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中国式斗牛”的光荣与梦想
发布日期:2016-12-12

一个人,一头牛,就这样对峙了半个小时。

这是一头性情暴躁的牛,它知道面前的这个人要制服它。可是,凭什么?它可是一头年轻的公牛啊,体重有300多公斤。眼前的这个人,最多150斤重,连它的一半都没有。

这是发生在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真实的一幕。现场观众无不为那位年轻的运动员捏了一把汗。有几次,公牛的犄角都差点把他抵翻,可是灵敏如他,均一一躲开了。在对峙了半小时后,这位勇敢的回族运动员突然精神一抖擞,跨前一步,牢牢抓住两只牛角。他那铁钳似的双臂一使劲,硬是把牛头拧向一侧,再用右肩扛住牛下巴,使劲把牛脖子一“别”,只听“咕咚”一声巨响,牛的前腿跪下了,他随即将身体往牛的颈部一压。这一拧一扛一别一压,强壮的公牛被摔了个四脚朝天。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了。在场观看比赛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回族武术家韩海华的“掼牛”表演:“具有中国民间传统特色,真不愧为中国式斗牛。”

从此,韩海华多了一个称号——“中国式斗牛勇士”。

 

“掼牛”:历史悠久的回族传统武艺

嘉兴,地处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网纵横、舟楫驰骋。在嘉兴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水文化”中,牛不仅是人们可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更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嘉兴回族掼牛”以体育竞技和娱乐的面貌出现,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武术文化。

元代回族聚居嘉兴,据《嘉兴市志》记载,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朝大军抵达嘉兴并驻屯。军中众多武士和家眷开始在嘉兴定居,成为今天嘉兴回族的先祖。

“掼牛”源于回族宰牲节,包含着感恩“真主”的意思。按照宰生程序要求,多名壮汉要先将牛制服,以便阿訇宣导宰生经文。此后这一程序逐渐演变为“单人制服壮牛”或称作“掼牛”,成为武术世家代代相传的特殊技艺。

据考证,“掼牛”这一武术活动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嘉兴掼牛”不像用利剑同牛相斗的西班牙斗牛那样血腥,也不同于以牛斗牛的“苗族斗牛”那样豪放,但其场面之惊险、壮观亦毫不逊色。

据史料记载,韩忠明、李青山、李尊思曾于1953和1954年在嘉兴进行过“嘉兴掼牛”表演。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嘉兴掼牛”表演中断了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韩海华连续三届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嘉兴掼牛”绝技,并且开始在影视上展演,“嘉兴掼牛”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末“嘉兴掼牛”表演再度中断,直到2006年以后才再次复出。

 

“中国式斗牛”的光荣与梦想

应该说,在“嘉兴掼牛”的现代化传承中,韩海华的作用功不可没。

1954年7月,韩海华出生于嘉兴回族武术世家。他7岁时就随父习武,9岁时拜上海著名回族武术家李尊思为师练习武艺,后又师从王亮臣、李青山等回族武术家练习心意六合拳、查拳、摔跤、掼牛等各式回族传统武艺。

由于自小勤学苦练,20岁的韩海华就生得膀粗腰圆、力大无比,在嘉兴回族习武众人中脱颖而出。他不仅勤练“掼牛”绝技,而且在该项目上尝试表演创新。他将传统的表演,增加了掼牛前先走鸡步、虎步、龙步等,模拟了10种动物的形态,对牛进行挑逗等环节,将牛激怒,在牛追逐斗牛士的过程中将牛摔倒。这不仅增加了掼牛的难度和惊险,而且观赏性更强。同时,他还将掼牛背景音乐、掼牛士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等视听语言结合起来,使得该项目文化底蕴深厚,观赏性强,可与西班牙斗牛媲美。

1981年,韩海华入选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得到了他的第一枚金牌;随后,他又带着特色武术节目“心意六合排打工”和“掼牛”参加了第五届全运会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屡获金牌。“掼牛”这项富有回族民间传统特色的项目被收入大型新闻纪录片《民族体育之花》和体育知识丛书《民族体育集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海华先后创办了嘉兴回族武术摔跤队、嘉兴市武术队、嘉兴市摔跤队、嘉兴市柔道队,受聘担任了嘉兴武警部队散打、擒拿格斗教官,嘉兴学院学生武术协会总教练,向各民族武术爱好者传授武学。从2003年至今,韩海华率弟子连续参加了香港国际武术大赛、浙江省国际武术大赛等,获得了200多枚金牌。2009年3月4日,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上,韩海华率领的江南武侠武术团名扬香江,共拿到了49枚奖牌。比赛结束后,新派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会见了来自家乡的“武林人士”,对家乡的武术发展表示肯定和赞赏,得知韩海华希望在嘉兴建立一个掼牛馆后欣然为其题名“中国掼牛馆”,希望这项绝技发扬光大。

近几年,在韩海华的执著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兴掼牛初露锋芒:

2008年6月,嘉兴掼牛被列入嘉兴市第二批非遗名录;

2009年5至9月,南湖区政府投资近百万元对凌公塘主题公园内的下沉式广场进行改造,以便掼牛表演;

2009年6月,嘉兴掼牛进入第三批浙江省非遗名录,南湖区制定嘉兴掼牛五年保护规划;

2010年,南湖区政府投资50多万元,扶持掼牛项目发展;

2011年5月,掼牛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2年,韩海华率团参加了在宁夏举办的中阿论坛。他的“中国式斗牛”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参会者的极大震撼。

埃及文化部副部长卡米里亚·索比(Camelia Sobhi)在听完韩海华“掼牛”的演讲之后,这么告诉他:“中国政府不得了,对我们阿拉伯世界,对伊斯兰文化很重视。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就能看出中国政府对伊斯兰文化的重视。”

听到这样的评价,韩海华非常振奋。他的“中国式斗牛”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认可,还成为他们了解中国尊重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绝佳范例。

“我是少数民族,又是政协委员,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们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对穆斯林群众、伊斯兰文化的尊重。”韩海华深感责任在肩。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2年6月,南湖市区凌公塘公园,新挂牌的中国斗牛馆。刀光剑影中,重达千斤的战牛与身披战衣的勇士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勇士们或用双手抓着牛角,与牛进行角力;或用双臂牢牢圈住牛头,相持着……只等牛的双蹄片刻失衡,便可将千斤巨牛一气掼倒。

由嘉兴市政府和浙江省体育局主办的首届“中国掼牛”全国邀请赛,让观众欣赏到了上海、河南、浙江等地不同的掼牛技艺,从中领略了不同地方的掼牛文化。通过这一场全国性的特色赛事,弘扬嘉兴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扩大武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同期,还举行了首届嘉兴掼牛学术研讨会,吸引了4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与。会议以“寻根溯源,传承发展”为主题,探讨国家级非遗项目掼牛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及“掼牛”创意文化旅游。

“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希望能将掼牛比赛常规化、正规化,拥有完善的比赛规则。”韩海华准备申报国家级掼牛传承基地,“有训练馆、养牛馆和掼牛勇士宿舍,最好还能搞个博物馆,挖掘掼牛的文化和历史。”他也希望将掼牛勇士培养持续化,将掼牛作为旅游特色节目,常规化表演。“通过基地培养掼牛勇士,挖掘传承掼牛文化,通过比赛扩大影响,磨炼壮大斗牛士,请专家包装掼牛,成为一个旅游特色品牌,作为南湖区一张货真价实的名片,将这个项目推出去,发扬光大。”

韩海华是幸运的,他的绝学掼牛不仅得到了众多弟子的响应,更得到了政府包括多所大学专家团队不遗余力的支持。

2012年6月12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现状》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文津堂举行。作为中国武术研究领域的权威,主讲人康戈武教授表达了他的愿望:中国的掼牛如果走向世界,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惊喜。掼牛完全可以代表中国武术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式斗牛”得到越来越多社会上关注的时候,它的传承问题,成为韩海华目前最为头痛的事情。

今年60岁的韩海华,最大的徒弟甘岗也有44岁了。经费和人员的缺乏,令许多对掼牛感兴趣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韩海华培养的几名回族武师,成才之后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做私人老板的贴身保镖,一个月可以赚到一两万。这个数目是留在韩海华创办的“海华武术学校”当武师的10倍。

为此,韩海华呼吁,希望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孩子都来“海华武术学校”学习,他愿意免费培养好的苗子,让掼牛这项具有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运动得到传承和发扬。

“‘牛’到‘海外’ 是一句嘉兴方言。作为一名掼牛运动的传承人,要把这个项目推向世界 ,实现我的理想,我觉得任重道远。”韩海华这么告诉记者。

理想终究要照进现实。在韩海华的执着努力下,“牛到海外”的理想已扬帆起航,“中国掼牛”将带给世界更多惊喜、更多期待……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