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太阳照在汤河川上——北京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侧记
发布日期:2019-05-07

“山城相隔一路相通,柔水汤河一脉相承”。从北京怀柔市区沿111国道一路向北,穿过古石隧道和汤河口桥,再有10分钟便抵达了长哨营满族乡——怀柔北部山区的交通枢纽。


在富饶的汤河川上,满族和汉族等世代杂居,民族团结传统由来已久。长哨营满族乡共24个行政村,其中满族村15个,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2.7%。2018年10月,长哨营满族乡荣获“第八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12.jpg

        晨光中的西沟村


山区小学有别样风采


“诰尔子孙,戒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 初冬时节,走进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长哨营小学),教学楼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学生们正在背诵《彭氏家训》。学校将家训内容放进书本,融入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影响家长,共同传承好家风。


长哨营小学是一个以满族、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山区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4%,有着78年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开设满族文化系列课程,让《满族风情》《满族剪纸》等校本教材进入课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是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要把学校的民族特色打造和传承好,更要让孩子们喜爱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校长张建新表示,学校通过设置教学课程、打造校园文化和组织文艺活动“三个抓手”,来深入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教学楼一楼,学生们亲手做的满族剪纸摆满了走廊,奇思妙想,形态各异。每走进一间教室,记者都能发现一番新天地:百度AI小站、舞蹈室、劳技室、Ipad室、天象厅……“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正在逐步跟上市区的水平,尽力为学生们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张建新说。


走进学生宿舍,很快能感受到学校的贴心、用心。男生宿舍是淡蓝色装饰风格,女生宿舍为淡粉色装饰风格,宿舍里张贴着不同民族的简介,门口用满族“阿哥”“格格”的形象分别进行性别提示。“既为孩子们打造了温馨的生活环境,也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分管学生生活的老师表示。


因为是山区学校,长哨营小学的“民族文化长廊”与别处相比更显特别。过去,学校后山杂草丛生,无人问津。2015年,学校决心沿山修建栈道,在栈道的两侧设置56个民族的简介知识,将其打造为民族文化长廊。如今,后山成为了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一放学就有学生三五成群的跑来,一边爬山锻炼,一边互相比赛,看谁知道的民族知识多。天气好时,学校老师也会直接将课堂“搬”到长廊里来。


每年秋天,学校的趣味运动会都会如期而至。跳杨木杆、踢毽子、夹包、滚铁环、二魁摔跤……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总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并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许多孩子都因此爱上体育,夹包更是我们的传统强项!”对此,体育老师王强有些自豪。


在前不久闭幕的北京市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长哨营小学获得了夹包项目女子团体、男子个人一等奖,男子团体和个人、女子个人二等奖,以及杨木杆舞项目团体第三。这样的好成绩,愈发坚定了学校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信心。


“向善、向上、向新”的学校精神让校园更美好,也让各族学生尽情享受着他们无忧、充实、健康的少年时光。


老西沟展现新风貌


如果在长哨营满族乡问起哪个村变化最大,干部群众都会给出同一个答案——老西沟村。这个距乡政府仅5分钟车程的小村庄,生活着满族、汉族共136户、361人,村里有不少多民族家庭,是名副其实的满汉一家亲。


9.jpg

        老西沟村浮雕墙  


还未走进村庄,我们便被村口巨大的铜墙浮雕吸引住了。2017年10月浮雕墙一建成,便成为了老西沟村的标志性建筑物。沿着水泥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整齐堆放的木桩和沙石,还有往返忙碌的工程车辆,老西沟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村党支部书记张国齐介绍说“你们看,这户人家的老人瘫倒在床,儿女悉心照料,非常孝顺。”得益于北京市、怀柔区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今年以来,村支两委班子为家家户户的外墙都量身定制了浮雕画,诠释孝道的中华美德浮雕画就安排在了这家的外墙上。


“大家来了我们村,知道这家儿女孝顺,那个家庭幸福和睦,这个村能不好么!”聊起村里事,年过六旬的张国齐依然激情澎湃。“乡亲们之间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好氛围,哪里还会不团结!”


老西沟村的党建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村里有4个解放前的老党员,其中最年长的已90岁高龄,8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10个。只要接到通知,老党员们都会拄着拐杖,甚至坐着轮椅聚集到村支部开会。


“我们村的党员有凝聚力,每月第一个周日召开党员大会,年轻党员都会从市区赶回来,特别给力!”张国齐欣慰地说。当天,村里的年轻党员会自发组织到老党员和孤寡老人家里收拾卫生、烧火做饭,邻里互助,团结和睦。


如今在老西沟村,村容村貌的变化显而易见,基层村民自治也展现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新风貌。


提到村里变化,大家都对张国齐竖起了大拇指。三年前,张国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随即牵头打造了老西沟村大石门外景拍摄基地。村里有好风气,产业发展也不能落下。“只要有剧组来拍摄基地,安排吃住、做群演都能为村民创收,还能帮助低收入户脱贫。”提到未来发展,张国齐信心满满。目前,老西沟村已建民俗客栈3户,预期建设13户,日接待能力将达到100人以上。未来依托影视拍摄基地,老西沟村“以影视促发展”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开阔。


“八个八旗”助力乡村振兴


走在长哨营村的八旗古街上,商铺林立,古色古香。每到旅游旺季,这里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八旗古街正是长哨营打造的“八个八旗”品牌之一。


2016年以来,长哨营“八个八旗”(即八旗新村、八旗古街、八旗彩田、八旗大集、八旗大营、八旗秀水、八旗驿站、八旗庄园)项目陆续启动,进一步突出了当地“满乡古韵、满乡之旅”的发展特色。


“满族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用它推动乡域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父老乡亲奔小康!”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乡长张久敏介绍说,过去十多年来,每到农历端午节,长哨营满族乡都会联合其他乡镇举办满族风情节。尝小吃、观秀水、逛古街、赶大集,以“八旗文化体验之旅”为主题的文旅活动吸引了京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风情节期间,热闹的“八旗大集”上,所有摊位都会被占满,卖小吃的,卖剪纸的,卖布糊画的……连“大集”外的马路边都是游客;沿汤河而建的“八旗秀水”经典正展现着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成为人们郊游、垂钓、摄影的好去处;最热闹的当属满族婚礼,报名参加的新人身着满族传统服饰,跨火盆、拜天地,约定终生,完成一场原汁原味的传统婚礼仪式,别有一番乐趣。


特色的满族文化为长哨营满族乡积攒了人气,而乡里远近闻名的“首都文明村”——西沟村则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10.jpg

        风情节上的满族传统婚礼


车刚行到西沟村村口,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进入眼帘,紧接着是一大片正在整修的土地。路边,三两个老人正晒着太阳聊天,一台拖拉机驶过,车后座的妇女回头朝他们微笑,以示问候。


“温室大棚是村里统一流转承包给公司的,还在整修的地准备开春就种上景观作物了。”村党支部书记彭明坤解释道。西沟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好。在村里,坡地里种上了果树,树下种上了药材油牡丹,田地里正在打造农业景观。不久的将来,立体景观农业与民俗旅游相结合,“西沟村的竞争优势一定会更加明显!”


西沟村的发展起步早,201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就已超过两万元。钱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建设也不能落下。村妇女主任彭美云介绍说,乡政府给24个村都配备了文化室,村民们闲暇时可以到文化室看书、看电影、参加文化活动。


彭桂英自己也是村文艺队队员,几乎每天都会到村广场上跳广场舞、练习满族舞蹈。“我们还经常参加乡里、区里的演出哩!”聊起文艺队,彭桂英很是自豪。“现在年轻人也都爱回家来看看,村里空气好、风景美、有人气,谁会不愿意回来呢!”如今,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在市区工作,每到节假日大家都喜欢领着朋友回村游玩。

 

京北柔水,汤河流长。悠悠汤河水见证着长哨营满族乡欣欣向荣的当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着勃勃生机。太阳照常升起,温暖着冬天的山乡人……



(本文为大连民族大学新闻系学生实习实践作品  指导老师:龙慧蕊)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