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
孟玲
发布日期:2016-06-13

宣传栏.jpg


  孟玲,执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著名声乐教育家。

  孟玲爱学生,称学生“我的孩子”,对少数民族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她的学生里有藏族、回族、满族、壮族、维吾尔族……她常说,各民族学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对他们每一个都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

  有件事,足以看出孟玲对学生的爱护:2003年“非典”时期,军艺实行封校管理,学员不准外出。孟玲骑着那辆被称为“凯迪拉克”的老凤凰牌自行车一趟趟去超市,买回日用品和零食,放在琴房门口的桌子底下,并在墙壁上贴了张“大字报”: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是“非典”时期,我们国家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特殊考验,党和政府有决心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困难,取得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在这个特殊时期,你们一定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不要私自外出,不要做任何让你们家人担心、让自己将来后悔的事。这里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还有什么需要的留下条子我会去买。让我们共同携手度过这个难关。——爱你们的孟老师。

  “非典”过去了,但这张“大字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贴在孟玲的琴房里,谁都舍不得取下。后来,一位家长到学校探望孩子,看到这张残破的“大字报”,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现今已经难得看到这么爱护学生的老师了,说什么也要将这张“大字报”揭下来带回家珍藏。

  孟玲对学生的关爱和付出,与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回忆50多年前的往事,孟玲说:“我8岁参军,10多岁就去了抗美援朝战场,每天都要行军打仗过封锁线。我年纪小,既害怕又跑不动,就由宣传队里的男队员把我轮流背在背上。遇到敌机轰炸时,老兵们总是第一个把我推进防空洞或抱到墙角或弹坑,或是用自己的身体把我保护起来。保护我的那些老兵们,也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大孩子而已,他们中的很多人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我活了下来。这么多年了,我常常在想,我其实是替他们在活着,是他们教会了我忠诚党、忠诚人民。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培养了我的部队,热爱我的学生们,我只是在做当年那些年轻的战友们对我做的事情而已,我总想用这种方式延续他们的生命。”

  感恩,此后成为孟玲的人生信条,延续至今。“好好做人,好好唱歌”,也成为她多年来教给学生的座右铭。


一棵声乐界的大树——“儿女”都是歌唱家


  作为声乐教育家,孟玲成就卓著。用网友的话概括:“她的儿女都是德艺双馨的歌唱家。”

  作为军人艺术家,即使已年过七旬,孟玲的魅力仍可“秒杀”岁月。她是百度贴吧里热爱声乐的年轻人心中的红人,她的逸闻趣事常被粉丝贴出来,字里行间都是正能量;即使在这个流行歌曲满天飞的时代,豆瓣上喜爱唱歌的年轻人还是热捧她:“热爱声乐吗?想出名吗?要出名,找孟玲……”“孟玲老师的学生不但‘成才率’高,‘优才率’也高……”“这辈子没能做孟玲的学生,下辈子还找孟玲这样的老师……”

  在声乐界,男高音最难培养,一向有歌坛“大熊猫”之称,同时也被戏称为“难高音”。孟玲却接连为中国歌坛培养出了好几位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包括当今中国歌坛鼎鼎有名的三大男高音。孟玲对他们视如己出,情深意重,三个弟子都叫她“妈妈”:来自新疆的“西部歌王”王宏伟,曾以100.13分的成绩创造青歌赛开赛22年来的最高分;来自东北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得主刘和刚,获“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唯一特别大奖;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藏族歌唱家泽旺多吉,大学一年级就获得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能一连唱出十几个漂亮的高音C,是男高音里少有的奇才。泽旺多吉是孟玲亲自招录并培养的藏族历史上第一个声乐专业的本科生,也是继才旦卓玛之后的第一个藏族男歌唱家,现正在中央音乐学院孟玲导师班攻读硕士学位。

  孟玲挑选学生眼光独到,必须具备“4+1”,即:“人品好、条件好、耳朵好、形象好,加上酷爱。”她挑选的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考试几乎都是当年全国第一名。

  孟玲教学严谨,学生练歌的琴房门有个小方窗,是她检查学生练歌情况的“了望哨”,为不影响学生练歌,放心不下的孟玲每天下课后都数次来练琴房,透过小方窗,挨个“偷看”自己的学生是不是在认真练歌,然后悄悄离开。

  为激励学生,孟玲经常有一些惊世骇俗的“训导”。诸如“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你不唱歌,天理不容”、“不好好唱歌,不好好做人,就给我‘g-u-n’”……她的学生里,除了上述三个“稀罕”的男高音,还有不少弟子在歌坛名声远扬。其中,出类拔萃的少数民族学生有:中国国学推广大使、中华吟诵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雅乐创始人、回族女高音歌唱家哈辉;1999年考入军艺音乐系,原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首都师范大学和军艺硕士,现留校任教的壮族教师梁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演员,被称为“茉莉女儿”的满族青年歌唱家徐子棋;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维吾尔族青年舞蹈家兼歌手玉米提等。

  孟玲会说流利的藏语——拉萨话,这是她的闺蜜才旦卓玛教她的(没错,就是那个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玛);孟玲年轻时在一个藏族村庄体验生活,离开时房东夫妇一定要将自己的小儿子送给孟玲做孩子(当时还没成家的孟玲不知道往后要怎么安置这小宝贝,所以没敢答应)。

  孟玲和丈夫50多年前在西藏结婚,他俩的合影是在海拔5350米的唐古拉山口留下的。2007年,孟玲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亲自去藏区接她招收的藏族学生泽旺多吉。藏族乡亲们依依不舍满心感恩,将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泽旺多吉——这个从四川阿坝山区走出的藏家子弟,就是这样被她拉着手,走出家乡,来到北京,成为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声乐本科大学生。

  难怪,粉丝还在发帖说:孟玲是一个传说,桃李满天下,儿女都是歌唱家。你想花开叶绿,你想唱响舞台吗?那好,找孟玲去!


泽旺多吉:难忘师恩


  2011年,在《恩师如山——孟玲师生音乐会》上,才旦卓玛登台和孟玲、泽旺多吉师生共同献唱后,在台上给孟玲鞠了一躬,感谢她为藏族培养了一个男高音歌唱家。用孟玲的话来说,泽旺多吉是她为中国声乐界也是为藏族挖到的一块宝。泽旺多吉的故事在今天的军艺,已成为一个感恩励志的范本。

  上世纪60年代,孟玲两次和才旦卓玛一起出国访问演出。准备出国前一起在北京排练节目,并同住一个房间,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才旦卓玛教会孟玲说一口流利的拉萨藏语,后来因工作分开了,但她们友情依旧。才旦卓玛对孟玲说:“孟玲,你培养了那么多汉族的歌唱家,难道就不能为我们藏族培养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吗?” 这个重托成了孟玲的心结,从此寻找藏族男高音也成了她的重任。20多年来,她一直在寻找,2006年,上天终于回应了她的真诚。

  2006年,孟玲应邀到成都为一个青歌赛担任评委。比赛中,孟玲听到泽旺多吉的歌声,顿时惊喜交加。当时泽旺多吉汉语不好,但却是孟玲心中的天籁之音。她当即断定,这就是她苦苦寻找多年的藏族歌手,她给了泽旺多吉一个全场最高分。


孟玲(左)和藏族两代歌唱家才旦卓玛(中),泽让多吉(右)同台演唱.jpg

孟玲(左)和藏族两代歌唱家才旦卓玛(中)、泽让多吉(右)同台演唱


  当时的泽旺多吉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对前途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奢望。孟玲曾试图帮助泽旺多吉进入当地部队文艺团体,但泽旺多吉一没学历二没奖项,没有单位愿意招收他。孟玲坚持让泽旺多吉考学,而上大学对于泽旺多吉和他祖祖辈辈过着农牧生活的家人来说是件从不敢想的事。泽旺多吉的父亲还在家乡为儿子买了一块地,准备让他回家乡放牛种地过日子。孟玲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既恳切又心疼地对泽旺多吉说:“孩子,你这么好的声音条件,如果不唱歌,天理不容啊!有什么困难,我帮助你。”正是这句话,让这个热爱唱歌的藏族小伙子醒悟了。就这样,泽旺多吉怀揣梦想,从遥远的阿坝藏区来到首都北京,租了一间6平米的小屋。孟玲每天都为他上声乐课,补习专业知识,连春节都没有休息。泽旺多吉回忆说,考声乐专业时,他是全国第一名,考完专业课又回四川补习文化课。因为基础不好,高考文化课一模只考了80多分(满分750分)。那段时间,他和孟玲天天电话联系。泽旺多吉文化课学得吃力气馁时,孟玲就鼓励他:“你能考80多分相当不错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考更高分。”最终,泽旺多吉考过了分数线。泽旺多吉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孟玲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帮他纠正。在孟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泽旺多吉的文化课和歌唱水平突飞猛进。

  泽旺多吉考上军艺后,孟玲特别高兴,不顾晕车,千里迢迢,亲自到泽旺多吉的老家去接他。报到的那天,孟玲又帮他领取了新军装。细心的她怕泽旺多吉与其他同学将军装搞混,就在他的军装内侧写上了他的名字。分到宿舍后,孟老师又亲自帮他铺床叠被,就像所有陪送孩子来报到的家长一样。这一切,都让泽旺多吉万分感动,他当时真想对着敬爱的老师喊一声“妈妈!”

  2008年,大学一年级的泽旺多吉准备参加央视的青歌赛,孟玲倾其所能帮他选歌,托人作曲。恰在此时,孟玲的母亲病重,为照顾母亲,她天津北京两地往返,但最终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她强忍悲痛,忙于参赛的各项准备。比赛的前一天,直到晚上伴奏还没有制作好,泽旺多吉本想过去等取,但孟玲执意不肯,让他好好休息,保护嗓子,充盈状态。泽旺多吉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当孟老师为他把伴奏带取回时,已是凌晨2点……

  泽旺多吉回忆自己的成功,依然感慨万千,心中充满感恩。这个贫苦的藏族农家孩子,一路走来,得到了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而如果没有孟玲的知遇之恩,不可能有他如今在歌唱领域里的发展!


哈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95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一个美丽的文艺兵女孩来到军艺教职工楼孟玲的家门口,拜见让她慕名已久的老师。女孩举起冻得发红的手,胆怯而有些不安地敲了几下。门开了,孟玲温暖热情的微笑映入女孩的眼帘,让她全身顿时温暖放松了。女孩轻轻迈进家门,直到中午都没有离开,还被留下来吃了饭。那天晴朗的阳光和孟玲夫妇的温暖鼓励,永远印在了这个女孩心里。

  多年后,这个女孩成为中国新雅乐创始人,声名远扬海外。2008年4月,她因其“美丽、典雅与知性的东方女性特质”被中国孔子基金会聘为“孔子基金会形象大使”,并以其良好的社会形象获聘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国首位“国学形象大使”。 2012年3月3日,她的新雅乐被录进以“传承·绽放·绘中国”为主题的《文化中国》系列宣传片中,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美国之鹰”上滚动播出三周。其典雅美丽的东方女性形象给很多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独特贡献。

  至今,这个当年的女孩无论走到哪里,每年都会回来看望恩师。后来她结婚生子,做了母亲,也总是第一个让“孟玲妈妈”分享她的幸福喜悦——她就是回族歌唱家哈辉。


回族女高音歌唱家哈辉(中).jpg

回族女高音歌唱家哈辉(中)


  哈辉回忆自己1995年第一次考军艺的情景,至今还有一种深深的挫折感。当年,对于一个热爱歌唱的小女兵来说,能够考上全军最好的艺术院校,是最大的梦想。哈辉考上了,并且考出了高分,但部队不愿意放她走,希望她留在部队提干。孟玲看到哈辉有着非同一般的灵性和天赋,认定她将来一定会在音乐领域有所成就。于是她专门找了当时哈辉所在部队的最高领导,不断劝说请求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孟玲鼓励哈辉不要放弃,努力再考。在她的鼓励帮助下,1996年哈辉再次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愿进入军艺,成为孟老师的学生。她的人生,也从此改变。

  哈辉是回族,在教学上,孟玲结合实际,让她关注本民族与乡土音乐的发展,并在演唱曲目上为她进行独特的培养与指点,让哈辉最终有了成名曲《回族姑娘》。哈辉出生在陕西汉中,在孟玲的指导下,她还演唱了作品《锦绣秦川》、《母亲河我喊你一声妈妈》等。孟玲因材施教,尽量保护哈辉歌唱的特点,让她尽情去发挥,鼓励她和同学们多唱新的好作品,多去请教不同的艺术家,博取众家之长。

  在军艺学习的几年里,也是哈辉最快乐的时光。“老师在琴房的时间比我们都多,任何时候去琴房,她几乎都在那里教学或者辅导学生,或者给我们粘歌谱。在那个小小的几平米琴房中,有我太多欢乐与温暖。那时候,那个琴房就是我在北京真正的家,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在哈辉的印象中,孟玲老师爱护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用真心付出,从不求回报。炎夏,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孟老师会送来她自己熬的绿豆汤。哈辉说:“喝着那一碗冰凉的绿豆汤,我的心都化了。”有重要的比赛、考试,孟老师都会亲自陪伴哈辉,并且会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永远以微笑在台下鼓励她。

  一位声乐教授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培养健康的歌唱心理,不卑不亢,沉稳大气,真诚而不造作,热情而不放肆,乐观积极。这些老师都给了她的学生。这是作为歌唱艺术最重要的艺术素质,在最基础的时候就需要打下。

  说到恩师的品德,哈辉动情地说,孟老师对大家一视同仁,她的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弟或农村的孩子,贫寒并非一味着拿不到抵达成功的通行证,慧眼过人的孟老师总是能看到这些贫寒子弟身上共同的优点:诚实、纯朴、积极向上、懂得感恩。为此,她也倾尽心血培养他们成才。

  多少年来,孟玲的学生一拨拨离开,但是无论离开多久,走得多远,他们依然年年都回去看她。“遇到孟老师,真的是我一生中最幸运最幸福的事。”哈辉说。


梁秋冬:投奔“娘家”的壮族女儿


  1999年,广西歌舞团独唱歌手梁秋冬,请假登上火车跑到了北京。多年后,她称那是一次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出逃”。

  梁秋冬为人真诚质朴,从小就显现出对音乐与生俱来的感悟力。对民歌痴迷的她,初中毕业后毅然报考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成绩一直位列前茅。4年中专生活,她始终是全班来自12个少数民族的46个同学中最优秀的,是站在最前排、离掌声最近的领唱。放假回家,被乡亲们叫着“小歌唱家”。这个壮族小姑娘第一次从家乡广西来京,就决定要考到北京来实现当歌唱家的梦想。两年后,她实施了自己的“出逃”计划。


梁秋冬(中)和师姐师妹在演唱会上.jpg

梁秋冬(中)在演唱会上


  拎着6个大沙田柚、一堆土特产及一箱换洗衣服,当这个茉莉之乡来的壮族小姑娘终于站在北京站月台的时候,傻了:来北京找谁啊?怎么找?迷茫中,她拨通了著名壮族音乐家范西姆的电话。范西姆让她去找军艺的孟玲教授。好不容易找到孟老师了,她把土特产往地上一放,没喘口气,上来就先唱了段歌剧。当时孟玲很严肃,嘴上没说什么,其实心里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有灵气的壮族小姑娘……之后的一个月,孟玲专门为她制订学习计划,并进行严格的考前训练——给她的目标是:参加当年的高考,考艺术院校!就这样,孟玲领着这个“投奔”她来的学生一首歌一首歌地练,一句词一句词地“抠”。一个月后,小姑娘忐忑不安地将自己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捧给老师。她哪里想到,这个严厉又亲切的老师执意不收。而一个月的相处,孟玲觉得这个小姑娘朴实而善良,天赋出众,她不能不管……于是,分别时,孟玲说了一句话:“秋冬,老师在北京等你!”

  恩师的厚爱激励了这个素来知恩感恩的壮族小姑娘。回到家乡后,梁秋冬开始突击从未接触过的高中文化课。每天都几乎以疯狂的状态鏖战于题海,“为了老师那句话,拼了!”填报志愿时,她同时报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三所院校她竟然都通过了,最后她毅然选择了军艺 ,因为她记得孟玲老师的那句话。果然,“八一”建军节那天上午,梁秋冬接到孟老师从北京打来的电话:“秋冬,老师祝你建军节快乐!”就是这句话,使她顷刻泪流满面——老师祝她建军节快乐,这意味着:她考上军艺了!而且,是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这同时意味着:她是家族里第一个女大学生,也是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通过高考考上军艺的大学生!报到那天,她谢绝了所有人的陪同,一个人独自提溜着几个大柚子,喜滋滋地赶赴她与孟玲老师在北京的约会。

  大学4年,梁秋冬依然师从孟老师。在老师的培养下,她茁壮成长。在班上,她是受同学们拥护的年级区队长;她从最偏远农村而来,却是最自信的尖子,因为她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她比任何一个人都惜时好学,没有课外娱乐,只有课上课下——歌唱时的勤奋快乐。就在大一这年,在总政歌舞团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她被选为领唱。后来她又获得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专业组金奖,并荣获“十佳歌手奖”等称号,毕业后成为空政文工团的独唱演员。之后,她又努力攻读完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和军艺的文学硕士,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当了老师……

  梁秋冬留在军艺当了老师,是学生中和老师离得最近的人了。所以,老师家有什么事,这个勤快的姑娘总是会出来第一个张罗,没事时也会三天两头往老师家跑。孟老师在梁秋冬面前也常常表现出她“窝里横”的顽皮……是啊,岁月已将这份师生情不知不觉变成了亲情。直到今天,孟老师那句“秋冬,老师在北京等你”依然时时刻刻温暖着梁秋冬的心。


徐子棋:老师扬起了我梦想的风帆


  2003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满族女孩徐子棋考入军艺音乐系本科。为实现自己当一名歌唱家的梦想,徐子棋在妈妈的陪同下,慕名敲开孟玲那间琴房。初次见到自己在心中敬仰已久的老师,徐子棋十分紧张:“孟老师您好!我是2003级的新学员,我非常想跟您学习声乐,希望老师收下我……”孟玲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故意逗她说:“形象还不错,但因为我太忙了,我的学生刘和刚和王宏伟都不同意我再收新学员,他们担心我的身体受不了……”徐子棋赶忙说:“老师,我既然来了,您能不能听我唱首歌?”听完歌后,孟玲老师低着头,几秒钟后才笑着对徐子棋说:“从现在起,别人问你是谁的学生,你可以说,你是孟老师的学生。”就这样,徐子棋幸运进入孟玲门下。


满族女歌唱家徐子棋(中).jpg

徐子棋(中)在演唱会上


  为了让这个满族学生在歌唱艺术上博采众长,少走弯路,2005年在徐子棋上大二的时候,孟老师鼓励她和同学曾勇在军艺开一场音乐会。听了老师的建议后,徐子棋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当时很少有在校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开音乐会。在孟玲的精心指导和安排下,音乐会如期举办。最让徐子棋惊喜的是,音乐会的当天,孟老师为他们请来李谷一、吴雁泽、蒋大为三位著名歌唱家。多年后李谷一还记得徐子棋,并开玩笑说,那年来听音乐会,她一看竟然是“这么小的孩子唱的”,对孟玲对学生的这份关爱之情顿生敬意。这场音乐会的成功,给了徐子棋莫大的自信心,使她在此后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

  在孟玲的关怀指导下,徐子棋在校四年连续获得专业奖学金。2006年在孟老师的推荐下,她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3节目比赛,荣获“挑战白毛女”冠军。2007年,她毕业后顺利进入部队文工团。即使毕业了,孟老师仍时刻提醒她要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好好做人,好好唱歌。带着恩师的教诲,带着家人的嘱托,徐子棋扬起梦想的风帆。她多次参加全国双拥文艺晚会,并荣获第十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组前九强实力歌手奖、文化部全国声乐大赛文华奖民族组铜奖。


玉米提:被呵护的“小儿子”


  1999年,来自乌鲁木齐的玉米提还是军艺舞蹈系的学生,这个帅气俊朗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与孟老师原本没有交集,只是在校园里会经常碰到。因为孟老师对少数民族学生格外关注,所以在校园每次见到玉米提,她都会过来摸摸这个帅小伙的头,跟他聊些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每次比赛前,孟老师总是鼓励他去拿金奖,说拿到了请他吃抓饭。后来玉米提调到总政歌舞团,成为杰出的舞蹈家,为了让表演更加丰富,声音条件不错的他萌发了在声乐方面发展的念头。三年前,在一次演出中,玉米提既跳舞还表演了唱歌,展露出了他的歌唱天赋。他没有想到,台下坐着的孟玲已经关注他很久了。演出结束,孟老师亲切地对他说,如果你喜欢唱歌,就过来考军艺吧!玉米提于是报考了孟玲的研究生,由于团里工作的原因,没能如愿。但玉米提一直在努力学习声乐。


维吾尔族青年舞蹈家兼歌手玉米提.jpg

维吾尔族青年舞蹈家兼歌手玉米提


  孟玲对学生的慈爱是出了名的,对学生的严厉也是出了名的。玉米提也常听师哥师姐们说孟老师对他们很“凶”,但孟老师却从来没有对玉米提发过火,总是对他很温柔,有时候还像个老顽童,经常跟他“闹”,这点让师哥师姐们很是嫉妒。

  在玉米提心里,孟老师是德艺双馨的老师。最让他感动的,是孟老师对少数民族学员的那份特殊关爱。他说:“孟老师在我心中更像个慈祥的母亲,她对待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关爱有加,从专业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她都非常注意。孟老师从不在意金钱物质,却特别注重学生才华和品德,尤其对民族地区来的学生格外关怀,总觉得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学员能到北京来学习非常难得,对我们总是全心全意、严格要求。”

  2011年,《恩师如山——孟玲师生音乐会》上,孟玲和她的各民族学生在一起时,观众怎么看她们都像一家人。在这个家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孝父母,尊师长,兄弟姐妹性格迥异却亲如手足。孟玲,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2015年底,75岁的孟玲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微信:“亲人、朋友们:在大家的祝福中,羊年过去了。这一年很忙、很累,但很充实!快乐!3个研究生庄妍、孙玉洁、谭竹青毕业了,她们都很优秀。去年又招进两位‘小鲜肉’:马佳、何旭,他们很努力,各科成绩都不错,思想要求进步,充满阳光和正能量!其他的学生也很好!(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秋冬、曾勇、晶晶、哈辉……都很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着!我的家人也很好!借此平台给师长、亲人、朋友、学生们提前拜年!祝大家猴年健康!幸福!快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