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叶千秋 · 雅安茶
茶叶和盐巴 谁也离不开谁
发布日期:2023-08-16

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以茶易马”的一种重要贸易活动。茶叶是青藏高原上藏族等各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地缘原因,历史上高原各族群众的饮用茶部分产自四川雅安地区,俗称“雅茶”。源远流长的茶马互市,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这种源自民间的、自发的互助互惠、互利双赢、互通有无的交往和联系,这种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茶是生活必需品

藏族同胞有种说法,“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茶”,或者是“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这未免有些夸大,但说明了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茶是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等各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在其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产茶大国。中华民族最早发现、栽培、加工和品饮茶叶,我国各族同胞都喜欢喝茶。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有了茶技、茶艺、茶道。以茶会友、客来敬茶,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著名诗人杜耒在题为《寒夜》的诗里写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些历史上的茶诗名句,之所以能流传久远,在于一语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茶敬客、以礼相待的文化底蕴。

藏族同胞热情好客,远方的客人来了都要唱一曲敬茶歌——《请你喝杯酥油茶》。假若说高原之外人们喝茶是一种习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高原群众来说喝茶则更是生活、生存的必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气候高寒,空气中的含氧量平均只有平原的50%左右。缺氧对人体的损害极其严重,加之过去高原地区生产力落后、交通闭塞,蔬菜十分缺乏,营养跟不上,具有人体所需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茶叶深受当地人喜爱便是很自然的。所以,从前藏族同胞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三袋”——糌粑口袋、盐巴口袋、茶叶口袋。糌粑、盐巴和茶叶,一定是高原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

我的故乡在金沙江边

我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金沙江畔的巴塘,与西藏一江之隔,地处历史上茶马古道四川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是一个重要的驿站。

巴塘县城离金沙江渡口(即竹巴龙渡口)只有18公里。我小时候,就经常看见络绎不绝的马帮驮着各种大小不同、包装相异的茶包往西藏走;从西藏来的马帮则驮着盐巴和药材。四川自贡的盐要运到西藏,路途太遥远,成本太高。西藏盐井县(今西藏芒康县盐井区)也产盐,在川藏公路通车之前,康巴地区所需食盐也基本上都由此地供应。

其实,我幼年所见便是历史悠久的茶马互市的场景,是汉族与藏族等各族同胞之间、其他省份与边疆地区之间一种重要的贸易活动。我知道,每当藏族同胞喝着醇香可口的茶,总是怀着感激的心情,感谢远方辛勤耕耘的茶农,感谢常年劳累奔波的马帮、背夫和驮运工。茶叶,把各族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艺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藏族的民间文化丰富多样,茶叶也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藏族的生活离不开茶,文学艺术作品里就有很多反映茶的内容。我从小就听过“茶叶和盐巴”的故事,讲的便是藏族同胞的生活离不开茶叶和盐巴,离不开各民族的互帮互助,就像茶叶离不开盐巴。正是因为如此,茶马互市、茶马古道也就成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重要纽带。

后来我从事英雄史诗《格萨尔》研究工作,发现《格萨尔》里也有不少专门吟诵茶叶的内容,都热情讴歌了汉藏等各兄弟民族间的亲密友好。其中《汉地茶宗》的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是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这也充分说明:雪域高原上的人民是多么珍惜这份久远而深厚的民族友情!

雅茶不同寻常的作用

雅茶是连接藏族与各民族、边疆地区与其他省份的一个重要媒介。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红军长征和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中雅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长征时期,红一、红二、红四3个方面军数万将士来到四川等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粮食。当时可以说粮食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

藏族主要生活在高寒缺氧的高原,这里不宜种植粮食,但适合养殖牛羊。于是,当地的藏族同胞给红军提供了大批牛羊,并支援了许多茶叶。红军驻防时,熬藏茶喝;行军打仗时茶叶携带不方便,就熬茶膏喝。这无疑是对红军巨大的支持。

数万红军用茶需求量大,运输也困难。在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红军把茶叶放在大铁锅里熬汤,再把茶叶捞出来,加一点碱,继续熬,让茶汁浓缩、凝固,晒干后就成了茶膏。等到需要之时,烧锅开水、放点茶膏,就可以饮用了。这是过去马帮想出来的办法,红军也学这种办法提前熬制了大量茶膏,在过雪山草地时起了很大作用。

1936年夏天,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这就是长征中著名的甘孜会师。当时,近10万红军汇聚在一起,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茶叶。据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回忆,当地藏族农牧民群众、土司头人和寺院僧人给红军支援了大批牛羊、粮食和茶叶,还特地熬制了茶膏。将士们再次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抵达陕北,实现三大红军主力会师,胜利完成伟大的长征。这其中,雅茶也功不可没。

1950年,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征程。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作战”。就是说,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补给运输至关重要。当时其中一个重要的补给物资,就是茶叶。

由于青藏高原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常常是雨雪交加,茶叶很容易受潮发霉,需要用牛皮来包装。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解放军进藏部队专门组建运输队在原西康省大量采购砖茶、粮食等生活物资,并征用当地几万匹骡马、数万头牦牛,组织大规模的马帮和牦牛队往西藏运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两路”通车之前,这些砖茶不但供应进藏部队、筑路大军,国家还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广大藏族等各族同胞,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当时我也在进藏部队工作,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至今印象深刻。

长期以来,雅茶在增进汉藏等各民族、四川与西藏等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扶持雅安地区的茶叶生产,还曾出产过一种“民族团结牌”康砖茶,深受藏族等各族同胞欢迎。可以说,雅茶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条纽带。

如今,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古老的雅茶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降边嘉措

责编:龙慧蕊

制作·流程: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