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广西大庆
全面小康新征程 八桂大地新气象——《中国民族》杂志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
发布日期:2019-05-07

奋进一甲子,壮美新广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来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本刊记者:鹿书记,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鹿心社:感谢民族团结杂志社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艰苦拼搏、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日之广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正阔步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由低收入阶段向总体中等收入阶段的历史性转变。2017年,广西生产总值20396.25亿元,是1958年的832倍,翻了9.7番,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5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7位;财政收入2604.32亿元,与1958年相比增长558倍,年均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99.11亿元,比1958年翻了12.5番,年均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1958年的51.8:27.7:20.5,调整为2017年的14.2:45.6:40.2,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的跃迁;城镇化率从1958年的9.47%提高到2017年的49.21%。


二是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好局面更加巩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发展,基层群众自治日益规范。依法治桂迈出坚实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社会法治理念明显增强。6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广西民族关系的生动写照。


三是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杜丽群、莫振高、骆春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2%。刘三姐文化风靡全球,广西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扩展名录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碧海丝路》《妈勒访天边》进入文化部“中华风韵”项目,“壮族三月三”成为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是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5倍和94倍,年均名义增长12.7%、12.4%。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3.2%,比1980年的57.3%下降2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2%,比1980年的63.5%下降31.3个百分点。全区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10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70%降至5.7%。在国家组织开展的2016年、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广西连续两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在国家组织开展的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中,广西是4个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的省份之一。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全国首创普惠办园机制,率先成为实现国家“两基”目标的民族自治区。2017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分别达1805.94万人、5173.29万人、302.13万人、388.79万人、338.58万人,19.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3.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4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昂首迈进。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山青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实施生态经济十大工程,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广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8.5%,高出全国10.5个百分点。国家“水十条”考核地表水水质优良比率为96.2%,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为91.3%,均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31%,居全国第三位;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防护林面积达到7000多万亩,珠江防护林建设县数、建设任务、重点项目任务均居全国第一位;沿海红树林面积13.17万亩,居全国第二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均居全国第三位,为维护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生态安全、保障粤港澳地区用水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


本刊记者: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这几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并研究、同步推进。”广西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保脱贫攻坚、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这三项工作有机统一,助推广西各项事业发展的?


鹿心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着眼于广西脱贫攻坚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立足于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这一最大区情,把脱贫攻坚、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三项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对我们做好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脱贫攻坚、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聚焦少数民族聚居深度贫困地区、边境贫困地区,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强化财政投入和项目、金融、建设用地支持,确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部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时,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注重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注重通过脱贫攻坚来推进各民族共享发展,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边境地区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中,大力扶持44个沿边乡镇建设44个民族团结进步屯,积极改善边境一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边境地区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让“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构建“警—军—地—企—商—学”基层党建协同联动新模式和边境社会治安防控“六大体系”,提升边境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捣乱破坏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为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为确保三项工作有机统一,我们把脱贫攻坚、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有关方面参与、社会各界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民族工作委员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都把民族、扶贫和公安工作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让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着力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第一职责,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最高利益,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不断谱写祖国南疆繁荣稳定新篇章。


广西推进脱贫攻坚、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欢迎包括民族团结杂志社在内的各方媒体对广西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客观反映存在问题和困难,助力富民兴桂事业发展。



本刊记者:作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践行地,广西近年来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成效十分显著。那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工作实践中,有哪些民族工作的“广西经验”值得分享?


鹿心社:感谢你们对广西民族工作的肯定。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自觉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政治责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推动各族党员干部一起管理民族事务,带动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一是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弘扬“各族人民一家亲”好传统,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同进步的思想共识。特别是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比如,广西民族大学自建校起就在全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公共必修课,组织学生撰写民族观、祖国观教育大型丛书(共124册),展现了各族学子“爱国、开放、创新、和谐”的精神风貌。持之以恒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重发挥壮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功能,大力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文化惠民工程、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程、少数民族文化图书精品工程等,加强民族文化精品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架起促进民心相通、增强民族团结的桥梁。


二是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广普通话、鼓励族际语言互通,让各族干部群众沟通无障碍。保护婚姻自由,让各族人民亲如一家。60年来,广西各民族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住一个村、同读一个班、同组一个家、同过一个节,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在八桂大地蔚然成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有127.82万个,多民族一家的和谐画面在广西随处可见。比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壮寨一户11口人的农家,四世同堂,共有壮、汉、瑶、苗、侗5个民族,成为民族团结的佳话。


三是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千方百计解决边境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将陆地边境范围的农村居民、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城镇无工作单位居民纳入边民生活补助范围,不断夯实边境地区发展基础,提高边民生活水平,让边境各族群众安心守边、齐心固边。结合边境地区实际实施“国旗工程”,从边境一线、海疆一线逐步向内陆延伸,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各族群众爱国热情,构筑起爱国固边的强大防线。


四是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结合广西实际,积极创新民族工作方式方法,在全国率先形成以“五个三”为标志的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即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等三大基础,构筑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组织防线等三道防线,建设从事民族工作的高素质民族工作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支撑民族工作决策的专家顾问队伍等三支队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群众工作、争先创优工作等三项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民族关系正确协调机制等三个机制,全面激发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机制活力。


本刊记者:进入新时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新定位、新要求,广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开展民族工作等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作为?


鹿心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谆谆嘱托,是广西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任务。多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今年9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又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决定》。我们将坚持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创新民族工作,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更高水平。


一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和谐壮乡•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教育,持之以恒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


二是紧扣民生抓发展,不断提高壮乡人民生活水平。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制定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认真研究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逐步缩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使全区各族群众逐步享有比较均等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大力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加快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加强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鼓励和扶持反映少数民族现代文明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对少数民族出版物等出台特殊支持政策。加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重点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经典、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让各族人民在欢乐祥和的节庆活动中增进友谊、促进团结。


四是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广西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优良传统,精心呵护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突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优质贴心服务,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大力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扎实抓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大农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的推普工作力度,着力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语言桥梁。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制度,多走动、多沟通、多了解信息,在政治上尊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切实发挥好他们资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大力建设网络新平台,坚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把网络建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网。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影响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根本保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富民兴桂全过程和民族团结工作各方面。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的衡量标准,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配齐配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民族工作专业队伍。


今年12月,我们将集中举办一系列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纪念活动,诚挚邀请国内外朋友和新闻媒体记者到广西参观交流和采风采访,体验壮乡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发展成就。


(责编  刘雅)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