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民大附中生活,让我褪去了初来时的青涩。球场上挥洒汗水,食堂里耐着性子排队,主席台上激情飞扬地演讲,教室里埋头苦读……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我们身上的校服。
每次假期结束,同学们返校后换上校服都迸发出豪情——“又回来了啊!”
附中的校服分三种颜色,红色、紫色和绿色,还搭配着白色和黑色作底衬,衣服上有星星似的图纹,胸口印有校徽,后背上“民大附中”四个大字非常醒目。每个年级穿不同颜色的校服,一届届的轮换。因此,颜色便成了每个年级的标志。常听老师们说各年级各有各的特色,红校服热情,紫校服执着,绿校服活泼。
一般人看来,如火般的红本身代表了昂扬向上的态度,而紫色显得神秘,蕴含着高贵和典雅的内涵;绿色则往往是生命力的象征,也透出豁达与宁静。我时常想,究竟是校服的颜色赋予了每个年级不同的特点,还是各年级学生用自己的青春为颜色赋予了精神和意义?我总觉得,这其中有令我着迷的东西。
假期和早已毕业的学长交谈,他说他们那时候出校都不太愿意穿校服,因为学校在北京没有名气,每每遇到清华附、人大附这样的名校生,就有点自惭形秽。他还给我讲了个小故事,有一次他穿着校服打车回校,跟出租车司机说了句“去民附”便在后座睡起觉来。过一会儿车到了,学长正要下车发现不对劲,出租车停在了人大附门口。学长顿时十分尴尬:“司机叔叔我要去民附!民附!”“是吗,这不是人民大学附中吗?再说你的校服不是红色的吗?人大附的校服就是红的啊。”学长沉默片刻,鼓足勇气地说:“司机叔叔,是中央民族大学附中!”
时光如梭。如今当我们再遇见人大附的穿校服的学生,我们会抬头挺胸地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骄傲!在学长学姐的努力下,在全体附中人的努力下,近几年附中以卓越的成绩在北京树立了全新形象。刚刚毕业的2013届的学长学姐中,就有46个考上清华、北大。这种态势给了我们强大的自信和无尽的动力,也给我们的校服染上“新”的色彩。
我属于“绿衫军”的一员,也经历了许多和这身校服一起发生的故事。记得刚来附中时,我站在校门口傻傻地望着面前的一切,陌生的北京、陌生的学校,都在我心里激起一种莫名而又细微的恐惧。茫然无措之际,一位穿着紫校服的大姐姐微笑着向我走来。“你是来报名的新生吧?”她身上的校服是那么的光彩,脸上的微笑是那么的美好。惊讶的我只是傻傻地点了点头。她笑着拍拍我的肩,说了句“跟着我走吧,我带你去报到”,就帮我拎起小箱子把我送到了报到处报了名。直到现在,那位紫校服姐姐的美丽身影还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虽然后来似乎再没有遇见她,但我在越来越多的紫校服学姐们身上看到了她的影子。是啊,她们都是那么朝气蓬勃,给人信心和希望。如今我也是高三的学生了,我想,我会继续接下这火炬。
高一时冬天的某个早晨,拉开窗帘,飞扬的白雪如冬的精灵,一夜间白了整个北京。倏地,我心中升起一种感动,更有一种即将喷薄而出的兴奋。一个南方孩子,哪见过这么大的雪啊!我再也按捺不住,穿上校服冲下楼去。
操场早已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同学们欢闹着尽情享受这属于北方冬天的快乐。忽然有人喊了一声,我寻声望去。只见操场的两端聚集了两大排人马,一边是绿校服,一边是红校服。他们每人手中都抓着一团雪,貌似要开仗了。大战来临前的寂静被一声呐喊打破,一位绿校服的同学高喊“冲啊!”只见一个个绿校服男子汉毫不迟疑地冲了上去,景象颇为壮观。红校服则表现出大将风度,很快平息了第一波冲锋。接下来的反攻瞬时改变了局势。稍后,只见一片绿校服在雪地上抱头打滚。这局面直到操场门口涌来一片紫色才得以改观。在高三学长的帮助下,高一的“绿衫军”终于和高二的“红色军团”达成“停战”协议。
高考前夕那段时间,每当我们从楼下走过,看到我们年级为高三学长学姐鼓劲的海报,好感动。而荣誉墙上那些考入名校的学长学姐身着校服的照片则让我们觉得离他们很近。校服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信物,在每届同学之间构建起一种承诺,一种为附中争光添彩的不甘落后的承诺,一种纵使荆棘拦路也要勇往直前的承诺。
今年高考那天,红校服绿校服涌向校门口,为紫校服送行。我也站在送行队伍中,几乎是在用我最大的声音去为他们加油鼓劲。风吹过面颊,我感到一种震撼。或许是对自己明年今日的憧憬,或许是来自于书生意气的激动。
民大附中的校服,红校服绿校服紫校服,几多温馨几多泪水,都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