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不断推动创建工作精细化长效化
发布日期:2018-08-10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全局,不断推动创建工作精细化、长效化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高位推动,将创建融入本市工作全局


  建章立制,完善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2016-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市、区、街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协调与推进,并制订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方案。


  表彰先进,提升活动能级。组织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先进评选、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评先工作纳入全市表彰序列,提升了创建的影响力、感召力,在全市范围形成学习创建先进、争当创建先进的良好氛围。


  明确目标,推动创建“八进”。将民族工作任务重、少数民族人数多的单位与组织列为创建重点,在国家层面创建“六进”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活动进园区、进楼宇,推动创建活动延伸与拓展,实现广覆盖。目前,我市已在金桥开发区等单位先行先试,成立园区民族联组织,取得初步成效。


夯实基础,将创建融入社区基层管理


  推进社区民族事务管理网格化。探索城市民族工作融入社区治理新路子,以社区为基本网格,以信息化为支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在社区网格中具体明晰,将少数民族的基础数据纳入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并与相关部门专业数据库互联互通,做到对社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底数清、情况明。


  推进社区民族服务工作网络化。依托社区服务的“三个中心”,搭建一条热线、一个窗口、一本指南、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个特色的“六个一”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内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类资源,建设和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网络体系,形成“民情气象站”“老买热线”“小刘热线”“老达工作室”等各具特色的服务网络终端,受到各族群众普遍欢迎。


  推进社区民族引导工作社会化。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发挥社区少数民族联谊组织作用,组建民族工作社工和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形成“社区、社工、社团”的三社联动机制。目前,全市125个街镇已成立民族联分会,2500多名少数民族志愿者及公益律师活跃在社区基层,向各族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推进民族政策法律宣传长效化。以“民族宗教法制宣传学习月”为平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品牌项目,比如静安百灵民族合唱团、普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松江“第二故乡民族情”、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拉面大赛”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更多群众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分享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紧扣民生,将创建融入服务体系建设


  探索试点,厘清思路。在全市范围内确立18个街镇作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单位,围绕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均等化服务、建立跨部门协作、开展志愿服务、尊重民族风俗促进认同、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宣传、完善社区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开展工作,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贴近实际,培育特色。在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中,指导重点单位开展具有特色的工作项目,如少数民族文明经商星级服务评比、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心理咨询与法律援助、帮助少数民族创业就业等。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座谈、互观互学等方式,指导各街镇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完善工作计划,建立高效、完善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促进其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抓点带面,将创建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启动“民族团结”号地铁列车。把创建融入地铁文化建设,在地铁8号线、10号线启动“民族团结”号,列车日均人流量超过2万人次。此外,我们还利用灯箱广告与LED大屏幕,在地铁人民广场站中央展台与文化长廊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让各族群众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我市命名上海博物馆等9家单位为首批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中2家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各基地注重内容建设,如上海纺织博物馆于2013年起策划了中国民族服饰系列展,宣传民族服饰文化。东方乐器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演出,致力于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民族音乐知识与文化。


  打造民族团结宣传“微平台”。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族联及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都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及时推送民族政策、日常活动、特色服务、展览展示等内容,发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少数民族优秀人物等事迹材料,为推动创建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