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记者:崔书记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海淀区辖有紫竹院、北太平庄等多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和乡村,还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民族语言翻译局等多个民族工作单位,是北京市民族工作的重点区域。那么,海淀区在社区民族工作方面有着怎样的理念、思路?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崔述强:海淀是全市16个区县中唯一56个民族成份齐全的区,少数民族人口134511人,有市民族工作重点街道3个、重点社区5个、少数民族村1个。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属地民族单位多的资源优势,群策群力,以加强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树立民族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区民族工作,使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体育、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社区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涌现出了梅园社区居委会、红联北村社区居委会、火器营满族文化站等一批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牢固树立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促进了民族团结,营造了良好的民族工作氛围。
第一、完善一项机制,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区委区政府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入手,1993年在全市率先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25个职能部门参加,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同时吸纳了驻区11所高校和民族工作单位作为联络员单位,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区的民族工作,并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领域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民族工作。
第二、围绕一条主线,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海淀有线电视台、海淀报、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民族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大力推介社区民族工作经验,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引导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每年举办全区民族工作专职、兼职干部和社区居委会基层干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培训班。近5年来,共培训民族工作干部6000多人次,下发宣传材料14000多份。以“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社区巡展活动,受到各族群众欢迎。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到社区民族工作中。不断加大指导力度,坚持开展民族团结大家庭和民族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扩大了民族工作重点社区队伍。培育出了马华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09年召开了海淀区第六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表彰先进集体40人、先进个人159人;2013年,在首都第七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上,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等9个集体和17名个人获得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14年,我区3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组织爱心捐助,开展手足相亲的助困帮扶活动。通过街道、社区建立了海淀区少数民族享受城市低保金人员数据库,设立每年10万元的助困基金,用于帮助少数民族困难群体。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号召各宗教团体,动员少数民族企业家,组织了海淀区民族宗教爱心捐助活动。8年来,捐款近百万元,帮助在海淀区上学的少数民族困难大(中)学生1388人次。
第三、夯实一个基础,切实加强社区民族工作
建立民族工作重点街道干部、社区主任联席工作会制度,加强了社区民族工作队伍的建设,民族工作重点社区成立社区民族工作小组,指导社区民族工作的开展。积极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活动。如:民族政策法规进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社区的比赛活动,民族文化夏日广场的表演活动,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户的送温暖活动。近年来,各民族工作重点社区纷纷主打民族特色品牌,不断拓展民族文化内涵,以少数民族志愿者、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服务活动。梅园社区组建回民志愿者服务队,提出“服务社区居民,践行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区”的口号,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为少数民族居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火器营社区利用暑期为中小学生举办“从娃娃抓起,讲满族历史,传民族文化”的讲故事活动;树村社区在金顶妙峰山春季庙会上,组织社区“小车会”50多人参加走会活动。
加大对民族工作重点社区的扶持,加强民族工作重点社区的建设。设立了社区民族工作专项经费,为民族工作重点社区添置了数码照相机、宣传橱窗、民族文化图书,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社区建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马甸玉兰园社区建立少数民族便民服务站,帮助火器营社区恢复满族文化站。
记者:长期以来,海淀区的城市民族工作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想必您对此感触十分深切,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体会。
崔述强:海淀区是全市民族成份最齐全的区,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是统一的多民族祖国大家庭的缩影。多年来,我们本着“宣传引导,依法管理、维护团结、促进和谐”的宗旨,积极践行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尤其是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着力增强各民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
2007年,我区北京农大附中承办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包括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东乡、俄罗斯、柯尔克孜、塔吉克、满、汉等11个民族的332名新疆学生在该校就读。学校努力把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团队活动等有机整合起来,逐步在学校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用大爱维系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积极构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民族关系。根据新疆班学生的特点,编写了《汉语文》、《常识与实践》等专用教材,努力通过课堂主渠道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社会各界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新疆内高班也是爱心捐助获益最多的群体。新疆“7·5”事件之后,教育部领导在看望新疆学生时,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十分满意,给予了肯定,学生家长专程从新疆到北京,给学校送来了“无价奉献育桃李、师生情谊永长存”、“党恩似海深、母校情意浓”的锦旗。开班以来,区里各级领导曾多次到学校调研,帮助解决困难并指导工作,社会各界人士每逢春节、开斋节、古尔邦节与师生一起开展民族节日庆祝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参与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
记者:作为北京市重要的主城区,面对新常态的大背景,海淀区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崔述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联系首都实际,以首善标准把握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对做好本地区的民族工作有了新认识。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国家民族工作大局,坚持加强领导,依法管理,夯实基础,稳中求进,不断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第一、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发挥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整合民族工作资源,凝聚民族工作力量,统筹区域民族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工作会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情况汇报,推动民族工作的开展。立足于协调抓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完善统战牵头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统一部署,抓好落实检查。根据维稳工作形势的需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立足于落实责任,纳入考核体系。认真落实民族宗教事务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将街道、乡镇民族工作责任制纳入统战工作的考核体系。
第二、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
继续在区委党校开设民族宗教政策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解决处理实际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民族知识进校园活动,继续在街道、社区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知识巡展活动,不断丰富宣传的形式和载体。
第三、围绕主题,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推动创建活动“六进”,将创建活动同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体育、民族文化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发挥重点街道、社区(村)的作用,广泛引导居民、志愿者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引导社区对建立嵌入式民族社区进行积极探索。指导民族学校、街镇、社区(村)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继续培育和发掘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依托社区民族工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营造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把社区民族工作与公益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相结合,鼓励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坚持民族工作重点街道、社区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学习研讨、参观互访、经验交流等强化社区民族工作。以社区居委会换届为契机,引导街道、社区加强民族工作力量,培育基层少数民族骨干,建立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文体活动积极分子队伍,为各族群众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加强社区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办民族幼儿园、设立清真超市,让少数民族群众不出小区就能得到方便实惠的服务。
第五、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依法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北京市有关民族政策法规,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做好少数民族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积极推动清真饮食网点建设,设立清真超市,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特殊生活需求,支持规范化清真企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扶持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率。关注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体,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机制。
第六、丰富民族工作内涵,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民族教育。指导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支持农大附中新疆内高班的建设,帮助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开办好海淀区第一所民族幼儿园,推动全区民族教育建设发展。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普及基地,继续举办民族社区运动会,积极组织街镇、社区(村)参加全市民族健身操舞大赛。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