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黑鱼洞村 蜜蜂鲜花最相配 幸福日子滋滋过
发布日期:2018-07-02

黑鱼洞村火把节热闹场面_副本.jpg

黑鱼洞村火把节热闹场面



  我的家乡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幕菲勒村委会黑鱼洞村。这里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树木葱茏,古树参天。每当夜晚,村里文化广场上,铮铮弦声,悠悠山歌随风拂来,村民们有的排练弦子舞、有的唱山歌、还有的在刺绣……一片祥和幸福的景象。


  黑鱼洞村距县城32公里,曾经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贫困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2012年砚山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乡亲们自筹资金56万元修建了道路,从此走向富裕。


  “小小蜜蜂翅膀薄,飞到空中把脚缩。那山那坝我飞过,不到这方我不落,妹是鲜花等着我,哥是蜜蜂来歇脚。蜜蜂鲜花最相配,幸福日子滋滋过……”1994年,乡土歌手罗金顺将黑鱼洞村民歌改编为《小蜜蜂》,传唱到昆明、上海、北京、香港等大城市,引起很大的反响。


  2015年12月,砚山县文化艺术工作者将黑鱼洞村童谣《牛壳郎》改编后参加全州本土歌曲大赛获得创作二等奖和演唱优秀奖,同年登上了文山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5月获得云南省第四届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获优秀创作奖及演唱三等奖。


  55岁的黑鱼洞村歌手杨仙秀,自幼喜欢山歌,如今在本村组织了一批山歌爱好者进行学习排练,她与徒弟们的代表作《哥的弦子响妹的脚板痒》《彝家劳动生产调》《蜜蜂飞来来采花》等歌曲传唱到了四方。


  “我们在田地里干活累了,有时候唱唱烦恼,有时候唱唱乐事,就不那么累了。最近几年唱得最多的就是党的政策好。好在给我们修路盖房子,好在让我们吃穿不愁,娃娃有学上,好在把我们的寨子建成大公园。别看我们这儿是农村,现在很多城里人都爱往我们这里跑。”村民杨仙秀自豪得很。


  文化生活的丰富,使黑鱼洞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闲时乡亲们不再赌博、酗酒,而是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到广场、村头寨尾唱民歌、哼小调、跳弦子。杨仙秀一脸灿烂:“近几年政府把我们的寨子建得很漂亮,感谢党的好政策。作为彝族山歌传承人,我会把山歌唱下去,把我们的生活过好。”


  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为黑鱼洞村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土风计划”文化传承项目实施后,乡亲们自发成立弦子制作与弹奏、弦子舞传承、彝族刺绣、民俗文化、彝族阿细语言文字、彝族山歌等6个项目传承小组,定期举办学习会、培训会。文艺队自编自演弦子舞蹈、弦子演奏、彝族山歌对唱等一大批健康向上、乡土气息浓郁的文艺作品,以村风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村风文明。


村民展示舞蹈《顶灯跳跳弦》_副本.jpg

顶灯跳弦 (2)_副本.jpg

顶灯跳弦 (1)_副本.jpg

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表演舞蹈《顶灯跳弦》


  《顶灯跳弦》是黑鱼洞村彝族传统舞蹈节目,是杂技与舞蹈的综合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达了彝族对于“火”的崇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多次参加省、州、县举办的文艺演出并屡屡获奖。黑鱼洞村彝族弦子舞在附近十里八乡出了名,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的美称。全村240多户有50多人会弹弦子,村里建起了传习馆和活动广场。2003年,黑鱼洞村弦子舞被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创作编制成三套广场舞音乐舞蹈,服务城区市民群众的强身健体需求。2006年砚山县彝族弦子舞被州政府命名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彝族弦子舞之乡”。2010年8月彝族弦子舞进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黑鱼洞的彝族弦子舞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2015年2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在实地考察观摩后说。2015年11月,“彝族弦子舞”作为学校课间操舞在砚山县中小学7万余名学生中培训完毕,并在校园进行普及和传承。


村民在文化广场上行举行百人展示弦子舞_副本.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砚山县以传承彝族弦子舞文化为核心,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为主线,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路,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建设。随着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海援建纲要示范村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建设,如今的黑鱼洞村已经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共投资逾1000万余元,完成村子的改造。乡亲们还集资近60万元修建坝塘,自愿无偿退出400余亩土地退耕还湖,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


  “新路、新房、新产业,再加上古老原生态民族文化,我们村现在魅力无穷。”村小组长张光强说起家乡的变化,喜形于色。以前一到晚上村里有人喝酒,有人打麻将斗地主赌钱,现在这些现象少了。闲暇时间,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爱聚到广场跳舞娱乐。


  “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的素质也慢慢提高了,大家都齐心聚力让家乡变得更好。家乡美了、庭院美了、家居美了、厨厕美了,身心也更美了。这也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提高。”幕菲勒村委会副主任赵礼学介绍。


  文化活动的开展凝聚了村民们的向心力,增强了民族自信,也促进了村子的和谐发展。“黑鱼洞村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村民具有集体传承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意识,所以这里的民族文化才保护得这么好。”砚山县民宗局长普俊德总是自豪地对前来参观的人这样介绍。


  从2012年开始,黑鱼洞村以“承载乡音、演绎乡愁”为主题,每年大年初二举办“彝家春晚”活动,迄今已自发组织举办7届。春节来临前,村里8000平米的民族文化广场,挂满了火红的灯笼、辣椒、中国结和金黄的玉米、南瓜。没有华丽场景布置,没有专业人士的捧场,丰富多彩的“彝家春晚”却唱出了黑鱼洞的乡音、乡愁、乡乐和乡情。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弦子舞蹈、弦子演奏、彝族山歌对唱等节目轮番亮相,为父老乡亲和游客送上了丰盛的彝族“文化大餐”。


  黑鱼洞村支部书记李绍真说:“‘彝家春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说的是我们彝家人的中国梦,演的是生活中的人和事,尤其是彝语情景剧在让村民开心的同时也受到教育和启发。”


  “彝家春晚”每年都吸引着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提前返乡,参与的人还有邻村邻乡甚至邻县的各族同胞达上千人。


  

  黑鱼洞村是一个彝族村,邻村长岭街村则是以汉族为主的村寨。过去,虽然山相连、路相通,但两个村的人心却不相通。由于缺乏交流和沟通,两个村时常为山界产生纠纷,群体事件时常发生。如今,民族团结的种子早已深深植根于各族村民心中。砚山县在黑鱼洞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来,举办了“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各族群众都相互邀请、交往交流、互学所长、其乐融融。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心少数民族村寨发展,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将我们村列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来,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以前黑鱼洞除几间砖房,几乎全部是土坯房。现在土房几乎不见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彝族传统风格的新楼房。生活好了,有不少壮族嫁过来,就连邻村长岭街村的汉族姑娘也嫁来黑鱼洞村。”71岁的老村干部王自福说起村里的变化就滔滔不绝。


  弦子舞传承人张聪海家就是典型的民族团结家庭:弟弟张聪文从邻乡娶了壮族姑娘,张聪海的儿子出去打工带回一个昭通的汉族媳妇。


  “我们一家由彝、汉、壮族组成,各自习俗不同,但是很和睦。现在,壮族弟妹和汉族儿媳妇不仅会跳弦子、做刺绣,还能说一口纯正的彝族话。”张聪海得意地说。


  汉族姑娘余丽的老家在昆明市东川开发区,自从嫁到黑鱼洞村后,就被村里的民族文化所吸引,看到村里春节开展乡村春晚缺少资金,便通过自己筹资和朋友拉赞助,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为村里开展乡村春晚提供舞台背景、地毯、活动奖品等物资价值近万元。


黑鱼洞村晚景_副本.jpg

黑鱼洞村夕照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推进下,黑鱼洞的民族特色日益凸显。村里组织妇女们依托刺绣合作社发展手工刺绣,走公司化道路,一起创业增加收入。同时筹备组建村旅游开发服务公司,为来黑鱼洞村进行户外烧烤、垂钓和购买土特产的游客提供服务。2016年,黑鱼洞村实施“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确立了20户示范户,同时还组织全村100余名妇女参加为期10天的烹调、刺绣等技能培训班。村民王绍美说:“以前跟着妈妈做刺绣只是想着做一些好看的衣服、背带给自己的家人用,想不到做刺绣还能赚钱,比起种包谷、辣椒轻松多了。”


  黑鱼洞村还通过村民大会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创建“护村队”“护林队”,并着力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习惯,倡议爱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形成了以村组日常管理为主、政府不定期监督检查为辅的乡村建设和管理机制。“这几年,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和彝族文化传承馆。我们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党的十九大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我们要把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好,要依靠村子自然资源、厚重的彝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过好日子。”乡亲们连说话水平都提高了。


  今年4月,村里种植的2000余亩云南红梨已开始挂果,50家农户投资100万余元建盖的栽培巴西蘑菇的50余个大棚也建成完毕,村民种植软籽石榴近千亩,从事参加文艺演出的50余名村民年演出总收入也将突破100万。2017年,黑鱼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63元,明显高于周边其他村寨。


  家乡越变越美,乡亲们越过越好。欢迎你来我的家乡做客。(本文图片由砚山县委宣传部和砚山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