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响亮口号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庄严承诺,宁夏高等教育正在成为全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动引擎。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西部人才高地。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与自治区同龄的宁夏高等教育事业,至今已走过60年的发展历程。步入新时代,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将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以上,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建设发展,出台《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首次对全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顶层设计。通过实施高校综合办学实力提升工程、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等,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
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与北方民族大学,就是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高校。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宁夏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入选一流学科。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作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办学历史较长、有着良好办学传统的高等学校,宁夏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区域地位。2008年,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自治区政府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将集中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专业,通过重点建设,推动宁夏各高校相关学科分别进入国内一流和西部一流行列。《方案》规划,宁夏大学要率先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西部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宁夏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近年来宁夏高校积极把握发展建设机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缩影。2017年,宁夏大学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实验室通过论证,跻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积极打造科研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高端平台。“国重实验室”紧紧围绕宁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为切入点,创制高性能煤基烯烃工业催化剂,研发煤化工高盐水资源化技术,为自治区和国家能源化工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9月15日,宁夏大学将迎来60年华诞。与自治区同龄的宁夏大学一直秉承“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桃李芬芳,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尤其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自治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民族预科生、外国留学生共2.3万人。
宁夏大学一直把服务区域发展和民族地区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并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各创新要素,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200余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5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4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派出百余名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组建“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
面向未来,宁夏大学认真实施学科统领战略、人才强校战略、质量提高战略、科研创新战略、社会服务战略和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西部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与宁夏大学一样,宁夏医科大学也特别让宁夏人引以为荣。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共建宁夏医科大学的意见》,宁夏医科大学成功获批为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自治区政府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正式跻身“部委省共建”高校行列。
还是这一年,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世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实现自治区高校ESI排名“零”的突破。该校在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自治区重大项目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并首次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高发疾病防治事宜技术研究及示范》的研究工作。2011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57项,其中国家科研项目109项,科研经费达7223.2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
近五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总数达23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2.15亿元,较之“十一五”期间项目总数增长53.39 %。在自治区表彰的2013-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中,共获奖33项,占全区的20.6%,其中一等奖4项,占比达40%。
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附属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宁夏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专家人才荟萃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考试培训职能于一体,是宁夏及周边省区区域性医学中心。
同样诞生于1958年,前身为宁夏医学院的宁夏医科大学,为建设“健康中国”尤其是“健康宁夏”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宁夏大学和宁夏医科大学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国家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属高校,北方民族大学直属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大学。学校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2008 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与特点,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现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民族的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2万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0%。建校以来,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深谙民族文化传统,熟悉民族风俗风情,在民族地区安心工作,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捍卫者。
在着力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学校积极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合作办学机制,加大校地校企合作步伐,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大学使命和价值回归。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46项,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北方语言研究、生态移民及精准扶贫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在国家民委的支持下举办了援助中亚青年汉语培训班,并加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著41项合作协议。
近年来,学校发展提质增速。201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经验推广高校。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百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称号。2018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民族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责编 吴迪)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