潮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责编 吴迪)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