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甘肃实践
齐奏高质量发展的陇南交响曲——专访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
发布日期:2022-06-21

记者:张书记您好!请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张柯兵: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将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打牢政治、物质、思想、社会、法治基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层层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党委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加强县(区)、乡(镇)、村(社区)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主体到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的基层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持用中华文化、红色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扎实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等宣传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融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大局,持续深入开展陇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带两区”行动。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和各民族特色节庆等活动,在全市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营造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浓厚氛围。

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团结引领各族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城五地”目标定位上来,深入推进“十大行动”重点工作,凝聚共同团结奋斗的政治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凝聚强大合力。

持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市、县(区)统战与民族工作部门实现合署办公,强化了统战部门统筹协调职能,理顺了工作机制,夯实了工作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把握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民族工作的良好局面。

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扎实开展民族领域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记者:近年来,陇南市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积极搭建创建平台,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成效显著。请问,陇南市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和重要经验都有哪些?

张柯兵:民族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我们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活动载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陇南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注重政治引领,深化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馆作用,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2021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11期、受训者1000余人,组建宣讲组深入机关、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寺庙等举办各类宣讲70多场,受众3万多人。认真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注重营造氛围,广泛开展宣传。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乡村大舞台”、“送文化”下乡、民族团结进步电影展映等活动,依托乡村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平台,绘制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墙,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持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广泛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制作、刊播图文、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全面宣传展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做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

注重示范带动,提升创建水平。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文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以及文县铁楼藏族乡、范坝镇相继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采取现场观摩、外出学习考察、市内“互学互观互检”等方式,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不断扩大示范创建覆盖面,持续提升示范创建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县1个、示范区3个、教育基地1个,创建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27个、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82个、市级教育基地25个。

注重健全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市县(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目标责任管理考核,采取日常调度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等方式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凝心聚力抓创建的强大合力。制定完善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和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命名办法,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记者:据了解,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安置点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也是全省唯一、全国少有的整乡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那么,就全市而言,陇南在促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上,都采取了哪些得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

张柯兵: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乡村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民族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精准施策,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在决战脱贫攻坚进程中,将少数民族聚居区确定为全市25个特困片区之一,建立了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包抓一个民族乡的机制,落实1名市级领导牵头,1个市、县单位(企业)参与,重点帮扶1个民族村,每年至少办成2件实事的“1112”政策。集中发力,分类施策,精准帮扶,2020年底,全市民族乡2662户、11200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坪垭藏族乡就是全市整合力量推进脱贫攻坚的典型实例。2016年,坪垭藏族乡开始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投资4.69亿元,将8个村、1236户、5731名居民从高山区搬迁至川坝区,建成万亩花椒基地,创建带贫合作社、扶贫车间,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实现“整乡推进、整村帮扶、到村到户、整体脱贫”,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下大力气解决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短板弱项,累计投资21.72亿元,实施交通、人畜安全饮水、农电改造、危旧房改造等各类项目541个,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市民族乡村依托自身优势产业,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7处、蔬菜大棚26座,发展农家乐、客栈48家,开办网店71家,各族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积极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成功举办多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宕昌官鹅沟、文县天池、白马河等旅游景区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记者: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征程中,请问陇南市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张柯兵:今年3月,我们召开了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对全市民族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强大力量,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开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思想文化引领。扎实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讲好陇南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用理想信念培根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统筹做好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纵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明显的典型示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七进”“互观互学互检”等活动,推动创建工作跨区域深度融合。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族乡村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乡村的政策、项目、资金扶持,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书面采访:本刊记者 张昀竹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5月甘肃增刊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