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从革命老区到美丽幸福新文山——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纳杰
发布日期:2016-03-17

640.webp.jpg

纳杰(右)在砚山调研蔬菜产业发展


  记者: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请问,文山州如何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文山,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纳杰:跨越赶超是文山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的强烈愿望,是历届州委州政府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促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路径指引。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实施滇桂黔石漠化治理与片区扶贫攻坚等机遇,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

  坚持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主旋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在“特”字上做文章,打好高原品牌,优化三七、烤烟、辣椒、木本油料、甘蔗、畜牧等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药材、水产、果蔬等产业,建立各类优势产业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树牢“工业强州”理念,聚焦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以铝锡锌钨铟稀有贵重金属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突出以矿业“两整一提高”为抓手,创新合作模式,加快“一中心四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园区、马塘工业园区、文山三七工业园区、砚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托普者黑、坝美、老山等特色旅游资源,加速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服务业提质发展。

  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主支撑,构筑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云桂铁路文山段和平文、富那、蒙文砚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富宁港及百色水利枢纽过船设施建设,着眼谋划建设从成都至昭通至曲靖至文山至天保至河内的跨省出境高速公路,打通西南腹地经滇东通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加速形成纵横交错、内外对接的主骨架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德厚水库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点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区“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构建水利保障体系。加快电源点和骨干电网建设,推进丽江观音岩至富宁500千伏直流输变电、中石化玉溪至富宁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不断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加快以通信建设、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发展,推动光纤向行政村、宽带向自然村延伸,着力建设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通畅的通信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把以城带乡作为主方向,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文山中心城市、各县城、重点乡镇、旅游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培育以旅游、物流、贸易加工、生态园林等多样化的节点城镇,促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同步发展。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主动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在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农民合作社、投融资体制、供水电力价格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上发力。充分发挥文山连接东南亚、南亚合作金色桥梁的通道和门户作用,主动融入滇中经济区、珠三角、北部湾等区域合作,加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口岸建设,重点加强对越南的沿边开放,加快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战略,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坚持扶贫开发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相结合,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主任务,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让各族群众普遍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把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作为主载体,切实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主基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文山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记者:文山州是典型的边境民族贫困地区,长期面临着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弱等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文山州确立了“三农”发展大规划。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纳杰:好的。文山州属于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山、战”为一体,特别是受战争影响,改革开放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全州经济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面对“三农”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巨大差距,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农情,把编制和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作为突破“三农”发展困局的总抓手。为此,我们在全州范围内深入扎实开展了“三农”发展大调研、大排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以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追赶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完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机制为基本保障,以自然村为重点规划单元,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项目支撑等落实到一村一寨、一家一户,分步实施,梯次推进,描绘了全州2013年—2020年“三农”跨越发展的蓝图。规划主要包括考核评价、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提升等“八大工程”,重点完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战后恢复建设等“十大任务”。


  记者:2009年,文山州提出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开展“三项活动”为载体,在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成为“云南经验”中的“文山特点”。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纳杰:2009年12月,州委州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以实施“宣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创建、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三项活动为载体,在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地区平远和边境一线的老山片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到2012年12月,示范创建目标顺利完成。曾经“吃饱饭,加足油,平远街上莫停留”的顺口溜,现在已经变成了“吃饱饭,加足油,平远街上游一游”;老山片区也实现了绝大多数村寨多年来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零发案的目标。我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为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全州乃至云南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为了“云南经验”中的“文山特点”。

  2013年,州委州政府在认真总结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成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的奋斗目标,并着力实施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民族干部培养八大示范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创建工作正持续推向深入。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符合文山实际的创建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经验:始终坚持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创建工作的中心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示范区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活动的内涵和方式;始终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记者:您曾经多次在各种场合推介文山怡人的自然环境,并强调文山人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那么,文山州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方面都有哪些举措?有哪些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


  纳杰:文山州山多地少,山区半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97%,是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全州各族人民福祉、关乎全州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文山”。一是突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加快推动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商贸物流和边境贸易加工向园区聚集,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开发利用水平。二是严格耕地红线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坝区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探索和推进工业园区、城镇建设上山,大力实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三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把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致富统筹起来,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开展生态县(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四是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近年来,我们在石漠化地区探索实践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辅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和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发展生产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就地开发与易地开发相结合的“六子”、“四结合”综合治理思路,累计完成综合整治水土流失面积341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五是加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陡坡地生态治理、植树造林、低效林改造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50%。

  同时,为了让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三立”:一是“立法”。颁布实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条例》、《文山老君山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条例,为生态文明建设织牢法治网。二是“立规”。先后编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文山州“森林文山”发展规划》、《文山盘龙河综合治理规划》、《文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做到生态文明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有举措、有成效。三是“立志”。全州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勇于担当,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成为“美丽云南”建设的示范区。

  只要我们坚守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就一定能够把文山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青、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丽家园。


  记者: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请问,文山州在实现发展新跨越的过程中,将如何实施精准扶贫,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纳杰:文山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州8个县(市)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县、片区县数量居全省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五,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七。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严重滞后、劳动力素质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问题十分突出,深度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扶贫开发任务异常繁重艰巨,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差距很大。

  我们将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部署为总要求,以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创新金融扶贫,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引导公共投资向贫困地区集中,社会投资向贫困地区聚集,扶持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格局。同时,对45.16万贫困人口、329个贫困村、36个贫困乡进行建档立卡,摸清“贫”情,厘清思路,因贫施策,强化责任,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实施整体推进“筑平台”。对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实行整乡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全覆盖,用6年时间分期分批扶持。

  实施“雨露计划”“拔穷根”,充分发挥对口帮扶的优势和作用,借鉴“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试点经验,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实施产业扶贫“开富门”。围绕文山州地下地上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村集体经济项目、培养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实施金融扶贫“增投入”。发挥好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切实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增加金融扶贫的投入,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矛盾。

  实施安居工程“治穷窝”。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扶贫安居工程和易地搬迁,整合各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资金,动员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投资投劳,强化农村危房和杈杈房、茅草房的改造。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尽快改变贫困群众赖以生存的住房条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