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古往今来,伴随茶叶贸易的发展,中华茶文化不断走向世界,茶叶同丝绸、瓷器等成为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
“这个就是龙行十八式,很有意思哦!”今年9月中旬,在成都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来自雅安的蒙顶山茶技、茶艺表演在天府品牌质量馆里精彩呈现,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观看,现场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和掌声。
西部潮涌,宾客满朋。始于2000年的西博会,是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此次展会期间,龙行十八式、天风十二品、残剑飞雪、藏茶(功夫)以及禅茶等茶技、茶艺表演每天都在上演,向世人展示了雅安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期间,雅安市名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西博会推广蒙顶山茶,必将进一步助推川茶产业发展,擦亮“蒙顶山茶”金字招牌,提升“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全区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
蒙顶山茶与雅安藏茶同宗同源。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推动川茶产业振兴的力度持续加大,蒙顶山茶获得大力推介和发展,使得蒙顶甘露和雅安藏茶愈发被人们所熟知,也加快了它们走向世界的步伐。
让精制川茶的一缕缕茶香从天府之国飘向世界。今年4月,以“精制川茶 共享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德国、新加坡、俄罗斯、法国、日本等驻成都总领事馆及国内外茶叶企业、行业商协会、专家学者、采购商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雅安是本届茶博会规模最大的市州展团,展馆面积超1800平方米,设立了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主题馆和企业特色馆3个馆。雅安市组织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3个茶叶主产区县30家茶企参展,重点围绕蒙顶甘露、雅安藏茶进行品牌宣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推介活动。
在为期4天的茶博会期间,雅安作为茶叶重点市举办专场推介会,集中展示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蒙顶山茶祖文化、贡茶文化、禅茶文化、茶马文化、茶技文化,并进行相关推介。会上,还签订了《中国藏茶村沉浸式主题文旅小镇暨藏茶与藏茶饮品创研产业基地项目框架协议》《雅安藏茶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产销合作协议》。这些推介活动,必将助力雅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雅安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逐渐实现了“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雅茶世饮,誉满天下。
早在唐代,雅安蒙顶山茶就远播朝鲜、日本,不仅让当地人学会植茶,还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茶文化——朝鲜茶礼和日本茶道。840年,日本慈觉大师圆仁从长安归国,唐文宗赠送给他的礼物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这是蒙顶山茶最早作为国家礼茶的历史明证。
相传,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曾携带茶叶进藏。当年的茶是否有蒙顶山贡茶已无从考据,但雅安茶的确是通过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青藏高原,并远销南亚、西亚、中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影响可谓深远。
如今的雅安,是世人公认的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更被誉为世界茶文化圣山。
近年来,雅安藏茶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特别是抓住“万企出国门”境外参展、“感知中国”国家形象推广等机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经贸活动,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声名远播。
2013年9月,在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上,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在曼谷投资建设茶饮料生产基地;
2015年“蒙顶山茶”区域品牌和“蒙顶黄芽”单品分别荣获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
2018年12月,“金花藏茶”荣获“米兰国际金奖”。同时,法国、匈牙利、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韩国等国家友人相继来雅安体验藏茶历史文化;
2019年,雅安市与国务院新闻办联合拍摄《当一天中国人——体验雅安茶》宣传片,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播放推广,雅安藏茶美名远扬;
截至目前,雅安已成功举办17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和首届雅安藏茶文化旅游节,雅安藏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拓展……
传承千年非遗传统,弘扬茶马古道精神。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和品牌升级,雅安藏茶逐渐由传统的边销茶变成了全民共饮的健康饮品,同时大踏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今年,“蒙顶山茶”品牌价值已达40.99亿元,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之列,持续保持四川茶叶第一品牌的纪录。与此同时,雅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力“中欧班列”、跨境电子商务等,持续将藏茶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
在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的中国藏茶村,人们会看到一幅藏茶分布图。图中,从雅安出发的条条线路连接起全球各地,意味着雅安藏茶飘香世界。
当前,作为川茶产业金字招牌之一的雅安藏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不断飘香世界各国。古老的雅安藏茶文化焕发出全新活力,正令人刮目相看、喜爱有加。
文:本刊记者 金向德
责编:龙慧蕊
制作·流程:张伟(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