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统筹推进 气象更新——广西、湖北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一瞥
发布日期:2021-11-05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不仅可以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而且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3.jpg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瑶药成果展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2017年1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健康中国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把少数民族医药作为中医药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

2018年8月,为推动少数民族医药从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再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仅仅一年间,少数民族医药工作持续推进、阔步向前,呈现出新时代里的新气象。2018年岁末,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国家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调研团,对广西、湖北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进行了调研。


广西:民族医药焕发新生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壮瑶医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医药茁壮成长,焕发出新生机。


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民族医诊室,医生将壮药炮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腰部穴位。看着医生娴熟的手法,在场的记者们啧啧称奇。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壮医特色治疗技术,具有消炎退热、祛风止痒等多种功效,尤其对治疗带状疱疹有着显著疗效。在另外几间诊室开展的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正骨整脊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壮医目诊、瑶医抓火疗法等多种民族特色诊疗,也各具特色、各有疗效。


壮瑶医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结合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诊疗及用药原理,为八桂大地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壮医药已成为继藏、蒙古、维吾尔三大民族医药之后发展较快的民族医药。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广西立足区位优势,连续多年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促成我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发表《南宁宣言》,在深化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领域合作的同时,不断促进壮医药走向世界,成为代表我国民族医药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作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公益性民生工程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2018年9月15日正式开业。当年10月,医院成功举办一期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示范与推广国际培训班,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招收了来自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个东盟国家的学生,选派医院各民族医药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骨干为国际学生进行授课。


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大瑶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药用类植物多达1351种。长期依山而居的瑶族人民,筛选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种经典瑶药,并根据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


近年来,随着瑶医药产业开发步伐的加快,金秀瑶族自治县专门划拨40亩土地用于建设自治县瑶医医院新院和瑶医特色医养示范基地。同时,由自治县瑶医医院与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及桂林中医院联合开发的“产后三泡颗粒剂”“瑶药风湿骨痛外擦酒”等科研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使得传统瑶医药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开发利用好丰富的草药资源,自治区打造世界级广西药用植物园,建成了10个药用植物功能区,保存药用植物8900余种,药用植物种子5000余种,药用动植物标本20余万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早在“十二五”期间,广西就确立了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西部强区的发展目标,之后相继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等政策规划,为民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力、保驾护航。当前,《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西中医药壮瑶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已实施,为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湖北:民族医药迎来新机遇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仅孕育了自然界丰富而独特的中草药,同时也塑造了当地群众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性格。


在恩施州民族医院,76岁的土家族老中医田先彩从15岁开始涉足民族医药,60多年来,他积极地为患者诊断、治疗,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其基于土家医药的医术更是享誉国内外,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好评。


土家族医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过去,土家族民间流行在端午节家家户户用草药煎“百草汤”,以此沐浴达到健身除病的效果。如今,很多草药被田先彩用来制成药膏,为患者祛除病痛。田先彩的诊室里珍藏着很多他亲自上山采来的草药,据他介绍,绝大部分用于治疗骨髓炎和接骨及推拿的药膏,都是根据世代传承的土家秘方自制而成的。与此同时,田先彩根据数十年的实践,创研出“田氏整骨推拿法”,并培养出10多个专业的推拿医师,使这一土家传统医术得以后继有人。


近年来,作为中医药大省的湖北,发挥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科研力量雄厚等优势,积极推动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2018年,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全省中医药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成为全省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医药医疗、教育、人才、科技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中医药强省。


瞄准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恩施州民族医院全面推进民族医药大发展,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彰显中医民族医药特色。院长李拓介绍说,目前医院挖掘整理了土家烧灯火疗法、土家赶酒火疗法等特色疗法,并积极开展师承教育,遴选优秀青年医生跟随知名老中医学习传承民族医药。


走进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牌随处可见,独具民族特色的诊疗项目,尽显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65项,自主研发多种中药制剂,编撰《湖北利川药用植物志》等地方性中草药工具书,奋力谱写民族医药发展的新篇章。


黄连、厚朴、板党等颇具品牌影响力的恩施道地药材,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成立的利川市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20户,年产销黄连可达400吨,合作社辖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8000元以上,今年有20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脱贫。


目前,恩施州已查明的药用植物资源2258种、动物类药材86种、矿物类药材22种,中药材资源种类占全省76%,占全国约18%。这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既是民族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动力源泉。


2018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推进湖北建设中医药强省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从中医医院建设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等5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当前,湖北民族医药事业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机遇。


(责编   刘娴)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