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民用机场在改善地方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方面作用重大,在维护边境稳定、处置突发事件、加强国防建设以及解决复杂地形、边远地区交通出行问题等方面优势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用航空局(下文简称民航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民航运输比较优势,着力聚焦民族地区发展需求,倾心倾力帮扶,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月28日,新疆首个高原机场——昭苏天马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新华社 李亚峰/摄
补短板 加快民族地区机场建设
着力加快民族地区运输机场建设,补齐机场设施短板。加强布局规划支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修订《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充分考虑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以及云南、贵州、青海等省区新建机场需求,将53个新建运输机场纳入规划当中,作为开展前期工作和建设的依据。加强枢纽机场规划支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提升区域航空枢纽能力,会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乌鲁木齐、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组织修订南宁、拉萨、昆明、乌鲁木齐等机场总体规划,作为枢纽机场建设的总遵循。加强部门协调支持,充分利用部门协调机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和军队相关部门沟通,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帮助地方政府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机场的建设和发展。
在推进新建西藏隆子、定日、普兰等3个机场及拉萨机场第二跑道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民航局提出“采取政治动员、委托援建和建设运行一体化方式,加快一倍速度推进西藏机场项目建设”要求,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快项目批复,动员首都机场集团、上海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和西南管理局集中优势力量分别援建4个项目建设。在新建新疆于田机场时,动员行业力量,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定点帮扶建设。在全国支线机场平均建设周期3-4年的情况下,于田机场仅用1年时间建成通航,创造了支线机场建设的“于田速度”。于田至北京的通行时间缩短至5个小时。
列入国家《“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20个机场项目中,新建霍林郭勒、扎兰屯、莎车、若羌、甘孜、果洛、祁连、玉林机场,迁建梧州机场,改扩建拉萨、银川、桂林、格尔木机场等13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新建威宁机场,迁建呼和浩特机场,改扩建乌鲁木齐机场等5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民族地区机场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枢纽机场功能不断增强,机场布局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提效能 完善民族地区航线网络
民航局充分结合民族地区区位特点、市场需求,着力打造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航空运输网络。国内方面,引导和鼓励航空公司在民族地区加大运力投放,加密枢纽机场至民族地区机场航线密度,开展基本航空服务试点,推动“干支通、全网联”,打造干线运输、支线运输、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有效衔接、互联互通、中转便捷的航空网络,规定“航空公司原则上不得调减涉及政府协调、指定执行的特殊航线、红色旅游航线、西部支线机场航线的航班”,确保民族地区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民航服务。国际方面,积极拓展民族地区航权航线航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乌鲁木齐和昆明为节点,积极倡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运输自由化和便利化,持续推动乌鲁木齐与中亚、昆明与南亚等周边国家的航权开放,支持乌鲁木齐建设连接亚欧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航空枢纽,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积极推动埃及、约旦等国家与宁夏银川之间的航权开放。
据统计,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以及云南、贵州、青海等省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分别从2012年0.93亿人次、74万吨和89万架次增长到疫情前2019年的2.02亿人次、116万吨和197万架次,分别增长116%、57%和120%。目前,民族地区机场可保障至少有1个航班联通枢纽机场,最多2个航班转接可联通国际机场。与此同时,云南、宁夏、新疆等省区与东盟十国之间的第三、四业务权已完全放开;部分开放了中国与东盟及第三国的第五业务权,包括桂林、贵阳、喀什、昆明、拉萨、南宁、乌鲁木齐、西宁、西双版纳、银川等城市。通过上述举措,民航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各族群众出行的效能迈上了新台阶。
强动力 拓展民族地区航空新业态
通用航空是民航发展的两翼之一,也是未来航空发展业态不断丰富的重要平台。积极拓展民族地区航空新业态,对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动力、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深化通航领域改革方面,民航局进一步降低经营“空中游览”项目的通用航空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取消通航企业先取得经营许可证再进行运行合格审定要求,开展空中游览相关试点并固化试点成果,推动民族地区低空旅游等通用航空业态发展。在通航短途运输方面,截至目前,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云南等省区已开通30余条通航短途运输航线,累计运输旅客超过6万人次。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为例,2017年,乌拉特中旗-包头航班成为国内首条接入互联网旅游平台的通航航班;2019年12月旅客吞吐量突破1万人次,成为国内首个万级通用机场。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的开通,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出行条件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延伸了民航运输服务链条,丰富了民航运输服务网络。在无人机物流配送方面,2017年,批准在民航局对口支援的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实施全国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2019年,批准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开展无人机配送松茸。目前,雅江县共有154名无人机运行人员运营200架无人机,累计运行4.79万架次、飞行距离37.91万公里,订单数4.72万单、载货重量77.42吨。通过无人机物流配送,雅江松茸采摘效率提升56%,采摘重量提升29%,良品率提升31%,收购价格提升20%,当地群众收入提升330%。
扩平台 拓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
民航局以定点帮扶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策勒县为重点,从建渠道、搭平台、树品牌、强产品等方面着手,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助力两县扶贫产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国。特色产品销售方面,在全国大型机场和航空公司推广扶贫产品“专店+专柜”相结合的展销模式,深入动员民航单位和航空旅客群体直接采购。目前,民航系统已累计购买于田县、策勒县农副产品40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副产品1000余万元。首都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等10余个大型机场集团设立扶贫产品专店专柜,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等单位开放自有商业平台,免费推介于田、策勒的特色农副产品。倾全行业之力打造出覆盖线上线下、多渠道畅通的民航“蓝天消费扶贫大平台”。在提高特色产品品质方面,组织两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全聚德、御食园等先进食品企业参观,学习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经验。
保发展 加大民族地区资金支持
民航局积极支持民族地区民航建设发展,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机场建设和运营支持力度。机场运营补贴方面,2020年修订《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在对包括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在内的贫困地区机场以及实施短途运输的通用机场运营补贴较一般机场增加2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地区机场的运营补贴力度。机场建设投资补助方面,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项目和西部地区干线机场项目投资政策,共同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对中西部地区机场项目由“重点支持”调整为“普惠制”。制定民航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政策,大幅提高民族地区民航发展基金投资补助标准。
“十三五”以来,民航局累计安排民族地区补助补贴资金49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补助资金432.9亿元、基建贷款贴息9.7亿元、中小机场补贴53.4亿元,对加快民族地区机场建设、提升民族地区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推动民族地区机场安全正常运营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民航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砥砺奋进,勇于担当,进一步积极动员行业力量,充分发挥行业比较优势,不断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民航力量。
(本文相关材料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计划司提供)
文:本刊记者 许鑫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5期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