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的大学生,因为一段支教经历而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依子村的村民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自此与古老而神秘的彝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2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大二学生赵昶通和他的支教团队升起了这个小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为孩子们上了第一堂法律知识课,给孩子们讲起了大山之外的生活……他还带来了一部相机——期待影像可以回归最初的本质:留念。他要做的是免费给大凉山偏远地区的家庭和个人拍照,让每一个彝族家庭和个人能够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铭记自己血缘的依存,铭记家庭,铭记根。
自从我接触到这个男孩,就一直被他的热情与担当所感动。这次我们选取了他拍摄的“大凉山公益影像”专题作品中的一部分,与读者分享,以表达我们对于这样一位可以称为当代青年榜样的摄影师的敬意,也希望通过他的镜头表达我们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的父老乡亲们的牵挂。
——本刊记者 吴迪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