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百年村 红火新生活——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小库木尔村掠影
发布日期:2021-07-13

1  H62A0431_看图王.jpg

4月8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小库木尔村的达斡尔族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与党旗合影


嫩江冰融,生机复然。潺潺江水将我们带回了1939年的寒冬。那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指挥部第三支队的180名骑兵战士穿越冰封的嫩江,向大兴安岭深处一个名为小库木尔屯的达斡尔族村庄前进。

此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正和东北各族同胞共御外辱、共驱日寇。为开辟呼伦贝尔游击区,建立大兴安岭地区抗日总后方,抗联指战员三进呼伦贝尔,联合当地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各族群众,在嫩水之畔、林海之中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这次西渡嫩江,是东北抗联部队首次进入莫力达瓦,“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第一村”小库木尔的红色历史也由此书写。

在小库木尔村,抗联战士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老百姓亲切称呼他们为“呼兰绰哈”(达斡尔语,意为红军),许多村民在烧炭、放排(即水路运输)、狩猎时暗中帮助抗联,村里的孟德仁、敖福明等青年更是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了情报员、联络员,为抗联打掩护、送马匹、送口粮、当向导。

“如果没有各族兄弟的帮助,我一个人是带不好路的。这些功绩是我们和抗联战士一起浴血奋战取得的。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把呼伦贝尔建设得更加美好!”孟德仁曾经在回忆文章中谈到,那时抗联战士住在自己家,他与抗联青年将领王钧、王万俊结拜为兄弟,在并肩战斗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些情景几十年后仍然都历历在目,令他万分感怀。

今年初春时节,当笔者走进小库木尔村,孟德仁、敖福明等人的铜像在村东北抗联英雄广场熠熠生辉,英雄纪念碑静静伫立,将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岁月镌刻为永恒。

始建于清朝末年的小库木尔村原是达斡尔族聚居之地,随着投亲靠友、联姻结亲的人越来越多,村中逐渐有了刘姓、孙姓、戴姓等汉族人家,全村也从不足10户发展到如今的156户393人,从单一民族聚居村发展为多民族聚居村。1958年,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正式成立,小库木尔村由自治旗的西瓦尔图镇管辖。这些年来,全村各族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雄精神,携手创造着美好生活。

为破除基础设施落后等发展瓶颈,小库木尔村支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先后争取5个自治区“一事一议”财政奖励扶持项目。铺设村道,栽种花木,安装路灯,修建多功能活动室、卫生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旗里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充分发掘红色资源,打造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东北抗联英雄广场,设立村史展览馆,早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各级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对进一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民族特色旅游的规划也正在制定中。

2 村民用上自来水.jpg

小库木尔村村民新居的厨房


远处,成群的牛羊悠闲漫步,一望无际的良田里机声隆隆;眼前,进村路上绿树成行,街道笔直宽阔,民居窗明几净,广场上老人休闲、孩童嬉戏,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脸上……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时代新农村如画美景,在这个百年历史村、革命老区村、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生动展现。

过去的小库木尔村,“晴天一身土,雨后半月泥”,大家每天也都在为生计奔忙。而如今,村民们生活讲质量,吃饭讲健康,穿着讲时尚,休闲娱乐有广场,充分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都由村集体缴纳,有学生的家庭还可以获得教育补助。“路修好了,大家开小汽车出远门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家家户户还通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无线网络,生活不比城里差!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村的日子才越来越红火。”今昔对比,老村支书敖成福感慨万千。

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对少数民族村镇的大力支持,也为小库木尔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小库木尔村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同时发展畜牧业,共有耕地2.6万亩,草场1.5万亩,林地1.2万亩。近年来,村里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60余万元,全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打造循环经济农业产业链。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了养殖、种植、农机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与黑龙江农垦集团旗下农场合作,将耕地集中流转,形成了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实行统一耕种、管理、收割的集约化模式,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H62A0384_看图王.jpg

4月8日,小库木尔村村民代表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抚今思昔,振奋精神。走在小库木尔村,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历史与现实的场景不断交织,在党的带领下,战争年代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保卫家园,新时代携手共建美丽乡村。如今,这个百年红色乡村的故事还在续写中……(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融媒体中心记者蒋希武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1年第4期

责编:龙慧蕊 刘雅

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