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广西大庆
南岭民族走廊·茶船古道
发布日期:2019-05-07

 在广西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内,馆长李晓明教授正仔细地给一件瑶族工艺品加固、打磨、抛光,扬起的木屑染白了他的头发,他却全然不觉。“10年前有一次目睹数十册民间手抄文献被烧毁,让我决心放弃原来的研究课题,开始从事广西多样性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工作。”李晓明回忆说。看着一件件古物在自己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就会兴奋地忘了时间,经常工作到凌晨。


 研究广西多样性民族文化,离不开“南岭民族走廊”这一地理概念。翻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交界处有一系列由北向东平行的山岭和山地,其中以大庾岭、骑田岭、都厐岭、萌渚岭、越城岭五岭最为有名,史称南岭。这条南北宽约330多公里,东西长约1000多公里的区域,自西向东包括云南东部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东南,湖南的郴州、永州、怀化、邵阳,江西的赣州,广西的桂林、贺州、梧州、桂北、桂西北,广东的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福建的西部等广大地区。这里既生活着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着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畲族等民族。从民族迁徙的视角来看,这里还曾是汉、回、满、彝、仡佬等民族南下、北上的通衢要道,是沟通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民族走廊”。 


 上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从民族学的角度提出走廊与板块学说。他认为,民族板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接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民族走廊具有相对的流动性,民族走廊是研究民族互动、交融的一把钥匙。


 “自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扩建岭口古道,开通了一条水陆兼通的‘潇贺古道’,地处‘南岭民族走廊’核心区域的贺州就成为北连潇水、湘江,南接富江、贺江下西江的重要枢纽。在2000多年的开发历史进程中,南来北往的不同民族在这里流动、聚集和定居,使贺州成为古代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地区。”李晓明说。


 为抢救、保护、传承和展示南岭民族走廊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从2007年起开始筹建。10多年间,李晓明带领团队调查走访了300多个村寨,克服各种困难收集民间遗存的历史文化实物,其中收集的清代至民国时期族谱就有133个姓氏756个家族9000余册,民间契约文书2.5万多份,民间手抄文献4000多部,碑刻拓片400多方,目前共采集到各民族文化实物近4万余件。2012年底,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常规陈列民俗物品、民间信仰、度量衡、矿冶钱币、陶瓷、灯具、木雕工艺品、粑印、石雕、契约文书、手抄文献等11个大类展品,是目前广西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正式建成后不久,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在贺州学院挂牌,由李晓明任院长。研究院成立以来,立足“南岭走廊”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与资源优势,瞄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研究前沿,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南岭民族走廊”各民族濒危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宣传展示、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和创新研究,从族群文化、族群关系、族群生态等角度进行田野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已初步形成“南岭走廊世居民族文化人类学”“南岭走廊世居民族民俗学”“南岭走廊乡村社会发展”“南岭走廊民间文学”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队伍。


 “研究历史上形成的三个民族走廊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理解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与其他‘走廊’相比,‘南岭民族走廊’的研究略显薄弱,但这条‘走廊’却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分布较广、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极具研究价值。”李晓明说。


 目前,有学者将“南岭民族走廊”与流域及南中国海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挖掘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事实上,汉代在经略西南时开通了一条“牂牁江(今北盘江)道”,把滇川与贵州连通起来。这条水道更向东延伸,与南盘江合为红河水、合都柳江为黔江、合郁江为浔江、合桂江为西江,然后汇入珠江,到珠三角后合北江、东江,最后流入南海。其流域中的众多水系向北、向南深入南岭的群山崇岭之中,生活于“南岭民族走廊”的一些族群便通过此流域得以到达海南岛及其周边岛屿进入南中国海,甚至延伸到东南亚等地区。在此基础之上,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


 在此流域众多“海路”中,最为闻名的便是“茶船古道”。


2.jpg

           茶船古道上的六堡镇

 

多年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华人收藏的六堡茶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研究者发现大约从清朝起,一条起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附近,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就已十分繁忙。


 每年的产茶季,六堡镇所产的茶叶从当地码头装上一种被称之为“尖头船”的运输船,沿六堡河而下汇集,然后换装大木船,经过如今的广东封开进入浩浩西江,然后抵达香港、澳门,更远则输送至东南亚诸国。“当年大量华南地区华工进入南洋各地,来自故土、具有消暑化湿、养胃功能且可以长期存放的六堡茶,成了华工们的日常必备,之后逐渐引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饮茶风尚。” 广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介绍说。


 通过‘茶船古道’,六堡茶逐渐走出深山,越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从清末到日军侵占东南亚之前,“茶船古道”的茶叶运输极为繁忙,六堡茶成为出口量极大的侨销茶。据1940年《广西年鉴》记载,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已经达到1100吨以上。随着水运地位急剧下降,“茶船古道”渐趋沉寂,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海内外热销,六堡茶这棵千年之树才重开新花。


 如今,承载缕缕茶香的“茶船古道”正从湮没的历史中复活:2011年六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上,六堡茶经过层层品鉴,最终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2016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首个六堡茶国家标准,这是广西茶叶界首个国家标准;2016年12月,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苍梧县申报的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其中。


 为促进六堡茶产业科学发展,梧州市委、市政府早在2008年就编制出台《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成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南。


 近年来,梧州市还组织举办了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六堡茶上海食品节品牌推介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六堡茶的影响力。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全市茶产业发展,并且制定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重点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


 从同年开始,梧州市还设立六堡茶产业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具体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奖励,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截至2017年,全区六堡茶品牌价值已达15.79亿元,年产量1.12万吨,产值超过11亿元。


 昔日的“边销茶”如今一跃成为了“俏销茶”。


 2017年9月,由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广西商务厅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新动能高峰论坛在南宁举办,来自广西的50多个生产企业及国内外200多名经销商和嘉宾到会。


 广西扶贫龙头企业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在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实现订单收入1800万元。天誉茶业与广西友和大健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岭南茶仓南宁区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实现茶叶专业仓储、交易、金融、文化一体化的线上线下交易,联手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打造六堡茶标杆品牌。


3.jpg

          瑶山茶       张小宁/摄

 

目前,天誉茶业共拥有有机种植基地1000亩,成功带动16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六堡茶脱贫致富,2017年全年实现产量50多万公斤。


 如今的六堡镇依然保持着淳朴风貌,人们在“茶船古道”码头瞻迹思古。


(责编:江凌)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