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漫话民族文化创意产业
发布日期:2021-01-22

(一)


知乎上有一条关于传统文化的热议:“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高赞回答:“年轻人并非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不喜欢用陈腐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大胆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解读,并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4中国畲族服饰大赛金奖_副本.jpg

浙江畲凤文化有限公司  供图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各国传统文化产业纷纷遭遇重创。美国百老汇破天荒停演1个月,大都会博物馆宣布关闭至7月,欧洲三大艺术节全部取消。在国内,春节档影片纷纷下档,各地文博场馆接连“闭馆”。在线下文创产业处境堪忧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创产业却迎来了加速甚至爆发式增长。仅2020年春节期间,游戏《王者荣耀》峰值DAU(日活跃用户)最高达到了1.5亿;而由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数字文创《奇迹暖暖》手游,通过网络虚拟打造传统春节活动,营造节日氛围,让受疫情影响宅家多日的游戏玩家们度过了一个“线上传统文化年”。


这样的对比反映出一个现象,在以数字文创产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新文创时代”,传统文化并未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相反,它以一种新业态的形式异常活跃在“云端”,让资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新的商业价值。


我国历史悠久,集56个民族文化之大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


那些源远流长、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记忆,承载着56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出56个民族的心理特质和审美偏好,凝聚着56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映照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美美与共,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优势。世纪之交,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由西方传入中国,迅速与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并在随后的20年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与时俱进,在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同时,也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二)


2018年2月,有一个中国品牌登上了美国纽约时装周的舞台。跟其他走高端定制路线的中国时装不同,它做了件“简单粗暴”的事情——把“中国李宁”4个汉字绣在了胸前,方方正正,格外醒目。


这条新闻,很快上了热搜榜。疯狂转发的大多数是90后,他们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李宁是何许人也,只是单纯地觉得:胸前那四四方方的汉字“中国李宁”太酷了!很快,“中国李宁”便吸粉无数,成为90后年轻群体必“拜”的国产潮牌。


与“中国李宁”一样受追捧的“超级IP”,还有今年600岁的北京故宫。从文具、服饰、彩妆到咖啡厅、动漫、手游……依托文化资源和跨界合作,故宫的文创版图不断扩张,其产品的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亿元。


不难发现,“中国李宁”和北京故宫在文创领域的成功具有某种共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李宁”携带的具有高标识性的中国元素契合了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而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宫殿,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的伟大工程,故宫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璀璨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境下,故宫的文化IP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故其一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就迅速引起消费者文化心理上的家国情感共鸣,从而带来深刻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团结进步(蓝)咖啡杯1_副本.jpg

团结进步(蓝)咖啡杯(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作品)


放眼全球,将本民族兼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统文化IP经过创新设计后植入到本土文化产业中,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2017年,美国迪士尼凭借电影以及相关文创延伸产业产值达到551.37亿美元(约合3785亿元人民币)。2018年,日本熊本县吉祥物、憨态可掬的熊本熊的相关商品年销售额达到1400亿日元(约合88亿元人民币)……在文化迸发出越来越耀眼的经济力量的同时,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介入文化再生产,文化在市场巨大的刺激与促动下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产出。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加速度生产中,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迎来了 “黄金时代”。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它先是以一种惊艳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并迅速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的稀缺资源,被嗅觉敏锐的资本和市场“捕获”。在提倡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价值的凸显和再发现,不仅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机遇,更为自身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9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依托彝绣产业,实现了2亿元的年产值。很多外出打工的绣娘纷纷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实现脱贫的同时,重拾祖辈留下的传统技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聚焦本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了300多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创品牌,文创产业年产值达8.64亿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先后投入近4亿元扶持近300多个文创企业和项目,其中绝大多数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


……


文化为产业赋魂,产业为文化赋能。民族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是赋予这些文创产品不竭生命力的“母体”和源头:我们的视线往往注目于那些大江大河或者更为宽阔的海洋,却忘记了它们的本源。也许它们只是涓涓细流,甚至隐藏于崇山峻岭。但它们却如同种子,是一切得以生长的基因和源头。


(三)


寻找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源头,让文创产品拥有灵魂,很多人在行动。


40年来,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古老的檀雕技艺,并由此享誉海内外。如今,她的后代又开发出故宫紫檀护肤品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使紫檀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jpg

故宫紫檀香具(中国紫檀博物馆作品)


30年来,李蓉丽多次深入云南民族地区收集非遗作品、调研民族文化,遵循“根在传统、源于民族、创造时尚”的设计理念,她把文创产品带到了外交部全球推介会上。


15年来,夏华带领依文·中国手工坊在民族地区打造了近30座手工艺博物馆,搭建了拥有8000多位绣娘、5000多个各民族刺绣纹样的中国手工坊数据库。不仅如此,通过在大都市举办“深山集市”活动,依文·中国手工坊已帮助上万名手工艺者通过劳动技艺脱贫。


……


在将民族文化发掘、传承并与文创产业结合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方面,文创产品的生命力要求其具备高辨识度且“血统纯正”的文化DNA;另一方面,文创产品的美学属性则需要产品走向生活化大众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恰恰印证了费孝通先生的名言: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四)


每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职责使命。回望来时路,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民族》始终关注和见证着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3L2A6797副本.jpg

苗绣图案鼠标垫(白马时光作品)


通过《相约巴黎:永远是第一次》(2003年第11期),我们参与了“多彩中华”文化品牌诞生的过程,在随后的10多年里,它茁壮成长为国家民委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当苗绣遇见爱马仕》(2012年第9期),我们见证了贵州“苗疆故事”品牌与爱马仕的合作,也分别在去年和今年为“苗疆故事”两次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点赞;通过《苏德巴特尔的神秘世界》(2016年第3期),我们走进了蒙古族插画家苏德巴特尔的人生,也将他创意无限的文创作品推荐给了各族读者;通过《藏地青年新创客》(2018年第8期),我们看见年轻的藏族创客们意气风发,通过投身文创大潮,不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更带动了父老乡亲共同脱贫致富。


……


本期《特别策划·文创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专题,是《中国民族》在长期关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的一次聚焦。我们所关注的是,在全球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交融与产业转型、市场拓展以及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完美结合?如何让民族文创产业更好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政策解读和对专家学者、文创企业、文创平台、民间文化传承人等的采访,我们将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呈现。


通过我们的讲述,你也许会发现,传承与创新、现代与传统绝非相悖的命题。相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正诠释了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所在——它不仅仅代表过去,也影响现在,更关乎未来。若干年后,当代、现代都变成了过去,但我们努力保护和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将会穿透历史的时空,在未来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本刊记者  许鑫

责编:龙慧蕊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