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一座崭新的石油之城在新疆的亘古荒原上拔地而起。如今,这座名为“克拉玛依”的全国文明城市更是生机蓬勃,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各民族的儿女为之携手奋斗。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坚定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除全市总体实施方案外,在教育、企业、“两新”组织等领域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案,形成“1+N”制度体系。依托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聘请疆内外专家学者,积极筹备设立克拉玛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组织全市宣传骨干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班,通过实地观摩、现场讨论、专家授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各族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广电精品润疆工程、网络视听作品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网络。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以及中华民俗文化展示、京剧传唱等大型文体活动,各族群众在春节写“福”字、元宵节煮汤圆、端午节包粽子和“你到我家品月饼、我到你家做馓子”等活动中,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剪纸、木偶戏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萨克族手工刺绣技艺等8个项目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市所有学校全部实现统一编班、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努力提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和窗口服务单位等在职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依托社区学校、技工学校、远程教育系统等平台,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提高各族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应用水平,增强社会面特别是转移就业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积极推动形成互学语言、共学共进的浓厚氛围。
选树典型助力创建。2021年12月,克拉玛依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8个方面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代表进行了表彰。这些年来,克拉玛依在机关、街道(乡镇)、社区(村)、企业等各领域打造命名了一批示范区(单位),定期开展“互观互学”活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示范科室、示范楼栋、示范单元、示范车间等“微创建”行动。
2021年,克拉玛依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标志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2期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