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的北京,春意浓浓。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同时今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如何在新时代以新风貌、新作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备受世人瞩目。
两会期间,本刊将陆续推出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访谈,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与切身体会,呈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伟大变迁以及正在迸发出的勃勃生机,感受新时代的奋进脚步与执着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张敏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 新华社/张玉薇 摄
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两会一大亮点是在继续开设“部长通道”的同时,全国政协会议首次增设三场“委员通道”,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亮相回答记者提问。作为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的教师张敏,身着布朗族服装,向大家分享了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张敏的声音甜美,带着幸福感的笑容把在场委员、记者的思绪带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
这位布朗族女教师的家乡勐腊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因为基础设施薄弱和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优质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张敏说,拥有好的自然资源是家乡人民的福气,但拥有懂得技术的人才资源才是实现小康的力量源泉。
在“委员通道”,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张敏认为通过职业教育的智力、技术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教育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其实就是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云南的普洱茶很有名,我的一位学生就是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种茶技术,指导家里人创办起了茶厂,他们家致富后,还带着村寨的乡亲们,一起开办了茶农合作社,带动了12800户村民共同致富。” 张敏深有感触地说。
2017年10月,西双版纳州在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契合度。西双版纳州的各级职业学校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带着学生走进农家,了解农民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服务三农的本质。”张敏如是说。
据张敏介绍,在西双版纳州,职业学校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开设不同主打专业,农业类有橡胶、茶叶、花卉种植等,技术类有汽修、烹饪等多种专业,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夕,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出台《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还享受着来自内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张敏开心地说。去年10月,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对口帮扶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全州共有 116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在上海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城市与教育环境必将开启他们新的梦想。
决胜全面小康,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新时代的未来。“委员通道”上,张敏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扶持,让更多的贫困孩子、贫困群众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脱贫攻坚。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