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深山集市”里的赶集人——记依文·中国手工坊打造民族文创“心零售”模式
发布日期:2021-12-21

一个“赶”字,总是和依文集团不期而遇。


“赶集”——2020年小年夜,依文集团把“深山集市”开进了北京王府井购物中心。来自云贵高原的绣娘们和都市消费者,过了一把“赶集瘾”。


“赶制”——2020年春节过后,依文集团开始转产扩能,日产数万件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助力抗疫。


从深山集市到都市商圈、从高级定制到医用防护服……依文集团的每一次跨界、每一次牵手、每一件服装都带有别样的温度。


结缘民族手工艺17年间,依文集团董事长、依文·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和她的团队多次走进贵州、云南、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寻找散落各地的中国传统手工艺。2018年,依文·中国手工坊发起“深山集市”,文创赋能的民族传统艺术亮相都市商圈,至今已在全国17个城市开集。


如同2000年前丝绸之路繁荣的商贾贸易,集市,一直都是商品、文化交流的桥梁。对夏华来说,让都市读懂大山、让未来读懂过去、让世界读懂中国,是深山集市的创办初衷,亦是深山集市的孜孜追求。徜徉在深山集市,从那些颇具民族韵味而又彰显时代特色的物件中,让人体验到民族文创产业生发出的新价值。


让都市读懂大山


“深山集市”,并不在深山。相反,它选择在一线城市的商业黄金地段开集,“集”好物,聚人气。北京王府井购物中心、三里屯、侨福芳草地,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的万达广场……繁华都市响起了来自大山深处的歌声和叫卖声。


山里山外,人们慕名而来。与其说是赶集人,更像是赴宴者。流光溢彩的都市商圈,人流、物流、信息川流不息。而此时,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了苗族刺绣、布依族印染、彝族百褶裙、哈尼族梯田纹饰……


2020年的小年夜,北京王府井APM商场大厅中庭,置办年货的人来来往往,商场正中的高清大屏幕,滚动播放着“筑梦深山 千年彝绣”的广告——深山集市·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专场在这里拉开帷幕。


来自贵州台江县的74岁的苗族绣娘潘玉珍也赶来了,她一边忙着手里的刺绣活儿,一边等着集市开集。近年来,跟随着深山集市团队的脚步,潘奶奶已经去过不少大城市。而更让她欣慰的是,她们把象征着中国民间手工艺“匠人精神”的“龙旗”传递给了下一代的绣娘。


IMG_2434(20200118-231607).jpg

74岁的贵州苗族绣娘潘玉珍在深山集市制作苗绣手工艺品


深山集市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展卖方式,让大山的好物走进都市,建立起民族村寨与都市之间的情感和消费关联,通过从“新零售”到“心零售”的营销模式,在都市引爆赶集热潮。


集市,成为大山的另一个入口。2003年,夏华初到贵州黔西南山寨,就被布依族的刺绣工艺和刺绣纹样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动。随着和绣娘们朝夕相处,夏华渐渐得知大多数绣娘是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绣品也只能卖给偶尔来的游客。因为生活困窘,很多技艺精湛的绣娘被迫转行,精湛的民族传统刺绣工艺濒临失传。


“每一次当我听到哪家的老妈妈离世了,那种刺梨花再也没人绣得出了;谁家的闺女进城打工了,她家的绣法要失传了,我都觉得可惜。”夏华思考着,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这些传统手工艺难以走出去?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纯手工、有温度的艺术品,并且使用它们,传承它们……于是,夏华创办了“依文·中国手工坊”,她和设计师们寻访深山,将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挖掘、整理并赋予时尚意义,将散落在深山中的绣娘带上更宽广的舞台。


如今,依文·中国手工坊已成为传承及赋能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和东方美学文化的综合性平台。深耕民族文化的17年里,通过坚持对散落各地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进行发掘、整理、创新、应用,依文·中国手工坊建立起了一个完整开放的线上数据库系统,纹样数据库收录民族纹样达5000余种,手工艺人数据库展示着13000余名绣娘和她们擅长的技艺。


“深山集市”不同于传统的消费方式。它致力于打造体验式消费,将大山里的赶集场景移置、还原到都市里,消费者在深山集市中不仅可以真切地体验到赶集的氛围,而且在畅玩的过程中,还可以亲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神奇魅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感受到独属于手艺人的掌心温度。


IMG_2438(20200119-005609).jpg

在深山集市挑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游客


2018年8月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商场开集的深山集市,体验式展卖持续了两个月。酷暑时节,装点成夏季深山的嘉年华,给都市购物商场带来“大山的清凉”。集市整体以蓝染和百褶裙为主视觉元素,还原着大山深处的赶集氛围, 消费者如同穿越时空,过了一把“深山淘宝”的赶集瘾。侨福芳草地与深山集市的携手,是一次民族文化与商业经济的共赢,未来将有更多合作的空间。


作为民族手工艺市场化的一条通道,深山集市围绕营造“心”零售体验式消费空间,相继打造“山清水‘绣’的黔东南专场”“云上哈尼的红河专场”“风花雪月的大理专场”等,让都市“赶集人”惊艳于民族文创的魅力,同时也为大山深处的绣娘带去源源不断的订单。


2018年,北京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安钟岩成为了深山集市的首位“市长”。这位“市长”的职责,就是为集市站台,号召更多都市人走进“深山”寻好物。据统计,目前约有5000万消费者走进全国各地的深山集市。


深山集市创建了一个共享的模型。通过采取分成制与商场合作,投入共担,收入共享,凝聚消费者,共享流量红利,平均一场持续数十天的集市可带来常规店铺半年的销售额。


让未来读懂过去


“精准脱贫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依文·中国手工坊历时17年,走进大山深处找到了这群绣艺精湛的女工们,帮助她们用手中的绣花针,过上了脱贫致富小康生活。在深山集市的带动下,1.3万余名各民族的绣娘走向都市,走向市场。“每个人都在向美好生活前进。我们的企业赶上了改革开放大潮,现在我们也要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以深山集市为纽带,将民族地区的手工与文化带到都市,让勤劳的乡亲们通过双手摆脱贫困、改变命运,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夏华说。


近年来,深山集市为贵州、云南、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区的贫困村寨和中小手工艺企业累计创收数千万元;依文·中国手工坊与近百位企业家参与共建近1200座绣梦工坊,一间工坊能为深山乡村里的5位绣娘带来上万元的年收入。对于深山里的绣娘而言,真正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凭借一双巧手绣出的图样,“绣娘”潘玉珍去年收入达152万元,更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据说马云都是她的“粉丝”。每一场深山集市,潘奶奶总能结识许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绣娘姐妹,大家在手工坊的大家庭互帮互爱、亲如一家。


贵州绣娘、非遗传承人杨晓珍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她坚守在自己的绣梦工坊里,传承蜡染工艺,带领当地手艺人脱贫。2016年,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织金县珠藏镇为杨晓珍成立了签约工作室。之后,她开始培训村寨里的妇女刺绣、蜡染技艺。如今,已有3000多名学员来到她的绣梦工坊学习蜡染技艺。“我这里就是一个中转站,一头连着外面的市场和订单,一头连着有手艺的村民。公司在织金全县范围内带动146人从事蜡染刺绣,人均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杨晓珍说。作为传统手工艺师,她还受邀前往日本参加中日建交四十周年文化交流,并被清华、北大等高校邀请展示苗族蜡染、刺绣工艺。


截至目前,依文·中国手工坊依托“绣梦扶贫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近100个村寨“家庭式绣梦工坊”,让上万名绣娘在家乡重拾针线,也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仅在贵州黔西南州,“绣梦扶贫计划”就已建造16座独具民族特色的村寨手工艺博物馆,打造10余条深入原生态村寨的“绣梦之旅”旅游路线。


从贵州黔西南到云南巍山、大理……依文·中国手工坊的匠人地图正在不断深入更广阔的民族地区。


2019年4月,依文·中国手工坊走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自治区妇联举办“布丝瑰”蒙古族特色刺绣手工艺品订单培训班,对当地120名绣娘进行培训,与都市商业嫁接起产业链。通过手工坊设计师的二次创作,在特邀工艺美术师倪金芳、金志琴参与指导下,学员刺绣工艺在现代化的服饰和文创作品中不断精进,体现着新时代的草原力量。


通过订单式培训,绣娘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不仅有服装、鞋等服饰产品,还将各种手工技艺应用到了笔记本、钥匙扣、IPAD皮套、家具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中。通过IP授权及合作方式,推动更多的衍生品开发,将民族传统文化及手工技艺赋予商业价值。


2019年初,依文·中国手工坊走进青海西宁为当地100名妇女进行手工标准化培训,并结合手工行业现状,带来了针对青绣定制的快手营销课程,让绣娘当起“直播网红”。


全国妇联发展部部长在王府井深山集市现场表示:“‘深山集市’把贫困地区的妇女与北京连在了一起,希望将来会有更多贫困地区妇女的手艺和传统文化向全国去传播,向世界去传播,讲好中国妇女发展的故事。”


未来,夏华计划和团队去西藏、四川等地寻找更多的绣娘和传统手工艺,计划今年让10万绣娘的作品进入数据库,成为可以接订单的签约绣娘;在更多的城市开设深山集市,让更多的绣娘走出大山,让更多的消费者体会到绣艺之美。当传承千年的“老手艺”遇见“心零售”,“绣梦”之路在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让世界读懂中国


2018年,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从伦敦来到贵州的大山深处,他们是国际时装品牌Burberry(巴宝莉)集团董事会主席庄贝思爵士,英国商务大使、B&H中国文化创意中心联合创始人芭芭拉·贾琦女士等英国时尚界的顶级人物,此次他们来到中国,为的是大山深处的一群绣娘。


2017年3月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依文第一次把织布机搬上时尚T台,惊艳了世界。


SSD_9182(1).jpg

依文·中国手工坊带领各民族手工艺人赴英国参加文化活动


伴着织布机吱呀的声音,和着少数民族的古歌回声,来自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9位绣娘,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身着民族织绣元素时装的模特们穿行在绣娘之间,让这场时装秀如同一首娓娓道来的叙事诗。


来自法国、德国、英国等近20国的外交官及夫人与现场600位嘉宾一起观看了这场时装秀,惊叹之余,观众们也深深感受到,时装设计师将传统的图案以及元素提取重组并运用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时,民族特色可以被重新定义。


真正走进深山绣娘的家中,感受到她们生活的变化,芭芭拉·贾琦感叹道:“这些美丽的图案从贵州深山来到北京,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艺术之美,真正成功地将深山中的艺术带到了现代都市中。”


如今,由芭芭拉·贾琦和夏华共同发起成立的B&H创意平台,作为中国美学走向世界的桥梁,通过全球设计力量,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与国际时尚的结合,带动中国绣娘发展“指尖经济”。同时,来自全世界的设计师都能将依文数据库中的传统刺绣变成时尚元素,应用到服装、家居、饰品、箱包、文具等领域,销往全球。“某种程度上,我们变成了‘滴滴’,将供需双方对接,提供服务。”夏华说,目前,已有数百名绣娘与国内外企业合作。


2019年,依文·中国手工坊第三次带着绣娘来到伦敦,呈现“绣梦中国·风花雪月”的大理元素。“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夏华说。


对绣娘潘玉珍来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走出国门,伦敦对她来说也并不陌生,她曾两次代表中国匠人站在世界时尚舞台上。2017年在伦敦举行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中,依文·中国手工坊把黔西南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打造为“绣梦”主题时装秀,首次登上世界时尚舞台。“过去我从来不敢想象自己能走出国门,把我们中国的文化带到这里。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我们的刺绣。”作为依文·中国手工坊签约绣娘中的一员,潘奶奶与依文一起,从大山走到都市,从都市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创产业也吸引着全世界走向中国。2019年,第十四届北京文博会以“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为全国12省区市和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代表团组提供交流平台。依文·中国手工坊带着“深山好物”亮相2019北京文博会,展现着民族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的作品,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美学的生机与力量,绣娘及其传统手工艺所展示的文化,正成规模、成体系地进入国外市场。


“我们现在已经寻访了20多个民族的绣娘,今后,我希望为56个民族都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创品牌,用最时尚的方式去讲述最传统的中国故事。”夏华说。


助力战“疫”   依文在行动


2020年春节过后的抗疫期间,依文的制衣车间里,女工手中缝纫的不再是华美的礼服,而是在为生命缝制一层防护。


为积极响应国家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号召,依文员工坚守在一线,紧急联络应急物资,开通绿色通道运送物资,筹集价值120万元的医用物资,捐赠武汉、北京、云南、贵州等全国各地。在筹备过程中夏华发现,防护资源缺口仍然很大。


作为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战“疫”当前,依文集团发挥自身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及生产优势,积极投入到隔离衣和防护服的研发及生产中。10个昼夜,依文集团以最快速度改造6条生产线建立了10万级净化车间,新建防护服生产线正式投产。


决定转产扩能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考验。防护服的压条是生产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件防护服的压条长度大约10米,这道工序要求工人熟练操作压胶机,迅速地将防护服的针孔和线脚压胶密封,以确保防护服的隔离性。一个熟练的压条工,每天能压制200件防护服。这道工艺可以保证防护服上每一个有针眼的地方都能被密封,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目前,依文集团已经实现日产防护服35000至50000件、隔离衣60000至80000件。“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依文集团生产的防疫物资除供应国内抗疫外,也陆续发往日本、韩国、非洲等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3月13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给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对“依文人”在疫情期间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17年前的春天,“非典”之后的依文集团在困境中转变传统零售模式,开始尝试定制管家服务。在精益求精地追求服饰之美的过程中,夏华团队多次前往民族地区收集寻访民族服饰、纹样等传统手工艺,将少数民族绣娘带到都市商圈,让深山里的好物走进百货商场,在“心零售”中找到新的主人。对夏华和她的绣娘伙伴们来说,疫情过后,春暖花开,深山集市的下一次“开集”不远了。


文:本刊记者  刘雅    依文·中国手工坊供图

责编:牛志男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