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一座城市的“红”与“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略记
发布日期:2021-11-30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在伟大的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中,乌兰浩特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诞生、实践和成功之地,书写了不朽的光辉历史。如今,这里的人民正在进行着一场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跨越赶超发展的攻坚战。2013年12月,乌兰浩特市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自治区民委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4年9月,乌兰浩特市委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兴安盟盟委(扩大)会议,确立了“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为实现富民强盟跨越赶超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民族团结_副本.jpg


团结之花竞相绽放


  今年6月25日下午,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礼堂内,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的代表们正在观看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额吉》。此剧以“草原母亲收养三千名上海孤儿”为蓝本,真实再现了这一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个节目既是我们的语文拓展课程,更是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重在教育孩子们认识到大爱无疆,中华民族一家亲。” 校长包永梅这样告诉代表们。


  “我们学校是有近百年历史的民族学校,‘千人马头琴、千人好来宝、千人安代舞、千人那达慕舞、千人大型民族团结体操’已成为学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成为我们传承发扬优良传统的生动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经达到知识化、生活化、常态化,可以说‘堂堂都是创建课、天天都是创建日、人人都是创建者’。 2016年12月,我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一名女学生用流利的汉语向与会代表介绍学校的情况。



  下午4点,与会代表们到达乌兰浩特火车站。


  火车站的“山丹花”爱心服务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向前来的与会代表朗读了一份感谢信:“……病魔缠身是不幸的,但姐姐们用真心和真爱让我的康复之旅不再艰难,我又是如此幸运,感谢你们!”这是乌兰浩特城郊的蒙古族旅客李晓梅写给“山丹花”爱心服务队的感谢信。因下肢瘫痪,李晓梅每年都要坐火车到北京做几次康复治疗。坐着轮椅出那么远的门,成了她和家人最头疼的事儿。“山丹花”爱心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提供爱心接力服务。每次李晓梅有出行需求,“山丹花”团队都安排一名党员专程到家里去接她,并由绿色通道送进站内,直至与列车长办理交接后送进车厢,待返程到站后又用同样的办法将她安全送回家。


  “山丹花”爱心服务队为广大旅客提供站车爱心接力、咨询等服务,几年来共帮助2180人次预订车票,送票上门897次,收到旅客表扬信318封、锦旗26面,获得了“兴安民族团结第一窗”的美誉。


  在兴安盟消防支队一楼大厅内, 20名老艺术家组成的消防“好来宝”义务宣传队正在表演《家里着火怎么办》。“好来宝”是深受蒙古族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支队借助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蒙语说唱来讲述消防故事,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政策。一名来自新疆的代表观看表演后感触很深:“值得借鉴!在偏远牧区用这种形式做宣传,比发传单和枯燥讲解效果好很多。”


  兴安盟消防支队全面推行消防“一站式”服务,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支队创编了中小学生消防疏散救生操,还有汉语版、蒙古语版以及手语版体操法教学光盘,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携手进步。这样的事例,在乌兰浩特不胜枚举。而这些,只是兴安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绿色红城


  1994年,我曾在乌兰浩特上高中。离开山村,初到城市,见到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记得当时我走遍了充满浓郁红色文化气息的城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


  如今,乌兰浩特与20多年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宽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车流穿梭,商业繁荣。站在城市的中心,年少时的尘封往事犹如一部旧电影在记者脑海里闪过。那个平房连着平房、马路上尘土飞扬的小城不见了。


  2015年,乌兰浩特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7087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7.8%……


  凭借这一成绩,乌兰浩特市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祖国北疆崭新的迤逦风景。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以不断加强国土绿化及资源保护,始终坚持“生态红城,绿色红城”的建设目标,把荒山、道路、城区、村镇的绿化通盘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重点区域绿化、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经济林产业发展等项目,共完成各类造林18240公顷,每年均超额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造林成活率均在90%以上。


  为全面改善城区绿化环境,2015年乌兰浩特市投资5.6亿元,实施了机场路、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5%,被评为“自治区园林城市”,全市人民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绿色福利”。


  城市环境在变,红色文化传承没有变。


  晴天丽日,天高云淡,青墙灰顶、肃穆庄严的乌兰夫办公旧址显得格外安静祥和。屋后绿树婆娑,门前花团锦簇。布赫同志题写的“光辉的历程 闪光的足迹”条幅悬挂在办公室内,让参观者不禁睹物思人。正在展厅内参观的游客说:“我是从福建来的,早就听说过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的地方,也是乌兰夫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今天到此一游,感觉不虚此行。”1947年2月至1949年12月,乌兰夫同志曾在这里办公。如今,这里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民族类文博展馆,它全程反映和再现了内蒙古民族解放和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讲解员为我们讲述着展厅内的红色历史故事。


  乌兰浩特始终将红色革命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努力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充分利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挖掘民族区域自治文化内涵,讲好内蒙古革命故事和红城故事,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革命传统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个相互”“八个坚持”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


  近年来,乌兰浩特依托革命老区优势,不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新亮点。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自治区政府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烈士陵园和五一广场等一批革命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遗址和纪念馆,正吸引着大量游人的到来,已经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硬件建设上,乌兰浩特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产业链,打好“民族区域自治摇篮”的红色旅游的品牌,并将红色旅游推向全国。


“胜利”就在眼前


  在草原最美的季节里,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村)的早晨显得格外清亮。


  巴公河支流的两条小河在阳光照射下像闪着银光的哈达,给美丽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祥和。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不时有小鱼缓缓游过,泛起一丝涟漪。


  距市区9公里的义勒力特嘎查被誉为“乌兰浩特市的后花园”,只有1800多人,80%是蒙古族。“义勒力特”在蒙古语中意为“胜利”。义勒力特嘎查有着“花乡小镇”的美誉。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蒙古族帽子造型的广场,还有蒙古族服饰、手工艺品以及美食。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业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带动了小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贫困户长效脱贫。


  2016年,义勒力特嘎查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自治区级“生态宜居示范村”。按照自治区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乡村旅游的要求,正着力打造独具山水田园魅力的生态休闲村。


  天刚蒙蒙亮,白领小已经在自家院子里摘菜,开始准备一天的菜品。今年68岁的她,三个孩子大学已毕业,两个儿子分别在北京和天津工作,女儿在乌兰浩特工作。虽然生活没什么压力,老两口子又不愿闲着,就开了农家乐。老俩口脸上洋溢着喜悦:“现在效益非常好,一年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2016年初,义勒力特花乡小镇旅游特色村镇建设项目正式列入全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包括水景公园、沿河景观、商业一条街、温室大棚配套和种植等18个项目。 今年,义勒力特嘎查对设施农业园区和机场路千亩果园进行整体改造升级,着重打造草莓、葡萄等有机采摘,建设集现代观光农业、科普学习、农耕体验、旅游休闲等一体的农业旅游区,为游客提供具有趣味性、时尚性的现代旅游产品的同时让乡村物产实现升值。开心农场是今年义勒力特嘎查以互动体验为载体,打造的休闲农业体验园项目。义勒力特嘎查党支部书记白双龙每天都要到农场检查工作。“现在人们都追求绿色食品,追求田园乐趣,我们这里既有亲子互动,又能享受田园乐趣!我们将提供耕种地块,采取自耕自种、半托管、全托管三种模式供市民自主选择,让市民在农村‘有块地’,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说起体验园的丰硕成果,白双龙难掩喜悦之情。


幸福像花儿一样


  6月24日,在乌兰浩特市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期间,兴安盟统战部的工作人员建议记者晚上一定要去五一广场体验别具一格的“广场文化”。广场舞、民族舞、说唱乌力格尔好来宝等都在这里亮相,别有趣味。五一广场是乌兰浩特市举行政治、文化和体育等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1947年5月1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的盛大阅兵式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群众集会曾在这里举行。


  记者到广场已是晚上7点,但天还很亮。整个广场就像是座露天大舞台,大大小小的舞蹈队各自占据一角跳起欢快的舞蹈,其中身着粉色蒙古族传统服饰、脚踏白靴、手舞红绸,伴随歌声跳着安代舞的阿姨们格外引人注意。听说,过几天她们就要参加全盟舞蹈比赛了。


  这个舞蹈队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成立,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50余名成员,其中,最年长的已近八旬。她们身体硬朗、精神饱满,多数住在生态移民小区,大多是享受异地搬迁政策的牧民。

  这几年,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工作要求,践行盟委、行署脱贫攻坚“623”挂图作战按表推进工作总体思路,创新实行“菜单式”扶贫,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办法,走出了一条具有红城特色的扶贫路子。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乌兰浩特市各镇吹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集结号”。一批批无房或居住条件差的贫困户终于喜迁新居,圆了住房梦。目前,乌兰浩特市各镇、园区选择保障性住房的600户贫困户已全部完成抽签选房,已有100户移民户实现搬迁入住。到今年底,全市可实现“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


  因为工作的原因,记者第二天离开了乌兰浩特。回北京一周后,我惦念广场舞蹈队阿姨们的比赛结果便拨通了电话,得知她们获得了第三名。在电话中,她们让我给舞蹈队起个名字,我脱口而出“萨日朗”。因为“萨日朗”是草原上最美丽圣洁的花朵,阿姨们翩翩起舞时的甜美笑容恰如“萨日朗”一样灿烂。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