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民族宣传工作战线的“小白”,我在工作不满两年的时候,能收获这样一次“跑会”经历,实在是非常荣幸。
“这是我第一次上会。”
“好巧,我也是。”
采访对象被我成功逗笑——新记者遇上新代表,碰撞出了新火花。
今年是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我和他们的初见往往略有些陌生感,但当他们谈到自己热爱的家乡和工作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用各种民族语言唱起家乡的歌谣。这时的我们,距离感消失了。作为他们故事的记录者,我看到了过去五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一个国家强大起来最细微的表征,捕捉其中一二就能书写出最生动的文字。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抚按宪法庄严宣誓的短短几分钟,成为各族代表此生难忘的时光。就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56个民族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人民领袖带领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许多代表对我说,开会期间经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恰逢人大换届,会议议程比往年稍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体会议也更多。北京孟春时节的清晨,只见摄影记者们扛着“大炮筒”、三脚架、人字梯,狂奔在广场西侧路,去抢占最佳拍摄位置。我被他们的情绪感染,也背着书包,护住相机,跟在后面跑起来。“跑会”,在此时名副其实了。
就这样,我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小学生,在首次开启的5场“代表通道”,在民族八省区团组开放日,听来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代表们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这样面对面的机会不可多得,也是全国两会自信、开放的姿态给记者们带来的福利。
“跑会”期间,我最喜欢去梅地亚新闻中心的媒体区。有时阅览当天的报刊,有时带上耳机整理录音,有时听同行聊采访的收获。在这里,我交到了许多媒体朋友。让我惊喜的是,他们对少数民族选题都十分感兴趣。我通常不需要自我介绍,他们都会指着我的记者工作证说:“《中国民族》杂志的记者,看来你没少跑民族地区啊!”必须得承认,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充满骄傲。
越是与同行交流,越是深入地采访,越是引发我的思考: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记录者?自己会不自觉地与其他媒体比较,寻找差距的同时也发现优势。闭幕会那天,当我随人潮走出人民大会堂,与代表们挥手告别的那一刻,我发现:在15天半的时间里,我与其他3000多名中外记者一样,尽情投入工作,充分磨炼自我。这,便是对记者职业与自己的一个交代了。
会议期间,我还结识了几位多年来从事民族宣传工作的老师,他们常聊起自己第一次上会的喜悦与激动。多庆幸,现在的我也和当年的他们一样,拥有了一份关于“跑会”的特殊记忆。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