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湖南:“3+5”模式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探新路
发布日期:2016-02-22

德夯鼓文化节 (5).jpg

夯鼓文化节


221.jpg

马桑树儿搭灯台


中国土家第一村捞车河举办湘鄂边区龙舟赛.JPG
中国土家第一村捞车河举办湘鄂边区龙舟赛

  

  近年来,湖南省民宗委积极探索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途径,大力推行“3+5”模式,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建设管理,促进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3+5”模式的核心内容为 : 省、市、县三级联创共建,五年之内实现“5 个一”目标,即建好一支文艺队伍、一个展演场所、一批传承项目、一项特色产业、一座标志性建筑。

  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近两年来,湖南省民宗委重新确定了 7 个省级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包括凤凰县落潮井乡勾良村、麻阳县谭家乡楠木桥村、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永定区罗水乡罗水村、保靖县普戎镇亨章村、新晃县中寨镇中寨村。同时,还设立了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通道县独坡乡、城步县儒林镇清溪村、江华县沱江镇第一小学、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 8 个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推行“3+5”模式以来,各级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较好地发挥了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示范基地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保护、 发展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推行 “3+5” 建设管理模式, 取得了 4 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创建省级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传承示范基地以来,各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协作,科学规划,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民族文物、建筑、古籍的保护力度,如凤凰县制订了《凤凰县落潮井乡勾良村 2013-2017 年民族文化工作规划》 ,将苗族博物馆、苗族“六月六”山歌节歌场的修缮以及苗族歌舞、服饰的挖掘整理纳入了 5 年工作重点 ;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立足于厚重的民俗文化底蕴,先后组织规划建设和水利部门对黄家勾蓝瑶寨古建筑群进行了测绘,聘请专家对黄家村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并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 300 多万元,修缮古民居 46 座,维修重建风雨桥、古门楼、古凉亭、古戏台等代表性古建筑 16 处,修缮古巷道300 米 ; 新晃中寨乡启动侗家亮丽工程,投资 120 万元对侗族老街进行了改造 ; 桑植县投入资金 50 多万元,对芙蓉桥镇喜洲街及主街道原 30 户民居按白族风格进行了改造。

  二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各地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逐步完善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机制,如隆回县制订了《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评定奖励暂行办法》 ,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按 1000 元 / 月发放补贴,市、县级传承人按 600 元 / 月发放补贴 ; 崇木凼村自发评选 10 名传承人 , 按照政策标准发放补助津贴,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 ; 江永县黄家村投资建设民俗文化传习馆,抢救保护传承濒临灭绝的勾蓝瑶文化; 凤凰县勾良村组建“阿雅”苗族特色表演队, 以表演的形式保护传承“上刀山” 、 “下火海”以及花鼓、木叶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 通道县独坡乡组建“卜宽文化艺术团” ,吸引一批喜爱侗族文化的青年学生参与侗族文化学习研究和文艺展演 ; 城步县清溪村举办苗族歌舞、苗族服饰培训班,培训人员 400 多人次 ; 江华县沱江一小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基础教育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三是少数民族文化设施不断改善。推行 “3+5” 模式以来,各级不断加大投入,支持联系点和示范基地加强文化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如江华县筹资为沱江一小添置 500 个长鼓和 500 套瑶族服装 ; 隆回县崇木凼村建立了花瑶挑花传习所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江炭花舞”传习所 ; 麻阳县楠木桥村投入 200 余万元完成了苗族特色观光亭、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民族文化广场、生态观光休闲长廊、农家书屋等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 龙山县投资50 多万元在捞车河村新建了土家族苗族民间民俗表演广场和土家族民俗展览馆 ; 保靖县在亨章村建造了别具一格的大型土家打镏子塑像,新建了土家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场 ;永定区拟投资 300 多万元在罗水乡罗水村规划建设土家族茅古斯表演广场。目前,各传承示范基地和联系点基本上都拥有一个设备完善的民族文化展演场所,使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示交流。

  四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初见成效。全省按照“3+5”模式,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通道独坡乡在侗锦传承培训中突出对侗锦的创新意识、创意设计讲解,邀请省高校专家及国家侗锦技艺传承人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培训妇女织锦能手 100 多人 ; 新晃县中寨乡将侗锦、芦笙文化与产业经济相结合的创新展销模式,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吉首市德夯村先后整理推出 “苗家作客” 、 “苗家跳歌晚会” 、“钢火烧龙”等参与性和观赏性强的民俗节目,带动了德夯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人均收入超过 4000 元;永顺县双凤村兴建了“土家第一村”寨门,修复了传统碾坊,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接待旅馆 ; 龙山县捞车河村加强古寨村落的整体保护,建设了土家风雨桥等文化景观和旅游设施,发展土家织锦产业,家家有织机,户户有织女,户均织锦收入达到了 1.5 万元。慕名前来捞车河村旅游探奇的游客越来越多,2014 年,接待游客 11.5 万人次 ; 永定区罗水乡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其倾力打造的“土家山庄”开门迎客以来,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年接待游客 5万人(次) 。

  下一步,湖南省民宗委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抓好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传承示范基地建设 :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和传承示范基地的指导管理,按照《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和省级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点管理办法》 ,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二是进一步引导市、县两级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和联系点的资金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五年之内实现“5 个一”目标。三是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类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族职业院校、民族文艺团体、民族手工艺企业等单位创办省级、市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进一步增强基地的示范带动能力。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