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鄂伦春人民永远心向党——访全国人大代表代喜院
发布日期:2019-05-06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补齐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这让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主任代喜院感到十分振奋,“这说明党和国家对我们边疆民族地区、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极其重视”。


鄂伦春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全国仅有8000多人,世代生活在东北大小兴安岭森林地带,是传统的狩猎民族。过去,鄂伦春族居无定所,每到冬季,只能在临时住所“斜仁柱”外面裹上兽皮以抵抗恶劣的天气。“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呀打不尽……”一首《鄂伦春小唱》,是鄂伦春族人民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


1951年4月,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鄂伦春自治旗成立,成为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1996年,鄂伦春族响应国家号召,放下猎枪,到山下定居,发展传统手工艺和林下种植业,如今已完全融入了现代生活。


“党和国家给了鄂伦春族好生活,也给了我们平等发展的权利,我能够作为唯一的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鄂伦春族始终心向中国共产党,心系祖国的繁荣发展。”代喜院坚定地说。


“鄂伦春人民心向党,过去在革命战争时期也是如此。”代喜院告诉记者,鄂伦春自治旗的诺敏镇正在规划打造红色记忆博物馆,让更多的鄂伦春人了解本民族的红色历史。鄂伦春族熟悉大兴安岭的地势地形,擅长使用猎枪。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得到了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支持,鄂伦春族中还涌现出了大批抗战英雄。


这次上会,代喜院还带来了关于保护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的4个建议。“当年先辈们放下猎枪走出了大小兴安岭,但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兽皮文化和桦树皮文化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这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自治旗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我们用好用活这些资源,助力鄂伦春旗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