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我们共有中国这个家园;
我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我们共享中华儿女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创作的一首名为《我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的诗歌节选,字里行间能读懂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
从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少年到著名民族文化学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到中国文联,再到中国作家协会,白庚胜不曾离开文化研究的领域,他从人类的情感、民族的情怀、世界的眼光观察研究民族文化。
白庚胜坚信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研究要创新发展。“我希望用我的双脚丈量祖国的国土。”这是白庚胜的心愿,全国2800多个县,他已经走过了超过2000个。
多年来的深入调研,让白庚胜接触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越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采访中,白庚胜总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他对如何正确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他谈到的“高频词汇”。他表示,对各民族文化的研究和认识越深入,越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深入研究,我们就越会发现各民族的共同点越多。中华文化不是某个单一民族的文化,而是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白庚胜的家乡云南丽江,是我国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区。历史上,纳西族因生活在茶马古道与古丝绸之路的连接地带而繁荣,纳西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发展。“茶马古道、丝路文明带给我们曾经的辉煌,如今我们更不能困守古城。”白庚胜曾对丽江的文化保护提出建议:一方面要将过去的文化基因完整保留下来,进行透彻认识;另一方面要放眼全国和世界,用高、精、尖的技术与最先进的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形式、文化产品。
生于1957年的白庚胜,一直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这代人有很深的家国情怀。我是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纳西族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出国留学,最后回到祖国,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能参与、见证新中国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能够参与、见证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伟业,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白庚胜说。
(责编 牛志男)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