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昌盛而吉祥,42个民族160多万同胞携手同心建设的美丽家园。2014年,昌吉州成为全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1年1月再次获此殊荣。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昌吉常开长盛,让这里成为了像“花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中国西北部的民歌)一样令人心醉的好地方。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机采棉
常态化开展创建“十一进”活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兵地联合的大创建格局,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划,细化实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方案,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纵深推进创建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凝聚民族团结榜样力量。在全社会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歌曲唱起来、民族团结舞蹈跳起来、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搞起来等“十个起来”宣传活动,累计评选命名6.6万余个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微示范”。打造提升北庭故城遗址、昌吉州博物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党建+民族团结”“旅游+民族团结”“特色产业+民族团结”等220个示范点。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好学生、好巷道、示范岗等“微表彰”活动和“百名优秀民族团结模范心向北京感恩行动”等。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着力壮大畜牧、馕、葡萄酒等昌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累计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79个、“四美两园”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8个,“整乡推进”示范点15个、庭院经济示范村40个、州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500户,完成42个村8300余户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一体化均衡发展,全州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农村幼儿园实现“应建尽建”“应入尽入”。近年来,投资1.79亿元实施260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特色村镇建设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支持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实施文化惠民项目42个,落实落地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13个中华文化主题公园、24个乡村画廊、32个特色文化村(社区)、73个文化大院等。成立北庭学研究院,连续举办五届新疆北庭学术研讨会,出版《北庭史论集》《北庭钱币研究》等书籍,持续开展北庭故城、石城子、烽燧群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组织创作油画长卷“天山画卷·丝路昌吉”、电影《阿同汗》、新疆曲子现代戏《金子般的心》等反映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文艺精品。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立州、县、乡三级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体系,设立家庭课堂、“石榴籽”工厂课堂、毡房讲堂等,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进一步带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2期
责编·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