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
凝聚共识 增进一体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地——专访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宁生
发布日期:2021-08-24

记者: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地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您结合广东省情和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黄宁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一重要论断,与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互贯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满怀深情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塞北草原、天山脚下、西南边陲、雪域高原……都留下总书记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足迹,回响着人民领袖关心关怀各民族群众的暖心话语:“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和言传身教,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

广东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广东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在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工作中与西部各省区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为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胜利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群策群力、风雨兼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东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好广东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和文化优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推动广东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画好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把广东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窗口,为我省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粤北山区是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广东是如何确保粤北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与此同时,广东又是如何持续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林芝、四川甘孜等民族地区的工作,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

黄宁生:我省辖有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及7个民族乡、38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按照党中央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落实务实举措,全面推动省内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全省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筹推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工作。省委、省政府坚决把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作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坚持把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和高质量发展纳入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统筹谋划推进。针对民族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总结2015年以来帮扶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成效的基础上,2019年出台关于推动我省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提升精准脱贫攻坚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10个方面的政策,并将这些政策举措充分吸纳到2020年6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条例》之中,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和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补齐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短板。我省通过新增财政预算和完善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补齐发展短板。“十三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对3个自治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超225亿元。2019—2022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4亿元;对3个自治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等9项基本公共服务共同财政事权项目,我省统筹中央及省级资金承担100%支出责任;对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3个自治县的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资本金,免除当地出资责任。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成效。建立每个自治县由1名省领导同志挂点联系制度,安排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对口帮扶3个自治县和7个民族乡,将有关单位帮扶民族地区工作成效纳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2019年底,我省民族地区7281户、1922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3个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条件。

我省始终把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带动对口帮扶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的9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对口支援西藏林芝、新疆喀什、四川甘孜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贡献。对口支援方面,2014年以来,我省共选派援藏援疆援川干部人才3857人,投入财政资金269.2亿元,实施项目1735个,累计帮助引进产业项目900余个,投入资金超过1500亿元。2017年国家开展对口支援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以来,我省连续获评综合绩效考评突出支援方。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2016年开始,对口帮扶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4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62个。这些地区多数为民族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4年多来,我省累计援助4省(区)各类资金659.81亿元,选派干部人才14321人,引导投资3339.35亿元,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194.98万人,助力4省(区)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我省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评价为“好”等次,受到中央通报表扬。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城市民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成果和主要经验。

黄宁生:广东56个民族成份齐全,全省少数民族户籍人口96.5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400万。作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重要输入地,广东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省份。广东城市民族工作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城市民族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程,超前谋划、综合施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摆上重要议程高位推动。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城市民族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相关会议,出台系列文件,对城市民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和网络。省、市和重点县(市、区)建立了城市民族工作协调领导体制,强化领导。各地探索建立和完善了城市民族工作调查研究、联络协调、困难帮扶、矛盾纠纷应急处理、区域联动、社会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城市民族工作网络。三是加强与重点流出地对接。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不断探索与在粤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流出地的对接,签署协作协议,采取有效举措,共同加强在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加强服务管理。一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我省各城市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承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就业创业、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管理任务。二是纳入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全省流动人口服务体系,一视同仁,全面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生服务。

第三,以宣传创建为抓手,共促团结进步。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连续11年长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年设定一个主题,省民族、宣传、统战、教育部门联合发文,统一部署开展活动。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进宗教活动场所。二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模范社区创建。严格按照国家测评标准,在全省共创建命名13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其中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等30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委、省政府还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

第四,以依法管理为原则,维护和谐稳定。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召开来粤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深入生产生活一线走访少数民族群众,上门宣传政策,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加强省内区域协调联动,深入排查研判化解矛盾隐患,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记者: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广东省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黄宁生: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改革的勇气、斗争的精神,奋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东实践。

第一,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讲好广东故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纳入”:纳入国民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广东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纳入干部教育,进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列入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社会教育,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好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

第二,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建设,深化广东探索。通过加强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做好立改废有关工作,增强普惠性,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二是加强宣传体系建设。载体上,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平台。内容上,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强调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方式上,将互联网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阵地。三是抓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就业、入学、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和提质升级。

第三,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展现广东担当。坚决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一是继续开展经济支援。紧紧围绕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入推进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等工作,建设一批管长远的项目,支持受援地高质量发展。二是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方面增加教育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项目的比重,提升民族团结的社会效益,进一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三是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开展“结对子”“认亲戚”等活动,特别是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支持援受双方各族群众“多走动、多往来”,在互动中增进了解、促进团结。

第四,进一步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势资源,彰显广东特色。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广东毗邻港澳,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一半以上,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利用地缘、血缘、族缘和文化同根的优势,发挥社团和代表人士作用,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的多维联系,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画好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二是发挥人口优势。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多,流动速度快,我们将从社会生活各方面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把广东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三是发挥文化优势。我们将运用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特性,把广东建设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熏陶各族群众的包容精神、开放胸襟和大局意识,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刊记者龙慧蕊书面采访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