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寓意“富饶流域”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聚焦思想引领、心灵滋润、互嵌交融和资源整合,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宣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全州媒体开设相关专题专栏,及时转载、推送中央和自治区主要媒体重点宣传报道2200余条。组织线下宣讲会,重点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自治区、自治州党委系列会议精神,宣讲党的惠民利民富民政策。
聚焦心灵滋润,增强文化认同。围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文化惠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等十大工程26项举措。整合全州389个职工之家(书屋)资源,优化提升406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免费开放722家“四馆一中心”,组建359支乡村文艺小分队巡演2000余场次,润物无声地进一步坚定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中华文化符号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进基层、进旅游景区。建成主题公园19个、主题雕塑130座、特色文化村(社区)27个、文化大院115个,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组织489所学校与河北“手拉手”结对子学校联合开展“线上图书漂流”活动,培养本土专家型优秀传统文化教师1000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聚焦互嵌交融,促进团结互助。围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0年以来,组织结亲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着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困难34.53万余件,开展联谊活动11万余场次,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1个、示范县(市)3个;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命名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53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3个,让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全社会共识。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大力推进互嵌式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楼栋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合班合宿合餐;推进机关办公互嵌、兵地互嵌式发展,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聚焦资源整合,创新公共服务。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以100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建设为重点,整合农牧民讲堂、“六点半”小课堂等基层公共资源,组建560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服务活动1.63万场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100个乡村科普馆,规范打造科学认知、安全健康、智慧生活等6大互动体验展览体系,开展科普宣讲1217场次。突出抓好乡村建设、基础教育提升、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深化放管服改革等90项为民实事,组建州县乡1.07万名科技人员服务团队,推广普及香梨、白杏、焉耆盆地“三红”作物等特产的栽培管理技能,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重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健全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户的改厕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农村改厕;拓宽群众困难诉求收集渠道,保障服务群众有求必应、有始有终。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2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