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珠光帆影向未来 ——重访广西北海市
发布日期:2018-06-28

0 (4).jpg

侨港码头从凌晨5点起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海滨之城、生态之城、旅游之城、宜居之城,南珠之乡、鱼米之乡,深海渔港、北部湾开放开发前沿阵地、粤桂合作交汇点……所有这些,都是“北部湾明珠”——广西北海市的代名词。


仅北海这个地名,就足以令人遐思联翩:商代“请以珠巩”进贡商王,老子“北冥有鱼”,元曲“朝沧梧而夕北海”……这里有陆地灵气、海洋自信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勾连贯通世界的历史记忆,有包容并蓄的市民精神——热血足、见识广、适应力强、荣辱不惊。如今,航空之外,高铁及高速公路又将北海与南宁、昆明、广州、成都、重庆、贵阳、长沙连接起来,构成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北部湾的一个个港口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实现了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全覆盖。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站就选定了北海。习总书记到过的合浦汉代博物馆、铁山港码头及金滩红树林,无不与海洋、港口、“一带一路”有着重要联系。


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已开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海4个月后,这里又向世人呈现了何种面貌?

 

“海丝”古港


午后两点,海滨的太阳格外火辣,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大门外一派宁静。按照惯例,周一是博物馆闭馆日,但依然有三三两两的观众在博物馆门口询问、嗟叹后,不舍地离去,他们中大多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一座县级博物馆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除了精美而极具考古、历史文物价值的汉代展品,习总书记的来访参观,是观众呈几何式增长的因素之一。以至于如今当地有了这样的说法:不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就算不上到过北海。


因闭馆无法亲眼一睹波斯陶壶、胡人俑陶座灯、斯里兰卡琥珀圆雕狮、罗马玻璃碗、马来西亚铜熏炉等失望而归的游客,当然都明白合浦对于古代“海上丝路”意味着什么:那一件件珍贵文物对应的是一个个国家与区域,显示了合浦从古至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恢弘历史。


合浦,其名取于“江河汇集于海”之意,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合浦就作为沟通岭南与西南、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繁荣一时。汉家货物自长安(西安)出发,走陆路至南郡(湖北荆州),换水路顺长江入湘江、灵渠、北流河、南流江到达合浦郡,再由此出海,去到更广阔的世界。来自南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的货物,则通过这条路线进入中原地区。


如今的合浦是隶属北海市的一个大县。作为我国海上丝路出土文物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始发港,2010年国务院将北海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走进博物馆,才发现虽然馆外一派平静,馆内却紧张而忙碌。虽说今天是休息日,但博物馆的30多名员工却无一人休息。4个月以来,每天爆满的观众令博物馆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趁着闭馆日,馆内所有线路及消防措施,都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维护和检查。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由一座仿汉代建筑样式的展室、两座汉代古墓墓室、办公楼及绿树环抱的小庭院组成,规划及布展小而精,很有特色。展室内一件青绿色陶壶,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一件复原的细颈椭圆腹陶壶,细开片,颈至腹上部附有曲形手柄,形制与众不同。文物旁的文字注明经考古研究,属于古波斯时代出土的釉陶,此类中亚陶壶还是第一次在汉墓中出现。


0.jpg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主体建筑


“习总书记对这件展品特别关注,就陶壶的用途、修护都作了详尽询问。他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展出的文物很感兴趣,对部分文物的了解非常深入,问得非常仔细。得知馆中有件器皿中还密封着酒液,总书记就告诉我汉代采用大麦来酿酒的历史。总书记的历史、考古知识之丰富,实在让我大为惊讶。”博物馆馆长廉世明对我介绍道。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廉馆长向总书记介绍了展品及合浦的文物保护、开发情况。考察结束时,总书记表示,合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所展藏品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上交往密切的有力证据。


在习总书记这次考察后,博物馆将这尊中亚陶壶移至馆中最显要的位置,供观众参观。解说员小蔡总是特别自豪地向来访者介绍:“就是在这尊陶壶前,总书记亲口确定了合浦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的历史和地位。”而原先放在此处的另一件镇馆藏品湖蓝玻璃杯,则来自东南亚。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随着清代闭关锁国政策、新的对外港口兴起,合浦古港日渐没落。曾经的辉煌成为阿公阿婆与历史老师的唠叨,历史蜕变为传说,古墓是儿时疯跑的野地,直到小蔡成为博物馆的讲解员,她才对自己的家乡有了真正的了解:“原来那些传说都是真实的,而且合浦的历史更为辉煌。习总书记来过后不仅外地游客来博物馆,本地人也来得多了。大家都特别骄傲,觉得希望就在身边,必须抓牢了它。”


“一带一路”框架下,国家推动大开放大开发,让北部湾更让合浦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如今的合浦近港口、通高铁、临机场,与东盟国家隔海相望,铁路、高速公路连接大西南、直通粤港澳。产业发展也顺势而上,南珠养殖业持续发展。2016年,合浦引进了90余项重点项目,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列北海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市第二。


这几个月以来,合浦县按照习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继续保护、挖掘、利用好汉代文化资源,抓好旅游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吸引更多沿线国家客商到合浦投资兴业,也鼓励更多的本地企业走出去。


“建设‘一带一路’是人心所向,今年合浦被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创建县。我们博物馆将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好合浦‘海丝’文化和汉代文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合浦是块宝地,习总书记来过后,各方面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畅谈未来,廉馆长和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十分兴奋。


现代铁山港


北海铁山港区是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所辖的作业区。作为北部湾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接了产业转移、发展港口物流、布局重大临海工业、拓展对外贸易等多项重点任务,是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打造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重中之重。


北部湾港资源丰富,区位独特,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全国沿海铁路布局最完善的港口之一,也是我国大陆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就自然条件而言,铁山港港湾无河流注入、无回淤,常年水深在14米以上,码头雨水少,非常适合生产作业,建港条件优良。


作为广西北部湾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后实施的第一批项目,现有6个10万吨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200万吨的铁山港区,建成历史却不长:2005年,铁山港建港考察;2007年5月,总投资36亿元的铁山港一期深水码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后方陆域填海5936亩,形成岸线1306米;2009年12月,铁山港开港;2013年1月,获批临时口岸开放;2016年通过预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我到达铁山港港区恰逢其时——位于码头6号泊位的集装箱正面吊台正在工作。在这个橘红色巨无霸面前,重达40吨的集装箱如同小儿玩具,被吊臂从航船上吊起后,又放入集装箱堆高机上,等待运往专用堆场。整个装卸过程无缝连接、一气呵成,场面令人震撼。


6号泊位为散杂货、集装箱通用泊位,今天装卸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煤炭。从印尼、菲律宾进口的镍矿石,来自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豆;外贸出口至印尼、马来西亚、非洲的石油焦,至越南、日本的散豆粕等货源,都在这里装卸。


2017年4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港区考察调研,肯定了北部湾港的建设发展并寄予厚望。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打造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推动中国大开放大开发,推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0 (1).jpg

铁山港码头一角


“你运气好,不是每天都有集装箱装卸哦。而且吊台一旦开始工作,就轻易不会再让人靠近了。你看归看,小心点别靠太近了。”


周波黝黑粗壮,性格开朗热情,像个好脾气的课外辅导员。这个只有32岁的壮族小伙子,大学毕业后便在铁山港开始了职业生涯,现在是铁山港作业区综合室主任,负责港口生产。习总书记铁山港考察调研后,除了新闻媒体蜂拥而至外,前来参观、洽谈、寻求合作意向的企业也络绎不绝。本职工作之外,周波还担负起了对外“铁山港半日行”的导游任务,多的时候每天要接待七八家企事业单位及媒体。


习总书记在铁山港留下的“要想富先修路,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的指示,令包括周波在内的铁山港人记忆深刻。发展临港工业、集装箱业务,承担集装箱喂给港的功能,做好船、车、码头互动,以保障临港企业服务为最优,成为铁山港加快发展的不二选择。


铁山港区还计划继续建设14个泊位码头,待全部建成后,港口设计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8800万吨。此外,北部湾港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海上丝路”,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合作开发,分别在马来西亚投资了关丹港、在文莱投资了摩拉港,对降低我国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海外货物从关丹港到钦州港只需3天时间。今年,北部湾还计划在柬埔寨、泰国建港,积极推进“渝桂新(重庆—广西—新加坡)”物流通道,更大程度地发挥广西国际大通道的作用。


铁山港也为像周波这样的少数民族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尽管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有自由、有收获、有成就感”,工作充实。周波已将父母妻儿从钦州农村接到了北海,“习近平总书记来后两个月,铁山港申报对外开放港口就批复下来了,北部湾港成为中国的明星港口,不少企业选择落户港区,我们一家也要在北海扎根。”


家国侨港


华灯初上,由霓虹灯组成的“祖国,我爱您”五个大字,在侨港镇饮食风情街入口上方熠熠生辉。各种海鲜、越南卷粉、鸡丝粉、炒螺、春卷、糖水、炒冰……白天享受过银滩、老街、涠洲岛、红树林、海洋之窗美景的游人,此刻“转战”至侨港镇这条主打北海、越南风味的特色小吃街,尽情体验侨港作为海港兼有的滨海风情、侨越风情及疍家风情。


作为北海市区内的港口,侨港镇是北海最为特别的存在。它不仅是备受游客热捧的旅游目的地、北海市重要渔业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海产品深加工基地,也是颇受联合国难民署称赞的“国际难民安置成功范例”、中国最大的归侨集中安置点。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一场印支难民潮波及全球,轰动世界,先后有超过22万人次的难民、难侨,从广西、云南边境和北部湾沿岸涌入我国境内。他们或经我国前往第三国和地区,或永久留在中国。其中,有1万多渔民由海路进入北海境内,高潮时期仅一天就有70艘渔船、1800多人入境,北海市就此揭开接待安置难侨的序幕。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在北海建设了中国最大的印支难民安置点,安置越南归侨、难侨7703名,为其提供长期庇护,给予永久居留权。于是,北海华侨渔业公社成为国内安置难侨的特例、国际安置难民的创举。此外,因其特殊成因,渔业公社在那个特殊年代率先实施了“一社两制”——集体所有制与家庭个体经营并举,发展经济。


在经历了战乱、逃难,终于到达北海的那一刻,曾春霞记得父亲如释重负地说:“回来了,就安心了……”那时只有10岁的她便明白了:祖国不仅仅是指出生的地方,而是你离开了许多年,回来它还接纳你、关心你、安慰你、帮你抚平创伤的地方。


“从我爷爷起我们一家就生活在越南下龙湾,我与父亲都出生在越南。爷爷离开故土几十年了,我们也从没回来过。战争发生后我们逃回来,祖国马上就接纳、安置了我们,我非常感激我的祖国。”


从挂了两块牌子的“北海华侨渔业公社”和“北海印支难民渔业社”,到“北海市侨港人民公社”,再到后来的“侨港镇”,荒沙滩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变成了一座拥有居民楼、学校、医院、渔港、船厂、宾馆酒店、餐饮娱乐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充满魅力的海滨城镇。


在一家主营越南鸡丝粉的小店里,我和正在厨房忙碌的年轻店家聊起了天。


“习总书记来过北海后,你感觉北海有什么变化吗?”


“有呀,总书记来过后,来北海来侨港买房、定居的外地人更多了。”


“这么多外地人来了,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生活?”


“不会啦——来北海买房定居的人多了,更证明北海环境好、经济发展好。人来得多也拉动了消费、盘活了经济,有钱大家一起挣,民族地区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总书记来北海考察,就是对北海最大的关怀和支持!”


北海市银海区副区长杨智军向我介绍说,目前,总投资11亿元的侨港风情小镇规划设计方案已确定。通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区域“向海经济”,东南亚特色风情体验区、侨港文化博物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海洋文化体验广场、海鲜特色餐饮中心、风情港湾街区等旅游配套设施将相继投入建设。


0 (2).jpg


这天凌晨5点,一艘艘近海作业渔船渐次向侨港码头返航。等候在码头的人们肩挑手提,将一船船海货运上堤坝。尽管天色尚黑,许多买家却早已聚集在堤坝上,打着手电与渔家进行交易了。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码头全部的早市交易。这样的码头交易,只要没有台风,开海后的侨港每天都会进行两次。如今的侨港镇,常住人口约2万人,其中归侨侨眷1万8千多人,大部分从事捕捞及海产品加工产业。从无到有、从苦难到幸福,昔日的难侨安置点,已实现了由渔业建镇到渔业兴镇的跨越。


0 (3).jpg

出海归来的渔民正等待挑夫将渔货运上码头


“手慢眼慢半步,尖货就到人家筐里喽——”甜,是当地人评价海鲜品质的第一要诀。“打过氧气的海鲜就不甜了。”摸黑到侨港码头进海货的,不仅有餐饮从业者及少数好奇的游客,也有曾春霞这样的本地人。


曾春霞并未如祖辈那般从事渔业生产,作为侨港培养出的第一代优秀人才,毕业后进入旅行社工作,如今已成为一名主管。因为工作,她经常出入越南。时过境迁,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已面目全非,一切封存在记忆里。


“如果不是那场战争,我不会因祸得福回到中国,也许我早已在战争中死去。如果不是回到祖国,我就体会不到祖国、故乡的真实含义。我在侨港生活了30多年,生活幸福,对这片土地的爱甚于一切!”她感慨道。


今天的北海,在顺利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遗迹”申遗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合作开发,服务“一带一路”。未来5年内,北海将布局建设包括侨港风情小镇在内的17个旅游小镇,形成集群,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实现“旅游+”的战略。


历史之港合浦、现代之港铁山、家国之港侨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经济之路、交流之路、文化之路,更是一条友好之路、和平之路。虽然距习总书记考察北海只过去短短4个月,但总书记“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的嘱托,已深入每一个北海人心中。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