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用“江苏担当”谱写了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江苏省与新疆、青海、贵州、云南四省区共同启动“红石榴就业行动” 顾颖璇/摄
牢记“国之大者” 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从全局高度看待和做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做到高位谋划、高效落实、高质推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召开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作出工作部署。各设区市委也都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上下不断增强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感。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制订《关于进一步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三大工程和15项具体任务,大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条件。三是健全工作体系。强化“一盘棋”思想,把民族工作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小康等工作相衔接,做到系统组织、同步部署、协调推进。围绕更好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对省民宗委兼职委员单位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委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年度综合考核。
履行光荣使命 增强“江苏担当”的思想自觉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作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创新启动“红石榴就业行动”。一是平台化运作。在东西部对口协作框架下,推动民族地区就业协作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化运转。推进定点驻站服务,在全省和协作地区建立劳务工作站和公共就业服务站。2021年,南京市在全国中西部地区设立了59个人力资源站,仅上半年就一次性输送5000余人到宁务工。二是精准化对接。开通企业用工监测平台,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青海省海东市等地建立跨区域岗位信息发布机制,每年对口推送岗位信息10000余条。无锡市依托微信小程序,搭建“乐业无锡,锡望您来”校企对接线上合作平台,提升就业匹配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菜单式定制。建立“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培养机制。各类职业院校持续支援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已先后培养3700多名各族优秀毕业生。尤其是2021年,“红石榴就业行动”启动仪式上,江苏省与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合作协议书》,并提供近4000个工作岗位。目前,共有17家江苏企业计划面向民族地区提供就业岗位8573个。
聚焦重点任务 增强“江苏责任”的行动自觉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以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断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见行见效。一是推动民族聚居地方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江苏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民族聚居地方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高邮菱塘回族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推进民族聚居地方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二是推动各族群众流动融居。加快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了300家“红石榴家园”等社区服务平台,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势,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投身江苏改革发展、落户为“新江苏人”。三是推动对口支援和相互交往有机融合。注重发挥江苏资源优势,以进一步促进与受援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走出去”打造“红石榴夏令营”“手拉手”“民族一家亲”等对口交流品牌活动,“请进来”打造“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 (江)苏克(州)一家亲石榴计划”“万里鸿雁传真情”等活动品牌,促进受援地与江苏各族干部群众在互相交往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4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