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华安县送坑村的高山族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与党旗合影
初春时节的这天上午,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北端的华安县仙都镇送坑村特别热闹。薄雾笼罩山峦,空气中弥漫着清幽茶香,潺潺溪水流过,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里。身穿鲜艳“七彩”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村民和许多外地游客,正兴高采烈地跳着拉手舞。一些高山族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来到村口大牌楼前簇拥着鲜红的党旗合影,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颂歌,表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诚挚情感和坚定决心……原来,今天村里正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活动。
地处闽南山区的华安,是厦门、漳州的母亲河、水源地,素有“北溪明珠、生态名城”的美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华安通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进“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战略,持续培育“清爽华安 心临吾乡”品牌,逐步朝着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养生与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同时,作为祖国大陆高山族聚居最多的县,华安各族干部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贡献着力量。
华安生态茶园
电商售茶成为华安县送坑村高山族茶农的新时尚 林辉/摄
华安全县共有高山族51户135人,送坑村则是全县7个高山族聚居村之一。每逢节庆或婚礼,当地的高山族和各族群众总会跳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拉手舞,热情奔放、气氛热烈。2007年华安县成立高山族舞蹈队;2008年拉手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以来,华安高山族表演队连续三届被省民族宗教厅、省体育局命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如今,华安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山族的民俗文化成为本地发展的一大优势资源,拉手舞也变身为颇受游客欢迎的保留节目。
这些年来,按照“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扶持到户)”的方针,华安县7个高山族聚居村享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整村推进等多项优惠政策。除了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近9000万元,国家和省市县还先后投入2.1亿元,完成了一批交通、水利、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高山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乡村振兴热火朝天。
作为全国试点村寨,送坑高山族特色村寨于2013年开始建设,各级政府先后投入3000万元,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建成了文化广场、演艺舞台、陀螺公园等。2015年,漳州市台办确立送坑村为首批漳台交流基地。2019年初,投资196万元的幸福养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也是在这一年的国庆节前夕,华安县委统战部领导专程来到高山族送坑村,为高建设、严丽贞两位高山族同胞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高建设是华安县台联原会长,致力于台联工作15年,为推动两岸民族文化交流不懈努力,2005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严丽贞是送坑村村民、县高山族舞蹈队队长,有双手抛陀螺的技艺,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参与对台文化交流,201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路通了,通往村外的大桥建起来了,各种文化娱乐和生活设施也应有尽有……”作为居住在送坑村的第三代高山族村民,严丽贞见证了这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的巨变。
“丽贞,家里又来客人啦。”随着这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声远扬,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踵而至。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严丽贞总是热情地招呼他们到家里坐坐。
为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2013年送坑村利用旧茶园规划建设了高山族特色村寨。2014年,严丽贞一家三口告别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土坯房,搬进一栋4层楼的新房,成为首批入住新村的村民。“整个村寨统一规划、生活方便,我们都非常满意。”严丽贞脸上的酒窝里装满了喜悦。新楼房被她打理得温馨舒适,会客厅墙上挂满了各种照片、奖章和证书,这些都是她参加活动和演出时获得的荣誉。其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证书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因为有党的关怀,才有了我们现在富足幸福的好日子!”严丽贞一边为来家参观的游客冲泡铁观音茶,一边由衷地说道。“我家有20多亩茶山,还种了些茂谷柑、沃柑等果树。” 目前,高山生态茶已经成为送坑村脱贫奔小康的主打产业。全村共有优质茶园5500亩,茶叶加工户353家,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万元。
华安县送坑村高山族村民在新居前跳着拉手舞 林辉/摄
华安县“世遗”土楼前的竹竿舞
华安县送坑高山族特色村寨风貌
除了送坑村,全县其他 6个高山族聚居村的全面小康也成果丰硕,并且各具特色:大燕村以“富美乡村”为抓手,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防洪堤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沙建村结合古村落整治,把臭水沟、低洼地建成集污水处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捧着“世界文化遗产”土楼金字招牌的大地村,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著名导演汤晓丹的故乡云山村,则不断放大红色旅游的效应,着力提升文化艺术内涵……2020年,高山族聚居的仙都镇喜获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称号;大地村入列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
7个高山族村,就像七朵鲜丽的鲜花绽放在华安这片美丽的土地上;7个高山族村,受惠于党的好政策,散发出令人心动和神往的“七彩”之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喜迎建党100周年,感恩的心意,要唱出来、舞出来。送坑村的高山族同胞用颂歌和拉手舞,尽情抒发着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衷心爱戴和对新时代的礼赞!(福建省华安县民宗局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1年第4期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