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
德吉草
发布日期:2019-05-07

德吉草,教授,1993年至今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学,研究重点为藏族文学。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喀巴大师中论广释译注》,参研《“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等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5项省部级项目。曾获得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优秀奖、四川省教改项目一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师等奖项和荣誉称号。2018年9月,被评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


5.jpg

 

在国家民委委属民族大学,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维护民族团结有力的高素质教师按照“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了众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吉草,就是这样一位教师。


“上她的课是一种享受”。这是学生们对她评价最多的一句话。


积淀: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1980年,17岁的德吉草考取了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接受大学教育之前的德吉草,只在与家人交流时才使用藏语,她很担心自己的藏语水平是否能够应对本科学习。满心忐忑的德吉草暗下决心要刻苦努力,提高自己的藏语水平。


德吉草决定从基础藏语开始学起,她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找老师补习,逐渐从会读到理解意思,再到能够在课上系统地学习藏文学。4年的大学时光,她通过努力真正走进了藏文化。4年后,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总成绩毕业。


1984年德吉草大学毕业,在此后的9年时间里,她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编译局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和翻译工作。她心怀理想,努力工作,参加过系列藏文古籍文献的编目翻译、全州藏语文普及检查工作和州两会的文字、口头翻译工作;翻译了藏族当代著名作家端智嘉的诗歌、散文;结合工作实际,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在被单位选派到中央民族大学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进修班进修的两年时间里,德吉草系统学习了民族古籍文献整理、藏汉翻译、民族学通论、校勘学、版本目录学与历史文献等学科理论知识。在由27个少数民族学员组成的进修班里,与多民族同学和睦相处的这段岁月,激发了德吉草后来对各民族文化的关注,也使她积累了比较文化的经验和多重文化的体验。


多年来,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穿梭,德吉草更懂得比较和理解,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和敬仰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也在不断加深。由外到内、由浅至深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后来的教学。


德吉草说:“这些都为我站上讲台提供了很好的积累和沉淀。”


教学:问题与答案的较量


从1993年至今,德吉草在西南民族大学任教已有26年。她担任过本科生教师、硕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授课教师,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有问题有答案、有问题没答案、没问题没答案,这是我在学生们第一堂课上说的话”。德吉草打趣总结的三句教学“秘籍”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有问题有答案”,是她总结的针对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给本科生上课,德吉草重视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上借助文本教材为学生解读经典、分析历史,提出基本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寻找答案。


“有问题没答案”,是德吉草总结的针对硕士生的教学方式。每个硕士研究生在她的课堂上都要上台发言,点评PPT和定期查阅读书笔记也是德吉草和学生互动的必要环节。她主张硕士研究生要多读书多思考,自己去寻找更多的理论与依据来证明和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陈述得有理有据,有逻辑令人信服,就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


“没问题没答案”,是德吉草总结的针对博士生的教学方式。德吉草说,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其实是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勇于创新。她认为,在创造新的东西之前必须先突破,不破不立。作为教师,就是尽可能地给博士生提供资料,让他们大胆地去解读、分析和研究,大胆地发掘问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学有所成。


在她主讲的《藏族文学史》的课堂上,德吉草鼓励学生不断通过自己的眼睛,用知识去贴近历史的真相,而不要纠结于文学在历史上设置的种种浪漫与传奇,厘清藏族文学史中文史并重、以文述史的优与弊——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启发与互动。该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目前已全部视频化,进入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栏目。


问题与答案的“教学秘籍”,德吉草自己也颇为受用——她常常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放在自己的研究中。不久前她就把给学生讲授《藏族文学史》时发现的问题,引用到自己的系列论文关于“重读经典”的探讨和研究中。“很多名篇佳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内容隐藏着什么深层含义,在现代历史背景下为什么能够流传,意义何在”。德吉草认为研究中得到的成果,也能应用于教学实践让课堂更有深度、更有广度。“这就是科研和教学的相互哺育吧”。


学生:课上与课下的陪伴


谈起自己的职业,德吉草常说:“我在精力最充沛的时期,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我是幸运而快乐的。能够与民族文化相伴终生,能够与学生们共同进步,这是弥足珍贵的缘分,理应珍惜。”今天,民族传统文化或多或少受到冲击,理解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德吉草常常告诫学生,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文化,体味文化的内涵。


学生们对德吉草也很是爱戴。一位刚上完《藏族文学史》的学生说:“德吉草老师很快就能记住班上所有的学生。我喜欢听她的课,老师的表情和动作很丰富。有一次在课上说到牦牛,她便将双手比作牛角置于额前。真是很可爱又有趣的老师,她总是能吸引和带动我们。”


谈到学生,德吉草的眼睛里满是自豪和骄傲。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德吉草用自己的努力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族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人生。2012级学生丹珍央金回忆起德吉草时说“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有大师风范,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在央金的眼里,德吉草老师的课堂将人类学、民族学、藏族文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是最精彩的课堂之一。


“教书那么多年会不会有倦怠?”德吉草说:“真没有觉得倦怠,对我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陪伴他们慢慢成长,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做一位好老师”。


文/李亚星  耿亚军(实习编辑  范亚晴)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