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专栏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发布日期:2015-09-21

据媒体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三次组织专题学习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和古代的国家治理等。三次学史,在于总结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和经验,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确定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本土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与办法,避免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制度模式。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往无前。

2013年6月,在第二次党史国史专题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好党史国史是事业发展前进的必修课,而且必须修好。同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强调要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


(一)



把历史同“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连在一起,过去没有过。这里讲的“一个民族”,从小角度看,可以是汉族,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少数民族;从大视野观察,当然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总体的称号,中国的疆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既体现多民族的多元发展,又凸显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体共性,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决定的。独特文化传统,体现各民族共同的创造延衍;独特历史命运,体现各民族共同的兴衰存亡;独特基本国情,体现各民族共同的生死相依。中国的繁荣发展道路,脱离不了这三个“独特”建构的历史与现实框架。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始终是决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中华民族真正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

2014年10月,中央政治局第三次学习古代国家理政的经验教训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把古代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的理政方针作为重要议题,希望大家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要十分珍惜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把这个传统作为一种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来加以弘扬光大。

中央顶层设计读史研史,以史鉴今,已率先垂范,一以贯之。那么,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读史用史,从历史走向的正反得失这面镜子中,知兴衰、明得失、走正道、敢担当,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视为自己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来。

由是,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五年教育培训干部规划(2013~2017)。《规划》把“治国先治吏”的理念浓缩为主体明确、责任清楚、管理到位、落实到人的硬功夫,有两点很突出:

一是规定2015年前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制度,全国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授课。这是针对国家精英进行再教育的有效举措,可以说是党史教育上的全新突破。称职的领导者,不能身在其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既要学识有佳、了解中外、通古达今,还要品德兼优、诲人先诲己。

上讲台授课,自然离不开讲党史国史。讲党史,就是讲清楚党领导各族人民历经奋斗、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发展道路,证明党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办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讲国史,首先要明白秦、汉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开端,中间几度发生分裂对峙,都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不是中国同外国之争,不会因为政权的更迭而改变中国的性质,中国还是中国。每次分裂过后,又再度得到统一,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最后形成稳定、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延衍至今。明白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境内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源远流长、不可分割的血缘姻亲关系,加深对“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的认识,更有力地铲除大汉族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滋生的土壤。这样才能把准中国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的脉络体系,把“两史”讲好讲活讲深讲透。

二是规定2017年前实现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在线学习,选拔中青年干部要看培训表现。这是对汉族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要求。实现中国梦理所当然依靠全国人民一起努力,更要靠各民族干部同心同德。当下民族干部队伍的科学水平、理论素质、历史知识、文化修养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少数民族干部在这方面的总体能力更加欠缺,急需着力打造培养。换句话说,就是要另开“小灶”,多补充些营养,让他们互相手牵手,向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更好”和“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目标大踏步前进。只有大批忠于党和国家,与群众心连心,顾大局、讲奉献、靠得住、有本事、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构筑起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长城,建设文明、进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可靠保障。


(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昨天。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都需要用历史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以前走过的路对不对、做过的事错不错,哪条路走对了,哪件事做错了。好好总结经验,领教受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国家、民族和家庭、个人都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现实。

由此标生了一个怎样认识史实与史观的问题。史实属于历史资料,是死的东西;史观属人的观点,是活的理念。用活的理念诠释死的东西,不能脱离国情,即历史国情、现实国情、未来国情。如何处理好这“三情”的关系,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日每时都有各种不同的事情发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不足为奇。但生活要求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属性,必须求同存异,保持一个基本共识。如果总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端,互相掣肘,就会乱套,什么事都做不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犯国法规矩的行为是断不可取的。这是我们一贯要坚守的原则。

然而,当今一些人文学者对某些引起普遍关注的历史问题不愿正视,容易误导。略举几许例证: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说,文天祥被蒙古人捉住,不屈服野蛮蒙古,成为中国人精神的代表——此话言不符实。某作家言“元朝是异族统治,不算数”——此话信口开河。某报登载的文章,把“抗元”提到“挽救国家危亡”来看待——此话危言耸听。某史学家认为,如果不是清军统一中国,而是南明光复或者李自成问鼎天下,中国的发展肯定比清朝强很多。他认为康雍乾盛世是吹捧出来的——此话主观臆断。

⋯⋯诸如此类,谬误多矣。这些言论从轻处讲是大汉族主义意识的显露,从重处讲是“五胡乱华论”、“长城边界论”、“异民族统治中国论”的翻版,不值一驳。众所周知,元、清在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中早已列为正统,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者、参与者、互动者。更何况,元、清的后裔蒙古族、满族亘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

当今,我们欣逢民族大团结、发展共大道的最好时代,56个兄弟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三)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不当李自成”的警示,告诫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必须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不能重犯李自成勃然兴起、突然灭亡的致命错误。他强调,共产党人一定要有忧党、忧国、忧民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忧患者图强能得以生存、安乐者怠惰易致人于死的古训,增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以身作则,最大程度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往一处聚、道往一处奔,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合力就是团结。这个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的完整,要靠各民族大团结来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平台,建立在平等互助友爱和谐、反对压迫歧视排挤分裂的基础上。基础厚实,平台才稳固。

为此,国家必须制订一项针对各民族青少年教育培养的长远规划,把“四个认同”、“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的理念以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编入国家通用的汉语文以及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少数民族语种的幼儿园、大中小学教材,让各民族后代从小就接受中国历史文化观的正面教育,不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把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