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
弘扬民族团结好传统 再谱白山松水新篇章——专访吉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悦
发布日期:2021-08-24

记者:您好!作为多民族边疆省份,吉林省历来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维护边疆稳固,成就辉煌。请您结合吉林省情和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李悦:吉林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边境省份,也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松原、白城是蒙古族的聚居地,延边州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也是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近代以来,全省各民族携手并肩、开发边疆、共御外侮,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民族发展规律,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各民族都应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发展民族工作,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局,成果丰硕。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成果和主要经验。

李悦: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视察吉林,两次来到民族地区,充分体现了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对各族群众的牵挂厚爱,使我们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确立了科学战略定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省情,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思路、寻求新办法,不断巩固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

强化民族工作顶层设计。吉林是全国设立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委员制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等政策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率先在全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原则,全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进”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在各族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六互”活动(互交感情、互学文化、互帮关爱、互传技术、互建和谐、互谋发展),“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的观念深深铭刻在各族人民心中。

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富民固边”等系列主题活动和“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等评选活动。组织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在县区、乡镇、社区、村屯、学校、企业等十个层面选拔培育出100个示范单位和100个先进个人典型。抓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延边州连续5次、长白县连续6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0个民族团结进步典型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基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推动军警民联创共建,开展“同心筑堡垒”“爱民固边”活动,边境地区行政村实现了军警民共建全覆盖。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全省统一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朝鲜族秋千和跳板、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满族说部等3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里郎花》等多个剧目获全国或省部级奖项。

记者:近年来,吉林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那么,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具体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扎实成效?

李悦: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相继出台支持延边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吉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20年,省直12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新时代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边防能力等13个方面,细化梳理出69项具体目标任务,形成了一整套支持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以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为抓手,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扶贫成果突出。把边境地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战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六个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领域,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边境地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8万多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行“四个优先”(优先纳入发展规划、优先开展前期工作、优先安排年度计划、优先组织建设),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边境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4615公里,所有乡(镇)、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公路,8个边境县(市、区)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通达率达80%。“东北最美高铁”长珲城际铁路开通运行,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延吉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敦化至白河铁路将于今年9月底通车运营。同时,实现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村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生活用电。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在全国率先推出扶贫产业收入保险机制,累计实施各类惠民项目1300多个,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成以人参、医药、食用菌、延边黄牛等为主的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边境地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依托“互联网+”农村电商等手段,积极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

民生保障稳步提高。边境地区全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全部消除,贫困群众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多种方式实现安居乐业,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一体化得到巩固提升。加强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从5000元下调至3000元,报销比例比普通人群提高5个百分点。边境地区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630元提高到73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设立国家级珲春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珲春综合保税区,珲春、和龙2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临江、集安、图们、龙井、长白5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边境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一带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完成8.6亿元,边民入区交易人数达12万人次,带动参市边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

记者: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吉林省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李悦: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服务全省振兴发展大局,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好吉林民族团结故事。积极参加和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赛事活动,重点抓好全省90个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和民族乡镇民俗文化展示馆建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今年确定20个试点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品品牌,深入推动“最美民族团结之星”活动纵向开展,推动市(州)、县(区)开展本级“最美民族团结之星”活动。充分利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上下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延边陈列馆建设,打造传承吉林民族团结光荣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基地。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双百”示范创建工程,坚持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相结合,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支持长春、吉林等市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扩大社会覆盖面,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围绕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留并调整优化原专项扶贫资金,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比例,接续实施“6+N+1”扶贫产业保险,继续对脱贫人口给予小额信贷政策支持,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交易政策。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分层分类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搭建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示范园区建设,培育打造农村三产融合示范样板。认真落实推动兴边富民行动高质量发展意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推动边境地区中心城镇建设,抓好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3个示范县市、10个示范城镇和50个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边境地区发展能力和稳边支撑能力。认真落实“人才政策2.0版”,以人才振兴引领民族地区振兴。

推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用法治促进和保障民族团结。把《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推动延边、长白、伊通等地适时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法治化进程。


本刊记者牛志男书面采访

责编:金向德 龙慧蕊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