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们苏木的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贡献了力量。”7月2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的党委书记鲍亚利,动情地讲述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把现场记者们的思绪带到了那片绿色草原。
2021年8月底,鲍亚利(右)给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沿。这些年来,鲍亚利带领苏木各族干部群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沙育林、荒山造林工程,目前累计完成各类造林23.6万亩,植被覆盖率从原来不到10%达到现在的47%。“良好的生态为我们苏木的畜牧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生在苏木、长在苏木的鲍亚利,一直扎根奉献在苏木。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总书记的话讲到了我们心里。发展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土地全部沙化,这个地区就不再适宜人类居住,又何谈发展产业?为了家乡的未来,一定要治沙。”说起当时开展治沙工作的初衷,鲍亚利依然十分激动。
9年前,望着家乡那片辽阔却荒芜的沙地,初任苏木党委书记的鲍亚利没有退缩。治沙之路异常艰难。鲍亚利和同事们一起赶着马车、牛车,带着干粮,驻扎在山上种植茶黄柳。风沙一起,遮天蔽日,人根本站不稳,沙子打在脸上犹如针扎。每次治沙后,鲍亚利回到家,耳朵里、鼻子里、口袋里、鞋子里全都是沙砾,孩子们甚至认不出父亲的模样。
治沙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照搬照抄,鲍亚利和同事们采取集中会战形式,采取扦插黄柳、栽植柠条、平茬抚育等措施,一小块一小块治理,一个山坡一个山坡攻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沙育林、荒山造林工程。
绿荫片片,白云朵朵,沙漠里的水稻随风摇摆,家家户户牛羊满圈——眼前的景象与从前黄沙满天飞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年来,通过组织推进“产业富苏木、科技兴苏木、文化强苏木”系统工程和招商引资种植沙漠有机水稻等方式,苏木沙地变绿洲,产业持续发展,群众从中获益良多:退耕还林补助金、荒山造林补助金、公益林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打进牧民的银行卡里,有力助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民之所愿,心之所系。工作中,鲍亚利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畜牧业高质量、精细化可持续发展。“刚开始推进生态建设,最困难的是改变牧民传统的粗放型放牧模式。”当时,苏木党委提出“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以草定畜”的新思路,形成“肉牛、奶牛、肉羊”为支柱的产业格局,鲍亚利和同事们通过技术讲解、政策宣传等多种措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全苏木逐步实现稳定脱贫。
能亲身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历程,鲍亚利倍感骄傲。据他介绍,在脱贫攻坚的奋战中,苏木实施了多个扶贫项目:开启道路“三通”工程;确定12处文化、生态、沙地旅游景点,规划设计主打苏木“周末一日游”旅游环线;实施大漠响水观光垂钓园建设;谋划“三棵树蒙古族风情园”文化旅游基地……经济发展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草原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一片片沙漠由黄变绿,一个个沙坑绿树成荫。如今牧区环境越来越美,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民族团结的氛围亦如奶茶一般醇香浓厚。欢迎大家去苏木做客,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这次记者见面会上,鲍亚利做起了家乡的代言人。
今年,鲍亚利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在首都北京参加了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他深感振奋:“我要继续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带领苏木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