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石榴花开
紧扣民族工作之“纲” 拓展“12345”工作体系
发布日期:2021-11-09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长三角及华东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既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记忆,更在各民族交融汇聚中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突出“一件大事”“两个结合”“三个教育体系”“四个维度”“五个一系统”,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推动所有工作向此聚焦。

汤山街道龙尚社区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庆双节话团圆”活动.JPG

南京市汤山街道龙尚社区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庆双节话团圆”活动

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的一件大事。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纳入政治考察、市委巡察,作为全市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坚持“五个纳入”、落实“五项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今年8月底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及时跟进学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进行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人心力量向主线汇聚。

坚持“两个结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红色书屋”、党史课程进企业进社区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编制《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等,引导各族群众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挂牌成立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院和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纽带和前进动力。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结合,围绕南京建设“四高城市”定位,引导各族人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共同奋斗,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贡献。全市民族镇村先后引进总投资约24.6亿元的33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投入960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28个,创成“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民族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支持民品企业发展,“十三五”期间11家民品企业总产值49.6亿元,上缴中央、地方各种税额3.78亿元,民品企业开展公益事业共投入资金652.96万元。

建设“三个教育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推动其进入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进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内容。每年举办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民族理论政策培训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常态化培训内容。2018年以来,共培训各级干部8000余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市7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打造“一校一特色”品牌、思政课“特色示范课堂”“特色主题班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持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高校巡讲”活动,指导市属高校建设各有特色、氛围生动的“红石榴体验空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社会教育体系,扎实开展“五个认同”主题教育,坚持贯穿全年、覆盖全员,以专题学习、专题活动、专题宣讲、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信心决心、更加自觉地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开展普通话推广周活动,连续举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普通话培训班、政策法规培训班20余期(次),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每年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依托“同橙共铸·红石榴家园”云平台等,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落实“互联网+民族团结”,拓展全社会知晓面、参与面。

把握“四个维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空间方面,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工作,分批选派党政管理、经济发展、医疗教育等方面援藏干部9批44名、援疆挂职干部4批640名,累计投入援藏资金4.1亿元、实施项目56个,援疆资金29.64亿元、实施项目30余个,援建涉及民生、文化、产业发展等8大类重点项目261个,帮助培训各类干部人才4.6万人次,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贡献了南京力量。

在文化方面,推进打造茉莉花、雨花石、秦淮花灯、南京长江大桥等“十个一”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打造“博爱钟山”“同乡共井”“紫峰红融”“城市客厅”“五红共筑”“智慧中心”“乡贤文化”“多彩竹镇”“茉莉花开”“健康中国”“国瓷小镇”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重点项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面融入秦淮游船、有轨电车、农民画、灯光秀、“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等文旅项目,进一步以文化人、凝聚人心。

在经济社会方面,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涵盖9大类30项服务内容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服务清单,累计有10万余人次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实施“红石榴结对行动”“红石榴就业计划”“红石榴精准行动”,三年来吸纳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务工人员12批次6000余人次在宁就业;为新疆少数民族创业示范点技术改造等项目争取服务业专项经费100万元;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新疆少数民族服务工作,仅2020年全市各社会团体开展“小援疆”项目50个、到位资金1483万元。

在心理方面,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广泛开展社区“心理小课堂”“手拉手”“心连心”“五个一”结亲互助等系列活动,创建121个“红石榴家园”,采取线上线下相统一、团体媒体实体运作相结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建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等阵地资源,引入微型博物馆、文化、健身、法律等各领域公益团体开展系列活动,结合疫情防控组织“同‘宁’留守,共护家园”等行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梅美与共 中秋雅集——社区公共空间里的“石榴籽文化节”.jpg

梅美与共 中秋雅集——南京市的社区“石榴籽文化节”

构建“五个一”治理体系,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深化宣传教育“一讲堂”,开展以“金陵民宗大讲堂”为主体,以民族政策法规“六进”、“民族政策法规高校巡讲”“同心大讲堂”、政策法规宣讲会等为抓手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四史五观”“五个认同”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党中央最新部署、民族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建设信息管理“一系统”,依托公安部门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补充少数民族人口数据信息模块,有效整合各部门碎片化数据,信息采集完整、准确率提升30%,实现数据信息按需授权、安全共享、高效应用,促进了服务管理智能化。

搭建综合服务“一平台”,坚持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同步运行,在全市社区设立“全科服务”“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全部涵盖生产生活各方面基础上,创办“同橙共铸·红石榴家园”云平台,开设“‘宁’聚美好、共铸大爱”“‘宁’助力、共成长、双创学院”“‘宁’服务”等项目,借助互联网高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对口支援等工作。其中,“一人一课人才联盟”“我为宁代言”“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日历”等项目收获1000万用户。

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 将民族工作纳入各街道全要素智慧化网格平台,以社区网格为基础,以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为中枢,以网格化精细管理、智能化精准推进、区域化精彩协同“三化合一”为着力点,实现“指挥调度一平台、社会治理一张网、公共服务一站式、综合执法一体化”,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

建强依法管理“一体系”,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网络,认真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严格执行大排查大整治和风险点排查月度分析研判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全科式行政执法及市、区两级民宗、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等机制;建立与甘肃兰州市等5个人口流出地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区、街道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服务引导作用。近3年来,全市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大幅度下降,确保了民族领域的和谐稳定。

文:江苏省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