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专访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发布日期:2021-08-24

记者:您好!民族地区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涵养区。作为国家民委委员单位,生态环境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重大成就。请您结合生态环境部的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孙金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具有重大意义。从我部工作实际来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生态根基。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助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度结合,以绿色减贫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请问,生态环境部在支持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孙金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环境部在支持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切实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印发《全国生态环保系统“十三五”对口援疆规划》《全国生态环保系统“十三五”对口援藏规划》,协调安排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推动19个援疆省(市)、23个援藏省(市)累计投入15.32亿元,支持推进新疆、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的大气、水、土壤和农村等领域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和信息化能力建设等,推动解决民族地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2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民族地区的示范区和实践创新基地分别为65个、25个,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鉴意义的示范模式。

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印发“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一系列有关技术、管理的文件,利用包保工作机制对民族地区开展定期工作调度和对口帮扶,有力推动“三线一单”成果编制、发布和落地应用,为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提供了重要依据。支持民族地区规划环评和重大项目建设,共组织审查五个自治区规划环评67项,审批重大项目环评114项,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发挥源头预防作用,在有力支持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定点帮扶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生态环境部组织6个扶贫工作小组22家单位与围场县40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2012年以来,先后选派6名干部赴围场挂职及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000余人次深入一线开展定点扶贫,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2.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700余万元。协调安排中央生态环境资金3.5亿余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8亿元,推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协同打赢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帮扶指导围场成功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扶贫模式,累计带动3.7万余名贫困户脱贫增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选编》。全县16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4.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深度贫困县”帽子。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地球卫士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记者: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部助推民族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评估、保护传统村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和体会。

孙金龙:“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部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支持指导民族地区在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积极助推民族地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及各地党委政府协同推进,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协调有关专家深入民族地区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帮助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指导民族地区推进工业、能源和移动源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支持民族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以来配合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约35.4亿元,支持五个自治区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调查及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工作。指导民族地区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配合财政部安排资金59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完成3.2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整治后的村庄环境明显改善。

指导民族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评估和生物多样性调查。配合自然资源部指导民族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调整工作,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目前,民族地区均已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或评估调整方案,并将开展勘界定标等相关工作,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维护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约7000万元,在西藏、云南和贵州等地的38个县市开展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等调查评估。在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编目与数据库建设,初步构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数据库。在贵州、云南、四川和内蒙古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

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新污染物治理。联合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开展“清废”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推进民族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技术研究,加大对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力度。

记者: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生态环境部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孙金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显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为“十四五”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生态环境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新思路、新举措,把民族地区打造得更加美丽。

立足新发展阶段,科学谋划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地区大多既是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屏障区、自然灾害易发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要统筹考虑“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改善要求,兼顾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准确定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增强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科学谋划和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协同推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作为总要求,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统筹推进民族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各省份制定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从严从紧从实控制“两高”项目向民族地区转移。加大对民族地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牢牢把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建立健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题中应有之义。要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民族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在县、乡、村有序有效延伸。坚持优化服务与严格监管并重,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化多渠道投入机制,聚焦企业关切积极做好服务“六稳”“六保”工作,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本刊记者龙慧蕊书面采访

责编:刘雅 吴迪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