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
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专访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
发布日期:2021-11-29

记者: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在去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请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藏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齐扎拉:7月21日至23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雪域高原,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正确认识西藏的历史、进一步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远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理解透、把握好总书记提出的各项要求,始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勇毅笃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和各族人民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说,西藏的过去,深嵌在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贯穿在民族交融的发展大势中,融汇在共御外敌的无畏斗争中,成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历史留下来的丰厚遗产,为我们继续谱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藏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藏各民族始终与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西藏和祖国各地、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和藏北细石器遗址,与同时期的长江、黄河流域文化遗址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西藏各民族始终在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成长壮大。从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社稷如一”,到元朝凉州会盟、儒家思想和中央政府典章制度传入西藏地方,再到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中断过。民国时期尽管饱受分裂势力干扰,但世界各国均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和平解放时,“十七条协议”明确指出,“西藏民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在伟大祖国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的光荣的责任”。

西藏各民族始终在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斗争中团结一致。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关头,西藏各族人民挺身而出捍卫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抗英,藏、汉、门巴、珞巴等各族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时期,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各族同胞纷纷捐款捐物、英勇抵抗。各民族守望相助、保家卫国,共同铸就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西藏各民族始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彻底驱逐西藏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百万农奴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先后召开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西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先后召开了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不断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西藏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回望历史,西藏各民族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巩固,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观照现实,西藏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交往交流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全面、深入,西藏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面向未来,我们当以史为鉴、接续奋斗,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域高原根深叶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

记者:2019年底,西藏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脱贫之路,也推动了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那么,西藏为此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齐扎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既“管肚子”也“管脑子”,彻底摆脱了束缚西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2019年底,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人均预期寿命从1959年前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71.1岁,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一是重互联互通。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曾经既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是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堵点。我们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如今,继青藏铁路安全运营十多年之后,川藏铁路今年全线开工,拉林铁路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开进西藏;现有空中航线141条、通航城市67个,进出藏的人流、物流都比从前增长了数十倍。

二是重产业发展。我们坚持产业扶贫治穷根,通过产业发展带动23.8万人脱贫。特别是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十三五”期间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就业达8.6万人,年人均增收4300元。以旅游促交流,各族群众在同国内外游客的互动中既增加了收入,也开阔了眼界。

三是重民生保障。我们坚持实施15年公费教育,贫困家庭“两后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建立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四重医疗保障机制,农牧区低保标准与年度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惠及11万贫困人口。实行包虫病全人群筛查和免费治疗。各族群众真正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

四是重对口支援。我们坚持多方参与聚合力,不断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累计签约项目247个、资金350亿元;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央企包干受援县10%的贫困群众,跨省安排就业1.2万多人,央企在藏机构录用西藏籍高校毕业生1500多人、吸纳农民工1万多人。这是“三个离不开”思想、“两个共同”主题在西藏的真实写照和生动诠释。

五是重志智双扶。我们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坚持外力推动与内力驱动并举,真正实现了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品尝到劳动果实的甘甜,让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强调,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西藏人民真切体会到,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显著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格外坚定。大家由衷地说,是毛主席让我们翻身得解放,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走进了人间天堂,有了享不尽的幸福!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活菩萨”、雪域高原的“守护神”!

记者: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在全国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七一”前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总书记又亲自向卓嘎颁授了“七一勋章”。请问,西藏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担负起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职责使命的?

齐扎拉: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对于西藏来说,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边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也是展示国家实力和西藏新面貌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始终把边境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谋划,着力抓好“强边”这件大事,紧紧围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这个目标,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采取倾斜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推动边境各项工作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一是经济发展增速快。“十三五”中央支持西藏的157个涉边项目基本建成,206个边境地区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全区边境县经济总量增长了53%、年均增长11.8%,增速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二是基础设施变化大。高质量建成600多个边境小康村,惠及边民25万人。新建改建边境公路130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080公里,交通正在从“通不通”向“好不好”转变。过去米林县群众乘汽车到拉萨要10个小时,现在坐动车只要3个多小时。

三是公共服务水平高。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达到9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74%、97.1%。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主电网覆盖所有边境县,建制村通光纤率、4G信号覆盖率均达99%。

四是各族群众收入多。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边境一二线边民补助年人均提高到6000元、5400元。

五是抵边搬迁推进稳。边境县户籍人口稳步增长,各族群众守边意识更加强化、家国情怀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的玉麦乡,也由曾经的“三人乡”增加到67户234人。

西藏各族人民把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融入每一寸国土、铭刻在每一座界碑,共同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儿女心向党”的动人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强调,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我们一定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让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在祖国边境高高飘扬。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么多年您一直在民族地区工作,曾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称号,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感受颇深。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齐扎拉:长期在民族地区与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工作、生活,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称不称职的重要标准。无论身在何地、担任何职,都必须始终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回顾这些年的工作,体会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最关键的是坚持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自觉担当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使命。尤其要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做具有高度政治判断力的好干部;时刻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做具有高度政治领悟力的好干部;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做具有高度政治执行力的好干部。

其次,坚持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我们修缮了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关帝格萨拉康,打造了《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规划保护了“茶马古道”、清军反击廓尔喀侵略者遗址等一系列见证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遗迹,不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西藏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第三,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2012年,我们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中率先施行《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月、9月17日定为民族团结日。2020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正式实施。这些举措,极大地推进了用法治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

第四,坚持创新载体。从拉萨市持续开展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锋活动、共青团员民族团结闪光行动、少先队员民族团结牵手活动、民族团结巾帼添彩行动等,到整个自治区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等,我们不断全方位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力度,唱响了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的激昂主旋律,凝聚了各族人民大团结、感恩奋进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强调,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民族团结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西藏的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切领悟总书记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巨大激励、巨大鞭策,深切领悟总书记对西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并切实转化为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下一步,西藏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齐扎拉: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起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治建设,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高举宪法的旗帜,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政治标准要更高,党性要求要更严,组织纪律性要更强”专题教育,扎实推动县(区)、乡(镇)、村(居)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加强经济建设,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围绕川藏铁路修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世纪性战略工程,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多“团结线”“幸福路”。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考核“三管齐下”,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围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大力推动人口抵边、设施抵边、产业抵边、服务抵边,强化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支撑。围绕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力争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强文化建设,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围绕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娃娃抓起,持续巩固提升“5个100%”(即中小学教育普及率100%、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100%、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100%、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100%)教育成果,建成18个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站。大力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编写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和教材,建设吉隆大唐天竺使出铭、察隅英雄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让中华文化始终成为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

加强社会建设,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群众基础。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鼓励引导西藏高校毕业生到内地就业创业,力争每年实现区外就业1万人以上,同时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和群众来藏兴业创业、安居乐业。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聚焦实施《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力争到2025年7个地(市)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80%的县(区)建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开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朝着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奋进。


本刊记者龙慧蕊书面采访

责编:刘雅 金向德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