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春意浓,山乡齐欢聚。
又是一年“壮族三月三”,这天清晨,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大瑶山下的李素芳一早起来,将村里的过山瑶家文化园打扫一新,和绣娘们换上瑶族盛装,兴奋地坐在摄像头前,准备与台湾省花莲县的老朋友们视频连线,共庆“三月三”活动。
黄石村过山瑶家文化园开门迎客
视频画面刚连通,网络两端同时一片欢呼声。这边是贺州的传统瑶绣技艺展示、“守护共同家园”环保宣传,那边镜头里是台湾同胞的美食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产销经验分享……今年“三月三”期间,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步头镇的各族群众代表与友好乡镇花莲县光复乡的众乡亲以及阿法隆艺术团代表们通过视频分享交流各自的好物。两岸一家亲、共度“三月三”。在浓郁节日氛围的渲染下,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
“别看我生活在大山里,我的朋友遍布全国全世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素芳扎根故乡,以瑶绣创业,曾带领全村绣娘赴联合国展示瑶绣文化技艺。“我深深爱着生我养我的大瑶山,我们黄石村也从贫困村变成如今享誉联合国的“文化强村”,这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的幸福家园。”她自豪地说。
俯瞰春日里的黄石村,田野环绕、鸟语花香,进村的硬化道路平坦宽阔,一条条水泥道路延伸到各家各户,一栋栋新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家家户户开上了小轿车,住上了水泥楼,开办起了民宿,以前村子脏乱差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文化园里有瑶族乡愁馆、黄石戏台和瑶家康养特色民宿,这是李素芳和丈夫刘德敢开办的“过山瑶家”。“我们租用了村民30余亩山地,建起了这个瑶家文化园。”李素芳介绍,文化园从2019年开始试营业,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学人员和游客2.1万余人,营业收入180余万元。村里的绣娘可以从文化园领取刺绣材料回家加工成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等,每人每年可以增加1万元左右收入。“我在文化园工作3年了,不用出远门务工就有工作、有收入,还能照顾家人。”绣娘冯江妹满意地笑着说。
走进文化园,美丽的绣娘边展示瑶族传统刺绣边教游客唱上几句山歌;英俊的瑶家阿哥挽起袖子用劲舂糍粑;地道的民族美食、欢快的竹竿舞,游客兴致勃勃、流连忘返……通过打造特色文旅体验项目,既带动了村民就业,又对外展示和推介了民俗文化。
瑶绣服饰、刺绣制作技艺传承
曾经的黄石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十三五”以来,除了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村民还大力推动八角、笋干等农特产品产业化,几年前就已经脱贫摘帽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村有10000多亩杉木、3000多亩八角、2000多亩油茶、1000多亩竹林,还建有八角、竹笋深加工基地,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在土特产品营销中心,村民们上山采的瑶药、灵芝、香菇,自产的八角、笋干,绣娘们缝制的瑶王锤、香包、枕头等琳琅满目,摆放得满满当当。“这些原生态的产品非常受欢迎,游客基本上没有空手回去的。我们还在抖音上带货,一上货就秒空。”李素芳高兴地说。
民族文化搭台、农特产品唱戏,黄石村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之路。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村民的腰包更鼓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愈发丰富、充实。
“我是瑶族,我丈夫德敢是壮族,我弟弟又娶了个汉族姑娘,我们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多民族家庭哦。”每有游客到家里参观,李素芳总会骄傲地拿出一张全家福照片作介绍。这个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九口之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全国最美家庭”李素芳一家
“传承”,是这个最美家庭的关键词之一。“妈妈12岁从外婆那里学会刺绣,我从小跟着妈妈学刺绣,10岁就能绣出完整的老式图案。”李素芳的妈妈李小莲也是一名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曾荣获“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女儿从母亲手里接过绣花针,并将这一世代相传的“指尖技艺”带上了国际舞台。2016年,她和绣娘们的200多件瑶绣产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并订购用于笔记本封面装饰,成为赠品,作为“中国名片”在联合国大放光彩。
一双巧手绣出美好生活,也绣出了幸福之家。谈到与丈夫的结缘,李素芳感慨地说:“我和德敢走到一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2007年,摄影师刘德敢来贺州采风,刺绣姑娘李素芳被推荐担任向导,开始走村串寨拍摄民族服饰。两年间,李素芳随同摄影团队走遍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见识了绚丽多姿的各民族服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李素芳和刘德敢结成了美满姻缘。婚后,刘德敢鼓励妻子重拾技艺,他也辞去南宁市的工作来贺州与她并肩创业。就这样,夫妇二人扎根瑶山,一心一意将祖辈的技艺发扬光大。
“包容,不计较。”李素芳的弟媳何婷婷如此评价这个大家庭的亲人。全家拧成一股绳,尽心尽力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事业。“姐姐姐夫非常放心地将文化园交给我们打理,我负责文化园的内部管理,婷婷负责接待,全家人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李素芳的弟弟赵志林说起家人的分工合作,很是欣慰。和睦和谐、奋进向上的精神气,凝结成这个家庭的良好家风,也为村里带来了正能量。
和美在八桂,团结一家亲。
在广西,黄石村的蝶变就是全区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像李素芳这样的多民族幸福家庭,比比皆是。据“七普”数据,全自治区多民族组成的家庭比2010年增长近30%。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不断扩大早已成为常态。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4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