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声声公鸡啼鸣打破了德昂山的宁静,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木碓声、马蹄声、吆喝声、山歌声、泉水声、鸟叫声汇聚在山谷里,背水的、背柴的、背菜的、赶牛的让乡间小道热闹起来了。
太阳暖暖地照在德昂山的每个角落,小桥流水,杨柳婀娜,百花摇曳,露珠儿晶莹剔透,蝴蝶翩翩起舞,鸟雀鸣唱,孔雀开屏成群结队。“神树”(大榕树)独木成林静立于寨头,因庇佑和呵护着德昂人而倍受爱戴。村寨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茶林和竹林中,竹篱小院、原木屋檐偶露一角,错落有致。
每年,春天大地披红挂绿,茶山郁郁葱葱;夏季烈日炎炎,蝉鸣声声;秋天红花黄叶满山,丰收在望;冬季气候温和,雨后云雾缠绕。故土被大自然赋予灵性,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秘诀——这就是我挚爱的故乡德昂山寨。
往昔,德昂人世代生活在深山老林,与世隔绝,食不果腹。解放后,德昂人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改革开放的号角,打破了德昂村寨的沉寂,使德昂族人如同枯萎的禾苗遇到春雨。德昂男子改变观念,女子也不再受腰箍和世俗观念的束缚。他们像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一样,背起行囊迈出大山,踏上了追梦的旅程,进城求学务工,返乡建设家园,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为古老的山寨带来了生机。
揉茶的德昂族妇女
如今的德昂山寨,年年好收成,处处披锦绣。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德昂族聚居村芒颜村,村民年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307.34元增长至2017年底的8600元。全国首个德昂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乡落成。无论哪个村寨,无不是林立的新房已掩映了杆栏式房屋,阿公阿祖遗留的石头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替换,崎岖的山路扩成了公路,汽车运输改变了人背马驮的穷苦;绵麻换成了丝绸,山谷间的歌谣变成了流行歌曲,《达古达楞格莱标》古歌成为德昂族历史的象征,古老美丽的民族服饰添了时尚的元素。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小伙子不再执着于披上袈裟进奘房诵经念佛,也不再以纹身显示勇敢,去讨姑娘青睐;所有的孩子都进了学堂,享受国家三免一补政策。还有呢,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出售土特产品和购物;生病不再寄托于神灵庇佑,而是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
德昂族群众唱敬酒歌
怒江江水长又长,没有德昂人的历史长;
高黎贡山高又高,没有共产党的恩情高;
木棉花开红又红,德昂人的日子比蜜甜!
……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