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平远街变身记——云南省砚山县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见闻录
发布日期:2017-02-27

17 砚山县第二民族幼儿园开展体育运动会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JPG

砚山县第二民族幼儿园举行体育运动会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从昆明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后,公路两侧逐渐由山峦变成开阔的大平坝。下高速,一座城镇出现在眼前——平远街到了。作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平远街每天来往车辆不断,路边清真餐馆的招牌十分醒目。

“吃饱饭,加足油,平远街,莫停留。”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传在文山州乃至云南省的一句口头禅。那个时期的平远街,一度成为“法外之地”,不法分子在这里私藏武器、贩卖枪支、经营毒品,盗窃抢劫等犯罪事件屡屡发生,世居于此的汉、回、壮、苗、彝等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1992年,按照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的指示,云南省对平远街开展了一场大规模严打斗争,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里的混乱局面,恢复了社会秩序,各族干部群众无不拍手称快。随着“严打”的结束,如何进一步巩固平远街平安稳定的局面,如何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致富,如何恢复和促进当地各族同胞之间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这一个个紧迫而至关重要的任务随即又摆在了面前。为此,云南省及时向当地派驻工作队加强法制、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扶持当地老百姓发展生产。2009年,文山州将平远街列为全州首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试点,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创建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远现象”“平远速度”。但即便如此,在进入本世纪之后,一些没有到过平远街的人们依然对那里的稳定团结心存疑虑。

2013年,云南省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在七彩大地铺展开来,平远街所在的砚山县被列为全省10个示范县之一开展创建。四年来,文山州依托全省划拨的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整合各类资金55.5亿元,创建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一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65个、民族特色村30个、示范社区5个、示范户1800户,涉及全州8个县(市)。按照省里的布局和州里的指导,砚山县又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为依托,撬动整合资金4.18亿元,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各部门联动方式,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2016年12月,砚山县被国家民委正式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在经历了从乱到治、从治到发展、从发展到和谐的历程后,平远街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个更漂亮、更和谐、更美好的平远街呈现在世人面前。“吃饱饭,加足油,平远街,游一游”,成了现今人们挂在嘴边的又一句口头禅。



平远街因其地势平坦、开阔而得名。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73.7%,是全县的少数民族大镇,也是文山州回族的主要聚居区,有清真寺10座。作为云南省的第八大坝子、文山州的第一大坝子,平远街不仅拥有大片良田,而且还是商贸比较繁荣的地区。同时,平远街设有公安、工商、地税、住建、国土等分局,这在全国也是特例。“十三五”期间,这里还将设立民宗局平远分局。

2016年11月10日,就在我抵达当天,砚山县正好在平远镇召开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平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文山、砚山、平远“半小时经济圈”发展思路,落实平远“十三五”乃至2030年的远景发展目标规划——随着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呈三角状的“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将成为整个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届时,平远将打造滇东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循环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观光农业和民族团结进步四个示范区。会议还决定,县里将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平远发展,其中包括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资金500万元。而此前,全县一年用于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启动资金是1000万元。

平远镇政府的办公楼上,“三个离不开”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有感于党的恩情,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谈到“三个离不开”时,总会不忘加上一句“各民族都离不开共产党”。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深入开展,原来省里和州里下派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队已经撤离,“常态化”成为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普遍共识。

在1992年的那场“严打”中,田心回族村曾是当时的热点区域,治安、民族、宗教等因素叠加。该村所属的田心社区,辖三个回族村和两个汉族村,散居着壮、彝、苗等民族群众。如今的田心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二三层小楼,庭院内整洁干净,每家的院墙外还画上了山水画或写上民族团结标语。与田心村比邻的红果树村,是以汉族为主的村落,云南“三王”之一(指三位姓王的革命先驱——王有德、王复生、王德三)、文山州第一个共产党员王有德便出生于此。2014年,王有德故居被列为云南省红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新建的田心清真大寺位于田心社区居委会正前方,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肃穆。寺院的干栏式大门平日也对周边各族群众开放,随时可到寺内参观。清真寺举行节庆活动时,寺管会还会邀请当地其他民族代表一同参加庆祝。

田心清真寺门口挂着 “砚山县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匾。“清真寺是很神圣的地方,以往非穆斯林群众是不能进去的。特别是平远经历过那个混乱的时期,其他民族的一些群众对这里都心存畏惧,很多人经过清真寺时都不敢进去,甚至都不敢在门口张望。”据介绍,混乱平息后,通过政府大力宣传,特别是不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力度,当地穆斯林群众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于是,清真寺管委会提出将清真寺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不仅非穆斯林群众可以进去参观,而且还在清真寺的三楼举行各种培训活动。这与正在全县深入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谋而合。2010年3月25日,田心清真寺落成典礼当天,第一个程序就是在清真寺里奏国歌,让所有来宾都感到震撼。当天,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成立。这在全国都属于首创。

李文贵是田心清真寺教长,今年78岁,曾任文山州伊协会长、云南省伊协副会长。他向我回忆了平远“严打”前后的巨大变迁。“通过‘严打’,平远地区彻底拨乱反正,挽救了一大批人,教育了一大批失足青年。在此之前,经常发生一些所谓的‘民族纠纷’,其实不是民族纠纷,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的麻烦。‘严打’以后,政府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法制和民族团结宣传,不仅到村到户,还到清真寺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李文贵教长表示,田心村的回族在当地已生活了几百年,与各族群众形成了血浓于水的关系。由于善于经商,平远街的交通运输、农资供应、机械修理、农副产品产购销等大多是回族经营。“假如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好。现在,回族群众尝到了和谐稳定的好处,人人都倍加珍惜当前的大好局面。”

田心清真寺的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培训活动,内容包括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实用技术、朝觐注意事项等。同时,清真寺在每次礼拜的时候,还对穆斯林群众及时宣讲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通过这样一个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各族群众之间的融合发展也水到渠成。

这两年,文山州把协调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州委成立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领导小组,由州委书记任组长,对全州民族工作和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和决策。同时,将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列为州委州政府主要工作进行立项督查,形成了党委牵头、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层层落实、督查推进的格局。而砚山县则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优秀示范单位称号,平远镇田心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记者采访那天是星期五,恰逢主麻日,田心清真寺的宗教人士当场宣讲了正在云南省实施的养老保险政策。礼拜活动结束后,回族村民将用玉米面和香油制作的回香送给记者品尝。香甜松软的回香,带给人的是一份浓浓的民族情谊。



虽是初冬时节,但在田心村却能感受到浓浓的春天气息。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种着品种多样的树木或花草,如懂棕树、枇杷树、桃树、石榴树、杨梅树等。这里的庭院楼房漂亮大气,回族群众更是显得开放自信、真诚热情。

54岁的回族村民杨业,是发展致富的典型。同这里的很多村民一样,杨业最开始是靠开货车起家的,后来他又开起了砖砂厂,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如今,他的儿子也开货运大卡车,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到村里的商贸街,一个搞化肥经营,一个批发矿泉水。现在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前不久,妻子马会吉和村里的13位妇女到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旅游了一趟。“我们村的各民族都很团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相互也很谦让。”他们讲究诚信经营,对那些有困难的客户,都采取优惠或赊购的方式。


6田心村民家.JPG

田心村村民杨业(右)和爱人马会吉在自家院里


走进村民马文华的家,犹如来到卷粉生产车间,成套的机器设备占据了半个庭院。卷粉是当地的一道特色食品,马文华家在春夏两季每天要卖三千来斤,主要供应本地饮食摊点。

马海萍老奶奶的家,则犹如一座大花园。院里、房前屋内种满各式各样的花,茶花、月季花、刺花、杜鹃、红掌花、君子兰、紫藤、香水玫瑰……一片姹紫嫣红。今年71岁的马海萍曾是村里的乡村医生,把五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当了四五十年乡村医生,如今她把社区诊所开到了自家门口,每天带着几个年轻的医务人员看病卖药。“周边村民都经常到这里看病,各民族都有,我们是一家人。”

作为砚山县唯一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教育的学校,田心民族学校自1993年落成以来,在不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六个一”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交一个少数民族朋友,讲一个少数民族故事,邀请一个民族朋友跟自己过节,上一堂民族知识课,帮助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会跳一支民族舞蹈。这个方法,目前在全州进行了推广普及。

记者来到学校时,学生们正在为下周举行的校园运动会进行排练,有鼓乐队、文体表演和县教育局推广的彝族弦子舞等,一派热闹的景象。就在前两天,学校还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师生进行了民族团结朗诵比赛。马妮娜校长介绍说,学校有回、苗、彝、汉和傣族学生,其中回族学生占76%。“自从抓了民族团结教育之后,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八年都名列全县第一。”以前由于学生们对各民族风俗习惯不了解,校领导和老师经常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问题。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各族师生的团结和谐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这天中午,村民马儒昆在家里庆祝宰牛节,邀请乡亲和老干部到他家去做客。马儒昆曾是田心村支书,也担任过村义务联防队队长。餐前饭后,不同民族的人士围坐在马儒昆家的茶桌前,纷纷畅谈对当地民族团结创建的感想。大家表示,民族团结工作过去是被动地做,现在是主动做,提前谋划,超前思考,切实体现了“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通过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村民的主动参与,民族团结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促团结谋发展已形成大家的共识。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启动以来,砚山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实施了民族团结文化旅游园区示范村、田心民族文化建设、民族宗教服务网络建设、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六个一”教育基地、万寿菊种植示范基地、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示范基地、肉牛养殖示范村等19个项目。同时,严格按照十大示范户标准进行民族团结示范户评选,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民族团结稳定大局。



文山州委书记纳杰曾谈到,平远街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好了,砚山县的创建工作就做好了一半;砚山县的创建工作做好了,文山州的创建工作就做好了一半。由此可见,平远街和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砚山县通过认真组织调研,制定出台了示范创建规划,围绕“十大示范”即特色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关系和谐、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等,同时开展“六进+”活动并打造“六大品牌”即共同的节日共同的梦、一家人的盛会、我为团结添光彩、团结路中华行、共筑中国梦同迈小康路、“46666+”创建活动等,建立组织领导、组织机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经费、监督检查五大保障机制,按照“一个中心(以城市为中心)、两个片区(平远片区、盘龙片区)、覆盖全县”的建设思路,用三年时间在全县11个乡(镇)、3个管理区建成100个示范村、1000户示范户,实现“县有示范乡(镇),乡(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目标,以点带面,覆盖全县,力争为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典范。

“车白泥”在彝语中是生态优美的村庄之意。从田心社区出发,经过一座水库,便来到了车白泥村。这是一个回、汉、壮、彝、苗等民族杂居的村庄,也是平远镇最大的一个村民委,辖18个村组。近年来,随着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很多村民已经入住或正在建起宽敞高大的新房。


10 村民在车白泥清真寺里聊天.JPG

车白泥村民和村干部交流聊天


前几天,车白泥清真寺刚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敬老节,来自车白泥各村组的四五百名老人欢聚一堂,共享老年之乐,共话民族团结。不久之后,清真寺边的开阔地上还将建起村民活动广场和农产品交易中心。

清真寺管委会经常到各村组去慰问或捐助,并在寺院里举办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等活动。在清真寺一侧,有条“爱心通道”。这是为方便附近汉族等群众劳作,清真寺特意买下的一块地,并将寺院建筑向内挪移,从而解决了各族村民到田地干活绕远路的不便。穿过“爱心通道”,会看到从寺院楼房上伸下的一根长长的水管。原来,前两年这里曾发生旱灾,一些人家没有水井,吃水困难,清真寺便将寺院的水源供给村内和周边群众饮用。在寺院前还有一口当地村民共同饮用的老井,虽说早已废弃不用,但上百年来各族村民共饮一井水的佳话一直都流传在民间。

一些结束田间劳作的村民经过清真寺时,聚在寺院的大树底下聊起了家常。65岁的壮族老汉李树华戴着顶草帽,他的老伴则穿着一身壮族服装。老两口开心地告诉我,车白泥四五个民族的村民,从来不打不闹,团结得很。平时大家以礼相待,有了困难都互相帮助。78岁的汉族大妈刘惠英,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天旱的时候,村民委、清真寺给我们想办法,回汉壮彝苗不分,大家同吃一井水。现在,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各民族姊妹弟兄团结在一起,共同生活在一起,幸福不忘共产党!”说话间,李树华从家里拿来一个小播放机,播放了各族村民一起跳舞的音乐。和着动听的音乐,刘惠英老人高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

这天晚上,一场彝族火把节在维摩乡黑鱼洞村举行。这里是彝族弦子舞的故乡,当地老百姓表演的顶灯弦子舞、百人弦子舞等精彩节目让人叫绝。黑鱼洞彝族村作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的创建点,将与砚山其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当地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围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观赏经济作物带培育以及肉牛牲畜养殖发展等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13 黑鱼洞村民表演顶灯弦子舞.JPG

黑鱼洞彝族村民表演顶灯弦子舞


与平远街相邻的稼依镇,公路两侧都是连片绿油油的菜田。以前,当地老百姓种蔬菜都是自产自销,近年来,当地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组建起11家合作社,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社员+市场”的运作模式,发展起连片蔬菜种植基地13000多亩,蔬菜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小石桥回族村的养牛合作社同样是“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项目,2012年,随着省里扶持的60万元资金到位,村里80户群众集资近200万元,通过采取公司化管理、工业化生产方式开展经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末,合作社又吸收了20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不用入股金,直接分红。

走进稼依镇的辣椒城清真寺,犹如来到美丽的校园——这里又是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文山分院,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学校的篮球场地内,一些年轻人正在打篮球,旁边是一个驾校培训场,几个女孩子在学开车。寺管会主任马锦坤介绍,辣椒城清真寺改变了人们过去对清真寺的认识,这里是按照一所完整中学建制建设的,在继承过去经堂教育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都进行了转型。“过去,清真寺专门培养宗教界人士,现在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更多的学生要走入社会。”为此,辣椒城清真寺还提出了创办开放式清真寺、花园式清真寺、服务型清真寺的理念。“各民族兄弟自由走进清真寺,可以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加深民族感情。”

历史上,文山一直有“汉族、回族住街头,苗族、彝族住山头,壮族、傣族住水头,瑶族住箐头”的说法。砚山县盘龙乡响水龙苗族村、白石岩彝族村和法土龙壮族村比邻而居,在“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过程中,三个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个区域定位为休闲旅游区。尽管离平远街不算远,但响水龙村经营农家乐的苗族村民项发帮多年来一直没去过。去年,他约上几个朋友专程到平远街去玩了玩。“早就听说那点(里)发展得很好,果然名不虚传。我们这点(里)要通高速公路了,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说这个话的时候,项发帮充满自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